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分析,看看哪个效果最好

 新用户2975UsUg 2024-04-03 发布于河南
防治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目前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管理工作,做好赤霉病的防治,是小麦获得丰产丰收的前提和保障。经查询,目前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共有411个,有单剂也有复配制剂,在这些众多的药剂品种中,那个药剂对赤霉病效果最好呢?
1、三唑类
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登记最多的品种,主要有戊唑醇、己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环唑等。从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看,活性最高,效果最好的的就是戊唑醇,戊唑醇不仅对小麦赤霉病有较高的防效。还能显著降低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提升小麦品质;丙硫菌唑与叶菌唑虽然也有很好的防效,目前制剂登记企业较少;氟环唑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也不错,同时还可兼治纹枯病和叶枯病,登记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多。
2、抗生素类
抗生素类杀菌剂有井冈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四霉素,这些药剂对赤霉病病菌活性不高,但能诱导小麦产生抗性。此外,还能抑制赤霉病菌产生毒素。在生产上需要与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铜盐、福美双等杀菌剂混合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苯并咪唑类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主要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丙硫唑,甲基硫菌灵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起效,与多菌灵相比,内吸性和持效性更好,防效也高于多菌灵。但是由于多菌灵长期单一的重复使用,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不断上升。还会显著刺激病菌产生DON毒素,影响小麦品质。因此,在赤霉病发生严重地区,或病菌抗药性较高的地区不提倡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其复配剂。
咪唑类
咪唑类杀菌剂主要有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及咪鲜胺铜盐,咪鲜胺具有保护和铲除双重作用。还具有内吸传导性,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效,但咪鲜胺安全性差,容易发生药害。目前登记用于赤霉病防治的咪鲜胺单剂较少,咪鲜胺锰盐、咪鲜胺铜盐的杀菌活性比咪鲜胺更高,锰盐、铜盐还有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改善代谢、增加糖分、提高品质的作用。但是不能兼治小麦的锈病、白粉病和黑穗病。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主要有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肟菌酯、烯肟菌酯等。这些杀菌剂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具有保护、治疗、渗透和传导作用,除了对病菌的直接作用外,还能提高小麦对氮肥的吸收,调节小麦生长,提高产量。但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单独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还可促进赤霉病病菌产生DON毒素,提高小麦的毒素污染水平,因此,一般需要与三唑类杀菌剂混合使用,不仅能提高防效,还能降低DON毒素合成。
氰基丙烯酸酯类
氰基丙烯酸酯类目前登记的只有氰烯菌酯,氰烯菌酯不仅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防效,还能大幅降低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研究表明,使用氰烯菌酯可以将赤霉病指数和真菌毒素水平降低80%以上,保障了食品安全。但是该药剂属于专化型杀菌剂,杀菌谱狭窄,仅对镰刀菌有效果,对小麦上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基本无效,且作用位点单一,选择性强,存在一定抗药性风险。价格也比较贵,因此在生产上多使用复配剂。
酰胺类
酰胺类杀菌剂目前登记的只有萎锈灵、氟唑菌酰羟胺。萎锈灵是第1个酰胺类杀菌剂,由于多年使用,病菌抗药性强,常与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混配使用。氟唑菌酰羟胺是2019年在我国登记上市,该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突出,并能大幅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明显提高小麦产量;缺点是残效长,价格昂贵,使用时可与其他药剂品种混配,减少其用量。
多靶标位点类
多靶标位点类杀菌剂主要有福美双和百菌清,这两种药剂均为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多种真菌病害具有预防作用。作用于赤霉病病菌多个靶标,不易产生抗性。但这类杀菌剂无内吸性,以保护为主,单独使用难以有效控制赤霉病,因此,常与其他农药混配使用。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欢迎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