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秘传·《六禽戏》图说(早《五禽戏》300多年)

 武宗 2024-04-03 发布于北京

天下武功

养生功 食补胜药补·练功百病消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六禽戏确实是一套设计得非常合理、结构严谨的导引功法。它的风格很朴实,动作很精炼,学起来容易,练起来也顺手,效果还非常好。在这套功法里,各个部分的强度是逐渐增加的,到了第二式“鸟伸”式达到最大,然后又逐渐减小。这样的设计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来练习,可以帮助他们预防疾病、保持健康,还能延年益寿。而且,六禽戏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还强调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锻炼。这套功法可以引导我们的神气,滋养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延年益寿、保持青春的好方法。六禽戏比东汉时期的华佗创立的五禽戏还要早三百多年。而且,跟现在一些复杂繁琐的导引功法比起来,六禽戏还要更胜一筹!

第一式 熊经

站立时,确保双脚分开的宽度与肩膀相同。接下来,以腰部作为中心轴,让整个身体进行有节奏的摇晃。在这个过程中,双臂要配合进行一伸一屈的动作,双手则在胸腹的两侧进行一按一提的动作,画出一个与篮球差不多大小的圆圈。当手臂弯曲收回时,需要有意识地抬起同一侧的肩膀,以确保胁肋和肩胛骨区域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动。在进行这个动作时,可以想象自己正在模仿熊攀爬树木并摇晃身体的场景,而且要注意让呼吸与动作保持协调一致。这个动作可以选择站着做,也可以选择走着做,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选择走着做,那么需要确保上肢和下肢的动作是协调一致的,而且始终都应该从左脚开始起步。行走的步数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来决定,通常可以选择走三步、五步、七步或九步。完成一组动作后,应以左脚为轴心向左后方转身,然后走回到起始的位置。在进行走式熊经时,需要确保双脚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行前进,抬脚的高度应该略高于日常的行走步伐。而且整体的动作速度应该以缓慢为宜不宜过快。


【功效】“熊经”这个动作能够促进全身的气血运行得更加通畅。它具有活血化瘀、调理脾胃功能、帮助消化、舒缓胸部压迫感以及去除体内湿气和烦恼等多重功效。通过模仿熊的攀爬和摇晃动作并协调呼吸进行练习可以有效地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说明】“熊经”这个名词,与“鸟伸”一同,最早在东周的《庄子·刻意篇》中被记载。之后,它在西汉的《淮南子》、东汉崔实的《政论》、晋代葛洪的《抱朴子》等古籍中频繁出现。它们常被视为传统健身动作的代表,被放在其他动作之前进行介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庄子》更是将这两个动作作为“健身动作”的代称。由此可见,《淮南子》中的六禽戏以“熊经”为首,不仅是对先秦道家思想的继承,还体现了一种发展。来自“武宗”公众号·此外,我们在西汉的帛画《导引图》上也能看到这两个动作的图解和名称。在传承过程中,“熊经”曾在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中被误写为“熊颈”,但这一错误在刘宋范晔的《后汉书》中得到了纠正。

第二式  鸟伸

两脚分开站立,然后两手向身后回环,再稍微向上、向前各划一个弧线,最后随着弯腰的动作,直臂向前下方伸展,同时发声吐气,抬头向前看。做这个动作时,心里要想象自己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后向下伸展肢体俯冲的姿势。弯腰时两脚要伸直,膝盖不能弯曲。两手不接触地面,如果能摸到地面,就需要向前移动脚步。如果采用走式,一只脚向前迈步,另一只脚跟着搓步前进,当两脚站在同一条横线上时,开始弯腰,左右脚交替作跟步式。关于吐气法,《养性延命录》中记载了“吹、呼、唏、阿、嘘、叩”六种方法,这是古籍中有关吐气法较早的记载。但考察《山海经》一书,也已经有“吹为冬,呼为夏”的说法,其中“吹、呼”正是六气法之首,而鸟伸式属于北方、属于冬天,吐气时应该发“吹”字的音。这两者是相吻合的,说明这不是偶然的巧合。


【功效】这个动作有巩固肾气、提高听力和视力的功效。如果结合采用吐气法,还可以治疗外寒内热。《养性延命承》中说:“寒冷的时候可以吹气,……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吹气可以去除热症。”唐代孙思邈的《千金备急要方》也说:“吹气可以治疗心热。”这都说明了吐气法可以用来治病。中医学还认为,去除心热后,心肾才能相交。所以,后世的医家大都认为“吹气可以巩固肾气”。比如后人托名著作的《孙真人四季养身法》中说:“冬天吹气可以益肾,使肾脏或命门安泰。”明代傅仁宇的《审视瑶函》所辑的《五脏所司旅五行所属》也说:“吹气可以补肾。”这个动作基本上与鸟伸式属于同一类型的腰功。

【说明】司马彪解释说:“鸟伸就像鸟在皱眉呻吟。”成玄英说:“就像鸟在空中飞翔时伸长脚。”高诱注解说:“伸,就是身体频频向下伸展。”从“呻吟”这个词来看,似乎是与发声呼吸法相结合的,而且鸟伸式与“六声”中的“呻”是相匹配的。现在的五禽戏中的“鸟戏”,大都是向上伸展的动作。《强身气功》中记载的“马家祖传的熊经、鸟伸法”,也是单臂向前上方伸出。其实,像植物根部那样向下伸展,也属于“伸”的范畴。比如《行气玉佩铭》中说:“伸则下,”就是指练气功时内气向体内下伸。伸,在古文中也作“申”或“信”,如《易·系辞》中所说:“往者屈也,来者信也。”这里信与伸的音义都是相同的。这也说明了屈伸是相对而言的。而西汉《导引图》中鸟伸式的原名题就是一个“信”字,这个式子无疑就是“鸟伸”。这与师传的《华佗五禽戏》也是相吻合的。

第三式  凫浴

两脚分开站立,膝盖稍微弯曲。两只手臂伸直,一前一后地平行摆动。当手臂向后摆的时候,稍微用点力;向前摆的时候,就顺着惯性自然划动。摆臂的时候,腰部可以跟着起伏,这样可以锻炼腰腿。如果想边走边做,就可以弯着膝盖慢慢走,心里想象自己像野鸭一样在水中嬉戏。


【功效】这个动作可以活动肩关节和肘关节,增强手臂的力量。还可能对疏肝利胆、祛除胁肋部的邪气有帮助。

【说明】“凫”,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野鸭。“凫浴”,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像野鸭在水中沐浴嬉戏。虽然这个术式的名字在其他古籍中没有出现,但类似的动作有很多。比如明朝高濂的《遵生八笺》里收录的《婆罗门导引十二法》中的“鸾趋”一式,描述为:“站起来,用脚慢慢地向前踏,同时握拳,用手前后摆动。”另外,宋朝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记载了陶弘景的《导引养生图》一卷,·来自“武宗”公众号里面有三十六种姿势,其中“鸿鹤徘徊”一式可能和这个差不多。西汉的《导引图》也有类似的摆臂动作,可惜名字已经看不清了。不过,这些描述都足够我们推测“凫浴”的动作了。

第四式  猿躩

两脚分开站立,左手伸向前上方,模仿猿猴摘果子的动作,然后握拳收回,经过同侧的腰间时,将拳头变为手掌,模仿向后下方抛果子的动作。两手一上一下,左右交替进行,同时心中要想象猿猴在树上摘果子并向下传递的情景。如果采用走动的方式进行这个动作,两脚可以交替做独立步行进,并迂回前行,这样就更加体现了攀缘的意趣。


【功效】这个动作可以扩张胸部,舒展胁部,通畅肺气,并增强手指、握力和臂部的力量。对于辅助治疗慢性手掌、指关节炎或伤筋等劳损,以及掌指骨折损伤愈合后的功能恢复,这个动作确实有其独特的效果。

【说明】在《导引图》和《抱朴子》两本书中,都提到了“猿据”这一动作。这里的“据”和“攫”在字音和字义上都有些相似。在古汉字中,有些以手或足为形符的字是可以互相通用的,比如“距”和“拒”可以通用,同样“据”和“踞”也可以互换。虽然人类和猿猴有共同的祖先,但猿猴仍然是四足行走的动物。因此,“猿躞”这个动作可以被理解为“猿攫”或“猿据”。唐兰同志曾指出,“猿据”这一动作与《淮南子》中描述的“猿躩”非常相似,这是一个很中肯的观点。

第五式  鸱视

两脚分开站立,身体保持不动,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然后进行顺逆交替的转头动作,同时眼珠也要跟着转动,尽量向四周看。转头的幅度要大,心中要想象猫头鹰在寻找猎物的情景。这个动作也可以根据需要边走边做。


【功效】这个动作可以明目舒肝,疏通颈部动脉的气血,对颈部脊椎也有好处。它对于眼部保健、改善视力,以及增强前庭器官的功能都有一定的作用。

【说明】“鸱”指的是猫头鹰。猫头鹰的颈部非常灵活,它几乎可以把头扭向任何方向。因此,在古代的导引术中,“鸱顾”和“鸱视”都是包含转头和转眼珠回顾的动作。但在《三国志》和《后汉书》里提到的“鸱顾”可能还包括了“鸱视”的内容,并涉及“鸟伸”式,而单纯的“鸱视”是不包含弯腰的。《养性延命录》中华佗提及了“鸨顾”,并引用《导引经》谈及“鸱顾”。·来自“武宗”公众号·另外,“鸱视”这个名称也出现在魏·曹丕的《典论》中,描述了当时气功养生家甘始到来后,大家纷纷做“鸱视”、“狼顾”等导引动作,说明“鸱视”这一式在东汉末期还很受欢迎。

第六式  虎顾

两脚分开站立,然后弯曲膝盖半蹲,两手交叉撑在膝盖上部。身体稍微向前倾斜,然后左右交替地尽力向后扭头,同时眼睛也尽力向后看。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心里要想象自己像一只猛虎,蹲在那里听到声音后回头寻找食物。如果想要在走动中做这个式子,身体的基本姿势还是保持不变的。


【功效】这个式子的【功效】和“鸱视”有些相似,都对颈椎有好处,可以明目、宁心、消除烦闷。但根据六禽戏的分类,前面的“鸱视”式子主要锻炼肝功能和眼睛,而这个“虎顾”式子则主要锻炼心功能和颈部。·来自“武宗”公众号·虽然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各有各的侧重点。古代的华佗五禽戏中,将前面的式子改为“鹿视”,并另外创立了一个采用其他动作的虎戏式子,可能就是因为两者在功效上有相似的地方。

【说明】在《千金备急要方》这本书里收录的《婆罗门按摩法》中,有一个式子叫做“虎视”。它的描述是:“两手撑地,然后回头观看,这就是虎视的方法。”同时,这本书里的《老子按摩法》、明代《遵生八笺》中的《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以及清代的《卫生要术》等书籍,也都记录了与虎视类似的式子,而且大都是坐式的导引法。我们怀疑“虎视”这个式子可能是从《淮南子》里的“虎顾”发展变化而来的。所以,现在我们想要恢复它原本的步式导引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