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为何不全部划给上海?

 地图帝 2024-03-08 发布于上海

崇明岛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提到崇明岛我们会想到上海,实际上崇明岛的北部有一小部分属江苏南通。海门区海永乡和启东市启隆乡,面积约50平方千米,虽然在崇明岛上,却属于江苏南通。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长江,东濒东海。崇明岛的形状像个大脚印,面积约1269平方千米,占上海6340平方千米的两成,是中国第三大岛,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常年累月冲积形成的,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居世界第二。

崇明岛东西长约80千米,南北宽13至18千米。崇明岛如今每年向东海方向扩张约200米,增加面积4至5平方千米。当然上海宝山区、浦东新区,以及江苏南通的海门区和启东市,也都因长江泥沙淤积面积在增加。

就整个上海市而言,每年增加面积近10平方千米,可能是我国南方面积增加最快的城市,崇明岛可能是南方面积增加最快的岛屿。

崇明岛的空气、水、土都较干净,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崇明岛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90%以上的土地海拔在3.21米至4.20米之间,可实行大面积围垦,是上海主要的粮仓和菜园子。

崇明岛东南和与上海市区通过上海长江隧桥相连,崇明岛西北经崇启大桥连接江苏启东。

在唐朝之前,崇明岛并不存在,唐初两个小沙洲东沙和西沙露出水面,相隔三十多千米,渐积高广,渔樵者依之,遂成田庐。

705年(唐中宗李显神龙元年),唐朝在西沙洲上设置了崇明镇。崇者,高也,明者,平坦宽阔也,“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平地。

1277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南宋景炎二年),元朝在扬州路设崇明州,治所就在西沙崇明镇。明朝时期,现在崇明岛的位置上,形成几个面积较大的岛屿。但这些岛屿连成一个整体,也就是崇明岛成型的时间,要到清朝初年了。明朝以后,崇明降州为县,分别属苏州府、太仓州、江苏南通。1949年,崇明岛属于江苏南通市崇明县。

1950年代初,上海市面积约为617.95平方千米。1958年,出于发展的需要,上海大扩容,从江苏省划了不少地方给上海,比如上海县、嘉定县、宝山县、川沙县(浦东新区)、青浦县、松江县、南汇县、奉贤县、金山县、崇明县。

1958年,上海从江苏并入多个县,面积增长十倍有余达到6340平方千米,也就是今天上海的区划范围。

后来上海的市政规划历经多次变更,最近几次较大变化有:2009年南汇区并入浦东区,2011年卢湾区并入黄浦区,2015年闸北区并入静安区。

不论上海内部如何规划,上海与江苏之间的边界,自1958年以来就没有变更,但大自然却在崇明岛重新定义了两地的格局。

1958年,江苏南通崇明县划归上海。此时崇明岛以北长江中有两个沙洲,兴隆沙和永隆沙,属江苏南通市。那时这两个沙洲面积小且不安全,经济价值不大。但是长江造陆地能力太强,到了1960年代,两个沙洲面积大幅扩大,俨然从沙洲升级到屿了。

岛屿的标准是在涨潮时不会被淹没,岛和屿的区别在,岛比较大且有淡水溪流,屿较小且没有溪流。沙洲与岛屿的区别,是沙洲不仅小,而且海拔低,可能在涨潮时被淹没。

两大沙洲本来没人居住,但陆地扩大海拔提升后,似乎再无被长江淹没的风险,而沙洲上的泥沙富含矿物质,是肥沃的土地。于是附近海门县与启东县居民,就陆续到岛上开荒,种植芦苇以固定并改良土壤,经济效益也有了。

后来南通市以启东县、海门县的陆地边界延长线为界,永隆沙整体属启东县,建立启隆乡,兴隆沙东侧属启东县,并入启隆乡,兴隆沙西侧属海门县,建立海永乡。此时两个沙洲面积都不小,两县各派人,在沙洲上建农场进行开发。

两个沙洲面积主要增长部分,都是在沙洲西部。随着长江泥沙在崇明岛以每年5平方千米的速度造岛,加上不断的人工围垦,到1980年代,兴隆沙首先与崇明岛相连,随后永隆沙西部也与兴隆沙连在一起。此时就不存在沙洲说了,这个区域只有一个崇明岛。

现在海门县与启东县升级为海门区和启东市,崇明县升级为崇明。所以崇明岛上,呈现两区一市,分属三个城市的局面。崇明岛面积约1269平方千米,西北角约50平方千米属江苏南通,又一分为二,西边的海门区海永乡面积约14平方公里;东边的启东市启隆乡面积约36平方公里。

崇明岛的电话区号有上海的021和南通的0513,车牌号也各不相同。一直有人呼吁将海永和启隆划归上海,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节省管理成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