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突破:尿毒症的「病根」找到了!治愈的曙光还远吗?

 yy2751 2024-04-02 发布于黑龙江

近日,知名学术期刊Theranostics(《治疗诊断学》)发布了一项重大发现:

巨噬细胞分泌「波连蛋白」,产生纤维化生态位,从而促使肾脏纤维化(肾功能衰竭);

阻断波连蛋白,可能成为治疗治疗肾脏纤维化的重要方式。

图片

如果大家看过我昨天的文章,应该知道纤维化是最严重的一种肾脏病变。慢性肾脏病虽然有几十个病种、几百个分型,但各种肾病发展到最后都殊途同归:纤维化——尿毒症的本质。

可以说:纤维化占比,是肾脏病走向尿毒症的进度条。

图片

好端端的肾脏,咋就纤维化了?

所谓纤维化,说白了就是疤痕。

各种肾损伤因素(免疫复合物、尿蛋白、营养过剩、环境污染、高血压、高血糖等等)攻击肾脏产生损伤后,肾脏就会修补伤口,修补材料是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没其它什么用,就是一块砖,不断增殖、填补伤口。

肾脏坚定地执行自己的修补机制,它不关心人类怎么治疗:即使我们把尿蛋白、血压等肾损伤因素降下去后,肾脏依然在不停地修补伤口,成纤维细胞永无止境地增殖。直至整个肾脏全部被纤维细胞(疤痕)占据,肾脏的功能细胞被侵占生存空间而坏死。此时肾脏彻底纤维化,尿毒症到来。

咱们别笑话肾脏傻,正是因为肾脏有这个自我保护的机制,人类的祖先才能在原始社会中生存下来并一路进化。

原因很简单:亿万年前哪有什么降蛋白药、降压药?肾脏受伤后只有拼命地修补伤口,才能最大程度地支撑身体存活到产生后代,保障物种延续。即使肾脏会留下许多疤痕、会萎缩,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步入现代社会后,新的致病通路(营养过剩、环境污染等)引起的尿蛋白、三高等因素,加速了肾脏损伤,肾脏的纤维化速度更快了。

肾脏不管医生是不是把致病物质消除了,它不懂这个。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从来没有医生为肾脏赶跑过致病物质,它只会不停地生产修补材料、不停地进行纤维化。肾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存活时间多延长几年,从而使人有机会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换言之:那些“肾脏不会自残”的个体,在进化过程中早已被淘汰。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这种让医生头疼的事:即使为肾衰竭患者把尿蛋白、血压等指标降下去了,肾功能依然越来越差,肌酐依然越来越高,只能告诉患者以后要透析。

这也是大多数慢性肾脏病疗方案往往无效的重要原因。

图片

如何阻断纤维化?

如何让肾脏停下这种弊大于利的过度修补行为?

医生需要告诉肾脏:“我已经把伤害你的敌人赶跑了,伤口也好了,你不用再不停地修补伤口了。”

但肾脏是听不懂人话的,人需要用肾脏听得懂的话——生物分子,去告诉它,它才能懂。

长期以来,肾脏学界始终研究不明白,肾脏是怎么调控自身进行纤维化的,也就无法插手阻止。

而今天咱们讲的这项新发现,就是发现了这个纤维化机制:

图片

成纤维细胞分泌肌腱蛋白-C(TNC),促进巨噬细胞活化。

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波连蛋白(VTN),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

这是一个循环,每循环一轮,成纤维细胞就增殖一群。

肾脏依靠肌腱蛋白-C、波连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开启了永无休止的纤维化进程。

这个发现也解释了医生以往始终搞不懂的一个现象:

肾脏病变的分布,为什么是不均匀的?

肾脏内的病变是这一处、那一处,这处重、那处轻,导致肾穿刺取出的一小块组织,难以判断整个肾脏的损伤程度。

因为波连蛋白、肌腱蛋白-C不具有扩散性,这俩就摁住一个部位施展拳脚,不喜欢挪窝,直到把这处的肾脏细胞霍霍完了,再霍霍下一处。于是纤维化面积从小到大,形成了肾功能的1-2-3-4-5期。

怎么阻断这个循环呢?

成纤维细胞,作为支撑肾脏结构的关键材料,是不能消灭的,先放过它;

巨噬细胞,肩负着吞噬病菌的重任,也是不能消灭的,也放过它;

剩下这两种蛋白质,就你俩了!这俩被阻断后没多少副作用,是非常合适的治疗靶点。

研究者用小鼠做了实验,并叙述道:

“敲除肾病小鼠的波连蛋白后,原本正在受损的小鼠的肾脏,纤维化停止了。”

这就是本文讲的重大发现:

尿毒症的病根是纤维化,纤维化的病根是波连蛋白,在敲除波连蛋白后,肾损伤进程停止了。

当然,目前这种手段还不能直接从小鼠搬到人体,而且,阻断肾病进展 ≠ 尿毒症得到逆转。

但这也足够令人赞叹了,为我们指明了一个阻断肾脏病进展、极大地减少尿毒症发病率的方向。甚至重度肾衰竭/新手尿毒症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我第二篇文章里的透析患者小李,他脱离透析不是这个机制,他肾脏的纤维化并不是很多,是其他的恢复机制

肾友们若还有肾脏病问题,可加微信咨询,一对一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