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者抄方治唇干裂意外治好20年咽痛痰多鼻炎顽疾

 liuguozheng81 2024-04-03 发布于广东

这位读者是因为唇干裂出血,看到了去年我发的《唇周干燥起皮久不愈,可能是脾湿伏火》,于是就买了文中提到的泻黄散的中成药藿香清胃胶囊(藿香、 石膏、防风、甘草、栀子、焦山楂、建曲)服用。

没想到却治好了其20多年的咽痛多痰同时鼻涕多的顽疾。

图片

图片

读者发来了以往的舌象图片,他这个舌象舌尖红苔白腻,确实是脾湿伏火的病机常见舌象。

图片

他在吃藿香清胃前也算是把治疗咳嗽痰多、咽痛的各种方药几乎吃了一个遍,但却都没有什么疗效。

图片

图片

藿香清胃胶囊就是治疗脾湿伏火名方泻黄散(参考剂量:藿香15 石膏10 防风10 甘草6 栀子3)其通常用于祛湿浊泻脾胃伏火治疗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脾热口甜,小儿弄舌。

但临床上也是有常用于治疗咽部疾病,比如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就有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咽喉本身就是脾胃粘膜的延伸,很多时候慢性咽炎疾病都要调治脾胃才能治愈。

这个患者长期咽痛说明其咽喉是有伏热内蕴的,同时其痰多,苔白腻又说明脾胃湿浊郁滞较重,其长期鼻炎流白粘涕也是因为脾胃长期不佳,导致气机升降失调,湿浊闭阻清窍导致。

那么为何其之前也有服用健脾祛湿,去肝经湿热,补肺益肾等方药却无效呢?

那是因为他并没有针对脾经湿伏化火进行治疗,祛湿热也是去的肝胆湿热,即便用了入脾胃经调理寒热错杂的半夏泻心汤可能因为祛湿效果不够,其没有发散郁火调节气机升降所以效果也不佳。

人的脾胃就像轮子一样,一刻不停的在转动,脾主升,胃主降,脾把清气升上去,胃把浊气降下来,脾胃湿浊内阻导致气机升降失常,阳气郁滞久了就容化热化火。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的治法叫“火郁发之”。

我们可以用芳香的藿香理气化湿,来治疗致病的湿浊之本,以及防风解除筋膜挛急,疏散郁滞的阳气,同时用少许石膏直清脾经伏热,再更少的栀子清散心脾以及三焦之郁热,再用甘草调和诸药,同时顾护脾胃。

诸药同用则可祛脾胃之湿浊,恢复脾胃气机升降正常同时彻底发散伏火

这就是泻黄散的配伍精妙所在,即治病根,又调气机升降出入,还能发散伏邪。

图片

所以这位读者朋友吃了几次咽痛痰多还有鼻炎都大为好转了。

中医治病就是如此,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如果能找准关键病机,会药证相合,疗效非凡,否则很多时候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