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冈上肌损伤解剖基础与康复诊疗

 心无所谓 2024-04-0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I HOPE YOU LIKE IT

       冈上肌是臂的重要外展肌,其肌腱行于肩峰骨面之下,构成旋转肌袖的顶与肩峰下囊的底,从而成为肩部四方力量的交汇点。同时,冈上肌又处于肩峰(上)与肱骨头(下)所构成的狭小间隙中,所以常处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的挤压、摩擦与撞击之中,故此肌腱的变性、断裂与钙化十分常见,是全身最常发生钙化的肌腱之一。因此,大多数肩峰下滑囊炎的病人,也可伴有冈上肌的病理变化。

      冈上肌与喙肩韧带是毗邻关系,两者在肩外展时会产生机械磨损,也会引起冈上肌腱的退行性病理变化,而保持完好的肩峰下囊则可以减少这种病理改变。冈上肌常因摔跤,抬举重物或其他体力劳动,上肢突然猛烈外展而损伤或撕裂。严重者冈上肌腱可断裂。撕裂的部位多在肱骨大结节以上12.5mm处,此处是经常受到撞击的腱末端,此处便是冈上肌肌腱的高应力点,故易于损伤。

      有一种特殊体征值得重视,当上肢外展至60°~120°时,冈上肌腱被挤压于肱骨头(肱骨大结节)与喙肩韧带之间而引起剧痛,而在此范围之外则可无痛而转为有痛或由有痛而转为无痛,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撞击综合征,亦称之为疼痛弧综合征。这是冈上肌腱炎与肩峰下滑囊炎的特有体征。

图片

       另外,冈上肌受肩胛上神经支配,该神经来自C5-6节段,当颈椎损伤、颈椎病波及该节段时,会引起冈上肌的放射性疼痛、酸麻胀感等症状。因此,当有冈上肌损伤症状时,亦应考虑是否与颈椎病有关联。

图片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病史

急性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损伤史。多发于50~60岁中老年人,体力劳动者多见。

(二)症状和体征

1.肩上部、肩外侧疼痛。

2.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主动外展时症状加重,余各方向运动均不受影响。

3.肱骨大结节或肩峰下压痛,大多数病人可扪及痛性硬(骨)性结节,有的十分明显。愈是病重,其硬(骨)性结节愈明显,愈易扪得清楚。

4.当肩关节外展至60°~120°时,可引起肩部疼痛,再上举则疼痛缓解,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当肩外展在0°~60°时,大结节仍在肩峰下,肌腱尚没有被挤压;当肩外展120°以上时,肱骨大结节已深入肩峰下,对肌腱反而解除了压迫;只有在60°~120°时,冈上肌腱被挤压在肩峰和肱骨头之间;所以肩部疼痛最明显,故也称疼痛弧综合征。

5.尚有一种“上臂外展韵律紊乱”表现。由于冈上肌完全或不全断裂,使关节囊与关节腔相通,肌腱断端可窜入关节腔中;同时,肱骨头失去支点,虽然三角肌尽力收缩,以致尽力耸肩也只能使上臂外展至90°而不能再上举。但病人往往借助健侧上肢的帮助或向前弯腰,使患肢下垂至90°;或先耸肩,旋转肩胛骨,然后扭身使上臂外展至90°才能上举。这种扭转和旋转上臂的动作被告称作“上臂外展韵律紊乱”。

(三)特殊检查

1.撞击试验 检查者一手固定肩胛骨防止旋转,另一手抬起患侧上肢做前屈及外展动作,使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撞击,疼痛者为阳性。病程长者,可见冈上肌萎缩。

2.当应用局麻药封闭痛点消除疼痛后,肩关节主动外展可正常。但肌腱有部分撕裂者,则主动外展无力或根本达不到180°。

(四)影像学检查

X线片有时可见到冈上肌钙化、肩峰和喙突骨质增生的表现。亦可有骨质疏松、密度不均等改变。

  治疗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慢性冈上肌损伤为适应证。

(二)体位

侧卧位、俯卧位均可,体位应舒适稳定。由于肱骨大结节位于肩关节外侧缘的肱骨头外侧上方,如单独处理此点以侧卧位为佳。如仅在冈上窝施术,病人采取俯卧位最佳、舒适而稳定。

(三)体表标志

1.肩峰

为肩部外侧的最高骨点,可沿肩上部皮肤向外侧滑动扪摸即可触到。从另一角度说,肩峰是肩胛冈外侧延续的终端。其肩峰长男48mm,女41mm,因肩峰上面没有肌肉跨越,故位于皮下,易于扪及。

2.肱骨大结节

位于肩峰下外方,即肩部外侧面,肱骨上端、肱骨头的前外方突出的骨点为肱骨大结节。由结节的前上至后下有三个压迹,由前向后依次附着有冈上肌(上面),冈下肌和小圆肌(后面)。

(四)定点

1.冈上窝压痛点

此处的痛点多在肩胛切迹两侧的骨突上,可定1~3点。

2.肱骨大结节上分点

可定点于压痛点上,定1点。

(五)消毒与麻醉

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施局麻后行针刀术。此处局麻有严格要求:首先,扪清痛点的骨凸,以手指压住;其次,在指旁刺入,穿刺针头必须到达冈上窝的骨面上;再次,确认回吸无血、无气(即未进入胸膜腔)方可注入麻药。注药时,先在手术部位注药;然后,在退出针头时,在针刀入路的路径中边退针、再注入少许麻药,达到针刀入路的全程麻醉。

(六)针刀微创手术操作

图片

1.冈上窝点

一手拇指按住痛性结节的骨面,刀口线与冈上肌纤维平行,即与人体横轴平行,刀体与背部皮面几乎平行(图2-2-1-4),快速刺入皮肤,直对冈上窝痛性结节骨面刺入,深度达骨面。先纵行疏通,后横行剥离。若痛点分散,其他定点仍按上述方法操作,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2.肱骨大结节上份压痛点

刀口线(刀口线)与上肢纵轴平行,就是与冈上肌腱纤维平行,刀体与上肢呈135°角(即与肩部的弧形外形的切线位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直达骨面(即肱骨头大结节上份的骨面)。然后,将刀柄向肢体远端倾斜,使刀体与肱骨头骨面平行(约与上肢为90°角),推进针刀,穿过冈上肌腱,有落空感,行纵行疏通,下囊与冈上肌腱融合处,再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术毕,刀口以创可贴或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图片

(七)手法操作

病人端坐位,双臂外展伸平,医生将双手放于双臂上,病人用力做臂外展,以对抗医生手的下压力,重复二三次即可。

五、注意事项

1.在冈上肌损伤中,应注意除外冈上肌腱断裂的诊断,这在微创针刀治疗上是完全不同的。

2.在检查冈上肌痛点时,应从肩部背侧上面向下扪压,找到骨性的痛性结节。在俯卧位定点时,就应在肩胛冈上方,与背部平行的方向扪压到骨性痛点。这样,定点与病变部位的骨性痛性结节的连线,就与背部皮面几乎呈平行的关系。手术操作时刀体则与背部皮面几乎平行,就可以避免因刀锋指向胸膜腔方向而误入胸膜腔造成气胸。应用本法进行针刀微创手术操作,针刀进入再深,最后也只能到达冈上窝的骨面。所以这种定点和操作方法比较安全。

3.冈上窝下面为肩胛骨面,针刀施术应无任何危险。但冈上窝骨面较冈下窝小得多,且皮下组织和肌肉丰厚,往往不易清晰触及骨面。如在定点时有误,将治疗点定于冈上窝前上方,则有可能刺入胸膜顶,造成气胸,应予注意。

     附:胸膜顶的解剖

    胸膜顶是覆盖在肺尖部的壁胸膜。从前面看,呈圆顶状凸出于胸廓上口而位于颈根部,又称颈胸膜。胸膜顶(肺尖)一般高出第一肋前端(即第1肋软骨)30~40mm,在后方则平第1肋颈。胸膜顶(肺尖)的表面投影是:由胸锁关节点和锁骨内、中1/3交界点两点间向上做一弧线,该弧线的最高点在锁骨内1/3段中点上方约25mm处。这一弓弦状区域是一个无骨骼遮盖,而只有软组织覆盖的肺尖部裸露区。胸膜顶的毗邻如下:胸膜顶上面有胸膜上纤维膜(Sibson韧带),张于第7颈椎横突前缘和第一肋骨内侧缘之间。胸膜顶后上方在第1肋颈处与星状节贴邻;后方为第1~2肋骨,并与胸交感干上端相连;前方有锁骨下动脉第1~2段及其分支;前外侧为前斜角肌;外上侧为臂丛的下干;右侧胸膜顶的内侧为头臂干;左侧胸膜内侧为颈总动脉,其前方还有胸导管的终末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