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事变”达成协议后的第二天,张学良决定放蒋介石回南京,由米春

 CITSLINC66 2024-04-03 发布于美国
“西安事变”达成协议后的第二天,张学良决定放蒋介石回南京,由米春霖送行。张学良本来没有亲送蒋的计划,但蒋的一席话令他感动。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陪蒋介石到机场,蒋对张说:“我们兄弟二人,大仁大义,绝不抱怨,将来历史上记一笔留芳百世。”张学良很激动,要亲自送蒋回南京。
蒋又说:“我们兄弟二人谅解,你到南京就不好办,他们打你的主意,我就遗臭万年了。”蒋劝张不要送,宋子文犹豫不定,蒋批评了宋子文。
张学良动了感情,越发坚持要亲自送蒋介石。他认为,
“西安事变”让蒋吃了不少苦头,现在蒋既答应抗日救国,就该给其撑点面子,帮助蒋恢复威信。同时他又以为自己这样忠心为国,仁至义尽,可以取得蒋介石的谅解。
周恩来赶到机场想劝张学良回来,但张、蒋所乘飞机已经起飞了。周恩来不禁慨叹地说:“张汉卿是看《连环套》那些旧戏中毒了。他不但摆起队列送天霸,还差一点要负荆请罪呢!”
12月26日,张学良陪送蒋介石到了南京后,就被蒋扣留软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给蒋写了“请罪书”,说:“学良生性鲁莽粗野,而造成此次违反纪律大罪。兹配颜随节来京,是以至诚愿领钧座之责罚,处以应得之罪,振纪纲,警将来,凡有利于吾国者,学良万死不辞。乞钧座不必念及私情,有所顾虑也。”
12月31日,高等军事法庭审判长李烈钧,以“首谋伙党,对于上官暴行胁迫”之罪名,判张学良十年徒刑,褫夺公民权五年。
蒋介石作人情请求政府特赦,最后宣布由军事委员会对张“严加管束”。从此,张学良遭受囚禁,失去自由。
张学良放蒋绝非心血来源,他毕竟是大帅张作霖之子,自以为是较有经验的政治家。 在西安时,许多人都规劝张学良不要放蒋,以免上当。张学良却坚信蒋介石的人格,他对外人说:“这次我们放他回去,以后还是要争取、团结他共同抗日的,我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只是为了要求结束对内压迫对外屈膝的国策。至于蒋介石如果把已经答应了的条件又推翻了,那还有什么信用、人格可言呢?”
直到法庭开庭审判他时,张学良才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天真的,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并重申了自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为了不牵连别人,他把事变的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审判长李烈钧说:“张汉卿真是条好汉子。”
1937年1月,蒋介石密令把张学良押到奉化溪口软禁。2月,他从奉化写信给东北军将领,勉励他们“为国家努力杀敌,为东北雪耻复土,一切以国家民族为重,勿以学良个人为念”。同时,他托何柱国转告东北军将领说:“我个人既然牺牲了,终得与共产党交了朋友,要求还得保持这个友谊与愿足矣。”
“七·七”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写信给蒋介石,请求出去抗日。蒋介石却回信叫他“好好读四书五经”。
张学良被囚禁后,中国共产党一直积极努力争取恢复张学良的自由,并派张的四弟张学思(中共党员)于1937年8月去奉化溪口探监。为了避开特务的监视,兄弟两人只能躲在书房角落里,利用纸条表达心中的千言万语。张学良嘱托张学思:“你回去,找东北各军军长,告诉他们,东北军如能团结,抗日战争扩大,我就有恢复自由的可能。”并要张学思多看进步书,抗战到底。
这年初冬,张学良被转送到安徽黄山。接着从黄山转到江西萍乡。1938年5月,又从萍乡迁到湖南郴州,住在苏仙岭上的古庙之中。他抱恨长叹,奋笔在高墙上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一行大字,以抒发一腔的激情。
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10月被送到台湾。1961年,蒋介石为了平息人民的怨愤,安抚东北人士,宣称恢复张学良自由,解除了对他的“管束”,但蒋介石去世前仍叮嘱蒋经国看住张学良,“不可放虎归山”。
张学良被解除“管束”后,自己出钱,在台北复兴岗兴建了一所住宅。平日,他极少在公开场所露面,除了访友,研读圣经外,再就是喜欢种花养性,醉在其中。
1981年,张学良患病住院。住院期间,曾不心甘情愿地接受了病友——《联合报》记者于衡的访问。这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接见的第一个新闻记者。谈话中,张学良讲到自己曾研究过明史。他说:“我研究明史的动机,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一直被外国欺凌,我想从明清两代的历史中找出原因。”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2009年张学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