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前,他领工资时被主管算计 40年后,他坐拥千亿身家,成为四

 紫霞照我 2024-04-03 发布于陕西
40年前,他领工资时被主管算计。40年后,他坐拥千亿身家,成为四川省首富,而当年那个私吞他工资的人,此时正在他的分公司食堂做饭。

他就是通威集团的创始人、著名的“水产大王”——刘汉元。

刘汉元是四川眉山人,自幼家境贫困,可他聪明伶俐,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念完了别人初中的课程。

13岁时,他考入四川水产学校,开始学习养殖技术。四年后,他被分配到一座水库当起了技术员。

一次,刘汉元去会计那领工资,可对方却以现金不够为由,让刘汉元先签字再事后补发,实诚的刘汉元照做了。

几天后,刘汉元再次索要工资,那人却嚣张至极,非但不给刘汉元发工资,还煞有介事地怒斥道:“没领工资你签什么字!”

刘汉元气得浑身发抖,也只能咬牙作罢。他在心里痛恨这般奸诈的小人,并发誓自己一定不会干这样龌龊的事情!

1983年,四川成都的市场上鱼类价格暴涨,养鱼户们大发横财,这也让辅导他们的刘汉元动起了创业的心思。毕竟自己科班出身,对养殖技术十分精通,如果单干,肯定会大赚一笔!

当时,大多数养殖户都是把鱼放在水库里养,但是用这种方法养鱼,鱼的活动空间太大,随时都有可能游走。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刘汉元开创了一套全新的养殖方式——“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法”,也就是在流动的水渠中放置一个金属网箱,然后把鱼养在其中。这样一来,鱼不会轻易跑掉,还方便投喂饲料,也保证了鱼有源源不断的流水和较大的活动空间。

创新的技术有了,启动资金却迟迟没有着落。最后,老父亲掏空家底拿出了500块钱,刘汉元这才得以一展抱负。

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精心养殖,刘汉元的养殖事业大获成功,他还创下了四川历史上单位面积养鱼的最高纪录!

然而,让人诧异的是,刘汉元并没有用此技术大赚一番,反而无条件地把它分享给养鱼户们,也让后者轻轻松松实现了发家致富。

放着大把的钱不赚,还把它们送进别人的腰包,刘汉元这是傻得过头了吗?实际上,刘汉元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致富计划。

受刘汉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鱼,一时间鱼饲料供不应求。这时,刘汉元一身的养殖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他经过反复对比和实验,用蚕蛹、米糠和矿物添加剂等原料,制成了营养均衡、香味无比的鱼饲料,果然销售火爆,而刘汉元也赚得盆满钵满。

1986年,22岁的刘汉元正式在家乡眉山永寿镇,开了家名为“科力”的鱼饲料加工厂,订单源源不断。

1992年,刘汉元正式成立通威集团,前来合作的人们络绎不绝。仅2年,通威就成功实现年入过亿,成为妥妥的大公司,而眉山人也在刘汉元的带领下,家家户户养鱼致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到了21世纪初,刘汉元这位“水产大王”又将目光放在了新兴产业——光伏发电上。

2007年,刘汉元投资了260亿,在包头建立了年产5万吨的高纯晶硅项目。可这次,刘汉元没有这么幸运。

很快,金融危机爆发,光伏行业进入寒冬。但刘汉元并未放弃,他始终认为困难是暂时的,光伏产业是利国利民的善事,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新的转机。

于是,他把卖鱼饲料赚的钱都拿来补贴光伏项目,还创建了“渔光一体”的发展模式,也就是鱼塘里面养鱼,鱼塘上面铺设光伏,养的鱼可以卖钱,而发的电也可以卖给国家电网 ,双管齐下、一举两得。

就这样,即使是在光伏产业最低迷的时期,刘汉元也一直有进账。

2015年,光伏行业开始回暖,刘汉元继续投资多晶硅,到2020年,中国的多晶硅料占了全球多晶硅料的71.9%,其中占比最大的公司就是通威。

2021年,刘汉元以1250亿的身家,荣登“胡润百富榜”榜首,成为四川省首富。

后来,刘汉元在分公司的食堂里,遇到了那个克扣过他工资人,但刘汉元并没有提起当年的事,只是笑着和他打招呼。

刘汉元做人真诚为本、善良大度,做事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而他之所以能把企业做得这么大,除了凭借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还有那颗互惠互利、博爱之心。这是一个企业家最难得的善意,也是基本的良心!

作者:Denise
编辑:桢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