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为什么不降息?理解了美联储,也就理解了大半个世界经济(投资必读)

 悠哉乐哉 2024-04-02 发布于山东

之前挖坑,说讲讲美联储,今天填上。

可以说,不理解美联储,就没办法理解世界经济,更别提投资了。

在中国,关于美联储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美联储是私有机构。

我估计最初提出这种说法的目的应该是想说明,美国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连央行都能私有。

没想到,却正中美联储下怀,因为它从建立之日起,就一直试图给全世界植入一种认知,美联储不受政府控制。

当你说他是私有机构,它虽然嘴上没法承认,但心里却给你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这正是它希望的。

可美联储究竟是不是私有机构?

想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弄明白一个问题,“政府”在美国人眼里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我们之前讲过美国的所谓“自由”,说到底是“资本”的自由。

为什么我们眼里万恶的资本,在美国人眼里却比政府更值得信任?

这就要追溯到美国的建国。

简单讲,美国正是打败了英国政府才取得了独立。

而当时的英国政府,是英皇治下的封建政府,美国是英国殖民地。

所以,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场资本主义反对封建殖民的战争。

说白了,就是之前血统说了算,后来资本家有钱了,不服,主张钱说了算。

两边打了一架,资本家打赢了,从此美国就是钱说了算。

被英政府欺负了100多年,好不容易打赢,战后又有一群保皇党跑到了加拿大,对新建立的合众国虎视眈眈。

新生的美国跟新中国的处境差不多,外部环境险恶,内部还一度出现大饥荒,胜利果实岌岌可危。

美国人从此留下了严重心里创伤,于是把对英皇政府的恐惧扩展到了一切政府乃至一切权力上。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所有的制度设计,处处都在限制政府权力的原因。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联储不遗余力想要撇清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了。

其实,以美国人对“集权”的恐惧,最初他们是不同意搞一个“央行”出来的。

独立初期,汉密尔顿第一次提出建立央行。

但杰斐逊认为,央行的建立会使得资源向金融和商业倾斜,从而损害农场主利益。

而杰斐逊倡导的美国国策,正是农业立国。

经过长期激励讨论,因为百废待兴,联邦政府实在缺钱,最终还是通过了汉密尔顿的法案。

于是有了美联储的前身,美国第一银行。

虽然建立了央行,但对其职权做了极其苛刻的限制。

政府只占20%股份,其他80%为私人股份。

更关键的是,法案规定,第一银行存续期只有20年。

20年之后自动解散,美国再次进入央行真空期。

但那段时间美国遭到英国海上封锁,贸易受到严重打击,再加上独立战争的债务,政府负债累累,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迫不得已,几年之后又成立了一家央行,美国第二银行,同样也是20年期限。

不过还没到20年,就因经营不善倒闭了,后面美国陷入了长达数十年没有央行的局面。

也就是在这几十年里,平均10几年就爆发一次银行挤兑。

即便发生挤兑时,绝大多数银行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可只要有银行储备不足,就会成为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然后挤兑会迅速蔓延,一旦雪球滚起来,管你有多少储备,结果都是泥沙俱下,这就叫踩踏效应。

直到1907年金融危机,美国实在忍不了了,终于又把建立央行提上了日程。

这一讨论就是6年,直到1913年美联储法案获得签署通过,现在的美联储正式成立。

美联储成立之初,延续了之前的习惯,存续期仍旧只有20年。

好在1927年柯立芝总统签署了《麦克法登法案》,成功为美联储续命为永久,不然现在有没有美联储都不好说。

这位柯立芝总统,除了拯救美联储之外,还有一个著名的柯立芝效应,感兴趣的男士可以搜一下,没准有意外收获。

美联储虽然变成了永久存续,但按照美国人的传统,依旧像防贼一样防着它。

尽可能地将它和美国政府进行了权责分离,以至于美联储的机构设置极其复杂。

简单说,核心机构叫联邦储备委员会,一共7位委员,其中1个主席1个副主席。

这7位由美国总统提名,国会任命,所以美国总统不能罢免他们,国会罢免也需要超过2/3的投票才能生效。

任期长达14年,远超总统任期,这保证了机构专业和稳定。

而且美联储自己有盈利,不靠政府发工资。

使得美联储既不受总统控制,也不受美国政府控制,这就是美国的权力制衡原则。

只有美国国会能够罢免美联储主席,而且一旦罢免,全体委员需要同时罢免,彻底换血,怕的就是主席培植自己的力量。

美国的权力制衡机制,当然连美联储也不能信。

而且,决定印钱或者加息等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的,还不止这7位,而是12位。

另外5个席位,1位是固定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因为这家银行负责决策执行。

其余4位则由来自另外121联邦储备区的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轮流担任。

每个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又是由该区成百上千家私人银行控股。

这又体现了私人银行与美国政府之间的权力制衡,也是美联储私人机构说法的由来。

那美联储到底是不是私人机构呢?

我们看看美联储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就知道了。

美联储的主要责任可以总结成4条。

一是保证美国金融系统稳定,这也是它成立的初衷。

二是保证美国经济增长。

三是保证物价水平合理。

四是保证就业率。

相比于中国人民银行,这四条一模一样,人行唯独多了一条,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

也就是说,美联储除了不在乎汇率,其他责任跟人行一模一样。

至于美联储为什么不在乎汇率?

因为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接近60%,只有别人跟着它调整的份,它当然不在乎别人汇率。

换句话说,美联储只对美国负责,别人死活与我无关。

再看美联储权力。

主要是货币发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利率调整,以及贴现率制定。

这跟人行的权力有区别吗?

没有。

只不过美联储玩得早,人家经过100多年的实践,逐渐把各种工具化繁为简。

除了货币发行之外,最后只保留了利率这一个工具,而且还只是银行间隔夜拆解利率。

这玩意就有点像投三分球,美联储只负责投,但球出了手,它就管不着了。

只不过,命中率奇高,堪称金融库里。

不像我们,又是SLO/MLF/SLF,又是准备金率,又是LPR,一堆货币政策工具,对弹道各个阶段进行修正,可最后效果往往还不如人家。

客观地讲,人民币想要国际化,确实还有很多需要跟人家学习的地方。

利率这个工具,人家玩得炉火纯青,甚至达到了玄学高度,可以说,把“市场预期”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在之前讲“通胀”时已经讲过,总之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能够做到,让你永远觉得可预测,但又永远预测不对。

最后说说利益。

美联储不是家公司,而是一家非盈利机构。

虽然有一堆私人银行股东,但股本很低,每年给他们的分红也就10几亿美元,根本不够看。

但美联储作为印钱机构,可以理解为手握0息资金往外贷款,能少赚吗?

每年刨除自身运营成本,剩余利润在大几百亿规模,这么多钱给谁了呢?

答案是美国政府。

既然赚到钱也不是自己的,也就保证了美联储制定政策的客观公正。

现在美联储的责权利我们掰扯清楚了,对美国负责,拥有央行权力,利润上缴美国政府,你说这样一个机构究竟是私有机构还是政府部门?

跟私有肯定没啥关系了,唯独让人迷惑的是,它究竟属不属于美国政府。

这也是美联储一直刻意营造的一种假象。

通过假象它想表达的是,自己独立于美国政府,是“世界央行”。

所以作为美元持有者,你大可不必担心被美国政府收割,放心大胆把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用就好了。

可问题是,就算不被美国政府收割,也会被你美联储收割呀。

而你美联储,只不过看似独立,而实际上,最多也只是个与美国联邦政府并行的美国金融政府罢了。

哪怕其他国家汇率暴跌,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洪水滔天,人家美联储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那是你们国家的事,人家可没责任照顾你。

2024年初,美国GDP增长率预测比较乐观。

美国脱实向虚反而让他免遭加息反噬,毕竟只有实体才需要流动贷款,受加息影响大。

而金融行业,加息导致美元回流,反而抬升了资产价格,不算什么坏事。

所以,美联储对GDP指标并没有什么压力。

与此同时,疫情后美国失业率持续走低,最近已经低于4%,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这一点也很有意思,那么多硅谷大厂裁员,为什么就业率不升反降呢?

这里面的道道可就多了。

简单点,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的劳动参与率,最近降到了62%多点,是1970年代以来最低。

相比之下,中国这个值虽然也在下降,但仍旧保持在68%以上,双方差了将近6%。

大概可以理解为,美国压根就不想工作的人,比中国多了6%。

那么超低的失业率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面的水很深,感兴趣我们回头可以细聊。

▼点击下方卡片 每晚6点准时推送

但无论如何,账面上的数字很好看,所以美联储在失业率上也没有压力。

现在唯一不咋样的指标是CPI,2024年初,又涨上来了,核心通胀甚至逼近4%。

既然GDP和失业率都没啥压力,那就还是咬牙降CPI呗。

所以,原本预期的降息被一再延后。

至于背后考虑了多少中国因素,这个真的很难说,毕竟不在桌面上。

但私下里,华尔街的游说可不是闹着玩的,美元潮汐会带来巨大利益,让他们眼睁睁看着不动手,那不可能。

只不过,中国这块肉虽然肥,但骨头太硬。

又是资本管制,又是人民币结算,再加上美国早就断了对中国投资,剩下还有多少肉是华尔街能下嘴的,恐怕很难说。

不过他们倒是可以盯着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这种弱势政府,看看能不能捞一把大的。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