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阳病方剂之间鉴别

 风声之家 2024-04-03 发布于江苏

原创 一事之师 一事之师 2024-04-03 07:29  听全文

以少阳病为轴,朝太阳和阳明方向发展,即向表阳证与里阳证方向发散,形成少阳病的方剂阵列,当然还有合并太阴或少阴证的。

1.小柴胡汤

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2)无论伤寒或中风,有柴胡证,但见四主证之一便是,不必悉具。
3)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闷胁痛者。
4)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5)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如疟状者。
6)阳明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布去者。
7)呕而发热者。
8)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9)伤寒差后更发热者。
10)诸黄腹痛而呕者。
11)妇人产后痉,郁冒,大便难而呕不能食者。
12)四肢苦烦而头痛者。
附:常用加味方

1)加石膏,小柴胡汤证而口干舌燥者用之;外感表解而热不退者多见本方证;发热不欲食而口苦,头痛者;肺炎汗出而喘,若有柴胡证不可考虑麻杏石甘汤,宜本方,小儿多见,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睾丸炎。

2)加桔梗汤,小柴胡证而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若口干舌燥加石膏。

3)加陈皮,小柴胡汤证而哕逆或干咳频作者。

4)加芍药,小柴胡汤证而腹挛急痛者。

5)加吴茱萸汤:见两证相合者。

6)加苓术:小柴胡汤证见大便溏或身浮肿而小便不利者。

7)加茵陈:小柴胡汤证见胸胁满而烦,小便黄赤者。
2.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方证:小柴胡方证不呕而渴明显者(少阳阳明)

去半夏解决不呕,加瓜萎根解决津液枯燥所致的渴。这种渴属虚热,常伴疲劳乏力,也属阳明。


3.柴胡桂枝汤方证: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并见。(太阳少阳)

同时向表方向发展,也可以说有表证,也有半表半里证。

4.四逆散方证:胸胁苦满,或腹痛,大便溏泻者(少阳)

这也是少阳的典型方证,注意与小柴胡汤鉴别,多了腹痛,这个溏泻对应什么药呢?这是把腹痛和溏泄连在一起!把气郁问题解决了,还可治阳萎。

形似大柴胡,但不呕且不可下,就有用本方的机会!



5.泽漆汤证:咳喘吐黄痰,口渴浮肿者。(少阳阳明)


6.黄芩汤方证:发热腹泻腹痛者(少阳阳明)
黄芩和芍药主清半表半里,腹泻,芍药甘草治腹痛,即痢疾又腹痛

7.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证:黄芩汤证又见恶心,呕吐者(太阴少阳阳明)


8.当归散方证:当归芍药散证腹痛轻,妊娠血虚有热者。(少阳太阴)


9.猪肤汤方证:咽痛,胸闷心烦者(少阳)


10.奔豚汤方证:血虚水盛见气上冲,往来寒热者。(少阳)

这个少阳有意思,不用柴胡,却有往来寒热,血虚,气上冲比桂枝加桂还厉害,甘李根皮解热还能下气


11.甘草汤方证:咽喉痛之轻证者。(少阳)


12.桔梗汤方证:咽痛,咳吐脓痰或胸痛者(少阳)

这条和上一条把咽干,咽痛提纲证提出来,作为少阳,不受条文中少阴病的影响!


13.排脓汤方证:咳唾浊痰,胸痛而病久者。(少阳)


14.排脓散方证:枳实芍药散证见有痈脓者。(少阳阳明)

排脓的汤和散都以少阳为主症?是因为桔梗主治少阳咽中痛。


15.鳖甲煎丸方证:慢性肝炎,疟疾等见面部有瘀斑,肝脾肿大者(太阳少阳阳明)

三阳合病,慢性肝炎,疟疾,瘀斑,肝脾肿大,这种慢性病竟然不是三阴病?

金匮要略中的疟母。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