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94天造车,小米Su7的“百团大战”(中)

 转型刚刚好 2024-04-03 发布于北京

上一期,我们聊到了小米汽车Su7发布会,引发了市场订购热潮,24小时订单量高达88898辆。而就在昨晚,一张还未获得小米汽车官方确认的销量海报传开了,上面写着,15万辆全面售罄。果真如此的话,这就意味着小米今年一年的产能都用光了。

产能跟不上销量,这或许是只有小米才能理解的“幸福的烦恼”。所以,昨天提到的那个问题,小米下场造车时机晚了吗?至少从目前的预订量看,一点都不算晚。

尽管业内有声音称,小米汽车Su7外观酷似保时捷,有人甚至直呼其为保石米,但这更像是一种调侃,果真如此的话,保时捷当然不会置之不理,小米更不会在版权层面犯这样的错误。当然,谁造车都不容易。无论是10年前,为特斯拉销量发愁的马斯克,还是这几年,每过一段时间,总要官宣一次“绝不造车”的华为,以及之前的造车新势力理想、小鹏、蔚来,他们都经历了种种挑战与考验。造车这件事,可不仅仅是资金、技术与人才问题,天时、地利与人和,少一个都不行。

从这个角度而言,小米Su7在发布会后的热销,称得上是近年来新下场造车选手的一个里程碑事件。那么,小米汽车上市,对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会带来哪些影响?我有三点观察:

第一,那些不是正经造车,只是抢风口、抢流量、快速造富的车企,小米的登场会给他们致命一击。别忘了,当年的小米手机一入场,就终结了当时国内的山寨机乱象,让智能手机进入到“千元机时代”,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高性价比智能手机。现如今,小米手机的故事,正在智能汽车领域上演。

有人说,不对呀,小米Su7的定价,可不是性价比逻辑了,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豪华轿跑车”了。别着急呀,谁告诉你Su7就是终局?确切的说,Su7只是开局,有没有可能还会有Su6、Su5,就像小米手机和红米手机的定位?9.9万的Su5能不能有,15.9万的Su6能不能有?实在不行,那就Su3、Su2,命名从来都不是小米的问题。只不过,在定价这件事上,雷军的确是纠结过,要不要开局选择“性价比”,还是远离“性价比”这个标签?如何从定价的角度,让小米Su7避开小米手机曾经在定价层面所踩过的坑?

现如今,雷军终于下定决心,Su7的销量也证明,定价这件事,至少开局做对了。而那些不是正经造车,折腾几年还是没有量产,或者一贯赔本赚吆喝,售价不低且销量始终上不来的车企们,可能真的要面临关门大吉了;

第二,传统车企将会加速分化。有的代工、有的转型、有的关门,有的挥刀自宫,还有的将面临抱团取暖的抉择。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而言,电动化只是上半场,智能化才是下半场。下半场的重点,可不是电池和续航,而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与车机系统,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向消费电子产品靠拢。

在智能化层面,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生态系统,小米都是自成一体,有自己完整的制造产业链,还有人车家全生态,这是传统车企所不具备的。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是和小米这样的科技厂商合作造车,还是继续埋头攻克智能化难题,打造自己的车机生态系统,这关系到战略选择问题。

这次小米汽车的量产,合作方就是北汽,而传言中的小米SUV,据说将会由长城制造。其实,联合造车没什么不妥,各自发挥所长,更何况,一旦以极致效率著称的富士康进入到汽车代工领域,留给其他传统车企的生存空间就更少了。

而对于丰田、大众、现代、通用、福特等合资品牌而言,一方面要坚守燃油车的基本盘,另一方面,要应对小米、华为这几个由科技厂商转型而来的实力选手,本来特斯拉和比亚迪就很让人闹心了,再来个小米,燃油车的价格体系将会面临新的考验。这已经不再是营销策略问题,而是战略生死问题,传统车企到了抉择时刻;

第三,包括理想、蔚来、小鹏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主力军,也将面临竞争考验。尽管在目前看来,小米只有一款Su7上市,与理想、蔚来、小鹏以SUV为销量主力的产品,并不是产生直接竞争,但问题的关键是,无论是制造、品控、软件、生态、数据、算法与智能化,小米自成一体,还有人车家生态加持。

这种全方位的竞争力,目前只有特斯拉、比亚迪与华为。特斯拉的FSD已经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通,完全自动驾驶领域一骑绝尘,比亚迪有着完备的产品矩阵,覆盖各个价格区间,是目前的新能源销量一哥,而华为智选车模式,正在从探索期进入收获期,问界、智界、享界、傲界,将成为华为鸿蒙智行生态旗下的四大品牌,担负着华为在智能汽车开疆拓土的重任。

从这个角度而言,雷军说,通过15到20年的努力,让小米成为全球前五的车企,这一目标显然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也将会经历重重挑战,但请相信,这场压上雷军全部身价,被雷军称为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的小米汽车,会为成为全球前五车企的目标而努力,就像当年的小米手机那样。

好戏才刚刚开始。对小米而言,即便是15万产能全部售罄,也并不意味着造车之路一帆风顺。小米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如何应对比亚迪、特斯拉、丰田、大众、吉利、奇瑞、长城等车企的反击,我们下期接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