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内容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关于“道”的智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智慧以达到和谐与平衡。老子提倡的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和治国理念,强调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充足。然而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俗人理解的不作为,道的原则是“曲则全,枉则正”,灵活变通才是顺应自然的无为之道。 曲则全 原文:“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这句话主要讲的是在处世中应该遵循的道理。它表明,委曲才能求全,屈枉才能得正;低洼了才会充盈,敝旧了才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则会惑乱。因此,圣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的模式。经典释义: “曲则全”:这句话意味着弯曲不是坏事,反而能保全自己。在处理问题时,有时需要委曲求全,退一步海阔天空。 “枉则正”:这句话强调屈枉才能得正,即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时间才能纠正错误。在面对错误时,需要接受并改正,而不是强硬对抗。“洼则盈”:洼,低洼。在这里可理解为“空杯”,代表谦虚、谦逊的态度。这句话是说谦虚的人才会充满智慧,有更多收获。 洼则盈 “敝则新”:敝,旧东西破旧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勇于更新,去旧迎新,才能有新的开始和新的机会。“少则得”:这句话是说,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收获。因为精力集中,目标明确,更容易取得成功。“多则惑”:贪多嚼不烂,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贪心不足蛇吞象,因为贪心只会带来困惑和混乱。 “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道通为一,“一”即道,圣人没有了自己,也就没有曲与全,枉与正,洼与盈等的分别,也就是没有了差别对待,他们常居在曲、枉、洼之地,而本心是清澈明亮,和大道保持一致,故能知全见正、盈而不溢。圣人坚守“道”原则,以此为天下树立一个典范或者模式。 总之,这句话传达了一个处世的智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兼济天下。我们要善于接受、面对并改变错误,要善于否定自我和消除成见,要学会从全局、长远中看待事物及现象,要具备专心致志、勇于更新的精神,要开启灵活变通、圆融通大的智慧,以此为天下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本心清澈明亮 原文:“不自示,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这句话的直译是:“不自我显示,所以能显著;不自我观察,所以能明察;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成就功业;不自我自负,所以能长久。” 经典释义: “不自示,故彰”: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如果不过分炫耀自己,不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他的真实才能和价值反而会更容易被人认识到。“不自见,故明”:老子提倡的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哲学,即不要自以为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破除我执,更多地观察和融入自然和社会,这样反而能够更加明智地理解周围的世界。“不自伐,故有功”:这句话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一个谦虚的人不会夸大自己的贡献和成就,但这种品质会使他在完成工作和事业时获得更多的成就和认可。“弗矜,故能长”:自负是自信的一种过分形式,往往会导致盲目和自满。老子认为,只有摒弃自负,才能保持一种长久和稳定的状态,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治理。综上所述,这段话的核心是强调无私无欲和无为的价值,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能够使人和社会达到最佳状态的处世哲学。 无欲无为 原文:“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语哉?诚全而归之。” 经典释义: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意味着,唯有不与人争先、不争夺名利,才能达到无人能与之争抢的境界。这是因为,不争的人内心充实,道德完备,不需通过争执和竞争来证明自己,从而在精神上超越了争斗,实现了真正的自我。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语哉?诚全而归之”这一句则是在说,古代所说的“曲则全”,并非空话。在这里,“曲”代表着委曲求全、曲线救国的精神,意指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灵活应对、不固执己见,便能保全自己,实现长远的目标。这种态度表面上看似弯曲、妥协,但实际上是一种智慧,能够使人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都能全身而退,得到最终的保全和发展。 “诚全而归之”则进一步解释了“曲则全”的结果,即通过坚守道的原则,虽然在表面上可能失去了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最终能够得到真正的保全和回报。在道德与智慧的指导下,一个人的名誉、地位和内在的安宁都能够得到长久的维护。 总的来说,这一句话强调了不争斗、守道和委曲求全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达到个人和社会和谐、实现长远利益的必由之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本章一开始,老子提出:“曲则全,枉则正”。这意味着道的原则是适应变化,曲线和弯曲能够保持完整,正面和刚直反而会导致破裂。要做到这一点,老子接连说了几个不:“不自示,不自见,不自伐,弗矜,”老子希望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破除偏执,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老子强调不要与人争斗,这样反而能够保持和谐,避免冲突。本章末老子作了总结:古代所说的曲线能够保全自己的道理,并不是空话,确实是保全自己的完整之道。老子讲“曲则全,枉则正”的原则,这表明在处理事物时应该灵活变通,顺应自然无为、不争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