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的历程与本土化发展

 johnhake 2024-04-03 发布于山东

【小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小麦,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谷物之首。在中国,小麦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稻。然而,小麦并非起源于中国,而是约1万年前起源于西亚地区,肥沃新月地带被公认为小麦的原产地。

根据考古发现,小麦于距今约5000年前后传入中国境内,距今约4000年前后传入黄河中下游地区。随后,小麦种植迅速普及,商周时期成为北方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汉代以后,小麦成为北方主要粮食作物,唐代中后期的两税法明确将小麦作为征税对象,与粟同等重要。

小麦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在取代本土农作物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农业生产气候、栽培技术、传统饮食习惯和食物加工技术的制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本土化,小麦逐渐适应了中国的农业生产需求。

从农业生产气候来看,小麦原产地为地中海气候,而中国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春季缺水不利于小麦生长。因此,古代先民需要解决灌溉问题,以实现大规模种植小麦。

从栽培技术来看,小麦最初沿袭粟的栽培方法,春种秋收。后来,冬麦技术逐渐发展,商代已出现冬麦,东周时期冬麦种植面积扩大。

小麦传入中国时,古代先民不知如何食用。小麦必须磨成面粉才能加工成各种食物。随着粮食加工工具和方法的演变,古代先民开始将小麦磨成面粉,逐渐过渡到精细的面食阶段。磨的诞生被认为是小麦面食普及推广的重要因素。

面食在古代文献中创造了“饼”这个新词,专指磨成面粉后加工成的食物。随着面食逐渐成为新的食物习惯,小麦本土化的影响已将原来的“阻力”转变为“动力”。

如今,小麦作为外来作物,已与中国农业共同发展,成为耕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主粮。小麦的传入和普及丰富了中国古代主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和观念,对中国餐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