分享

【历史探秘】华夏民族与汉水的关系

 望仔1e09yn02az 2024-04-02 发布于河南

@秦楚刊号

【历史探秘】华夏民族与汉水的关系

作为中国远古最大、最古老的江河,汉水流域地处我国中部,介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之间,秦岭耸立于北,巴山绵豆于南,汉水横贯其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壮美地形。

汉水河谷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的走廊。流域内的汉中盆地、南阳盆地和襄阳盆地又是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南北交往的通道。历史上南北对立时期,双方的征伐攻守主要在黄河、长江之间的汉水、淮河流域进行,争夺的焦点是汉中、襄阳、寿春和徐州。这四个城市分别位于古代中国北方与南方联系的四条主要交通干线上,是所谓“天关”、“地机”、“九州咽喉”。

就山川形势的险要来说,汉水流域的汉中、襄阳自然在寿春、徐州之上。那么,在华夏民族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汉水流域是否也处在所谓的“天关”、“地机”、“九州咽喉”的关键地位呢?

【历史探秘】华夏民族与汉水的关系

据《水经》记载,汉水也叫夏水:汉水“又东南,经江夏云杜县东。夏水从西来注之”。所以汉水之南段又称夏水,汉水注入长江的地方今称汉口,古代被称为夏口。学者认为,“华夏”是民族的名称。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夏”这个名词则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说:“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

华夏也可能是历史上夏族的一个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肃、河南、山西一带,后来这个民族不断向四处迁徙,逐渐形成“东夏”、“西夏”、“大夏”三部分,后来大夏变为夏族的总称,也是夏族的美称。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所著的《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认为:中国民族之本干,在春秋时代的人口里,常称为诸华或诸夏,华与夏在那时人的观念里,似乎没有很大的分别。据有些学者的意见,华与夏很可能本是指其居住的地名。在《周礼》和《国语》两书里,华山是在河南境内的。

【历史探秘】华夏民族与汉水的关系

很可能便是今之嵩山。古之夏水即今之汉水。华夏民族,很可能指的是今河南省嵩山山脉西南直到汉水北岸一带的民族而言。③

著名学者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民族史》一书中写道:“夏为禹有天下之号,夏水亦即汉水下流。”先秦时代的“中国人”,称作“夏”或“华夏”,是因为汉水而得名的。

章太炎先生说:“汉之左右,谓之夏楚”,意思是汉水两岸是夏和楚两大古老民族的发祥地。

诚然如此。汉水流域突出的文化历史地位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足以为上述著名学者的学术观点提供强有力的文化资源支撑。“抟土作人”的人类始祖女娲,四五千年前就在汉水上游的安康平利和十堰竹山县留下了有关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传说和遗迹;炎帝神农部族在汉水流域的厉山始用木制耒耜以耕田、在神农架架木为屋、日尝百草,神农氏因而闻名于世;千秋传颂的帝舜,在安康、房县、淅川和随州,留下了大量传说和直接的遗迹;世界最大的恐龙蛋化石群在这里问世,亚洲最古老久远的人类头盖骨郧县人在这里被发现,李家村与龙岗等仰韶文化遗存的分布表明,从诡秘的神话传说,到至今尚存的文化遗存,都提醒我们:汉水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古老源头之一。

【历史探秘】华夏民族与汉水的关系

对此,长期对汉水文化和巴蜀文化情有独钟的一位老人——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经过三次长时间、大范围、近距离地实地田野探察,最近在他出版的《巴史别观》一书中,提出了类似观点:(在汉水流域的)鄂湘川黔交界地区即古代巴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中心就在汉水中游的郧阳竹山一带。张良皋称,甲骨文、古代精美的青铜器及古文化中的五行、八卦等,都是从巴域最早出现的。比如“五行”中,“金”表示西方盛产金银铜铁锡;“木”表示东方的荆山;“水”表示北方的汉水;“火”表示南方的炎热;“土”代表汉水中游郧阳出产的一种黄土。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考古项目启动,相信类似的佐证将不断问世……

一代汉水流域文化小说代表作家王雄指出,人类文明依河流而兴,同时又沿着河流而扩散。

【历史探秘】华夏民族与汉水的关系

同理,一个古老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也必定和一条古老的江河血肉相联、息息相关。而在神州大地上,这条最古老的河流就是汉江,这个最古老的民族就是华夏民族。一部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史,应该就是中华古典文明由汉水流域自西向东走向黄河、长江乃至世界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出,“华夏”之名与汉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我们也有更多理由认为,华夏起源于汉水,汉水流域是古老“华夏族”崛起的地方。

下期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