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 除了冬至,就只有清明了。 依前调,亦是宋人吴潜《满江红》词: “寒食清明,叹人在、天涯海角。饶锦绣,十洲装就,只成离索。”这番言语,不似之前了。在中国人看来,因为祭扫,这个节气它多少有些哀伤。“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生死是大势,至于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自已,善待亲人。 此外,青团也是一种常见的清明食材。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艾草糍粑。春季食鲜,又近清明。江南一带,青团飘香。青团于江南,一如江南于春天三分绕指情柔,七分隽永韧性,像极了江南水乡风情,肥而不腴,清丽多姿。 中国人吃东西,最讲究“不时不食”。元旦要吃驴肉,谓之“嚼鬼”;立春要吃萝卜,谓之“咬春”;而清明的螺蛳,作为时令的一道美食,更令人欣喜,清明螺,赛过鹅。把肥美的螺蛳和脆嫩的韭菜一起炒,极为鲜美。 而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螺蛳的做法却不一样:“螺蛳制与蚬同,惟子多则不可食。徽州人晒干,卖者名青螺。可以作羹。闽中有香螺,小而鲜,糟食最佳。”只是这样的做法有些无趣,只能用竹签挑着吃,这春日的螺蛳,不嘬一口,是没有春天的味道的。 来源 / 中式精致生活 总监制 / 王玮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张燕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 把时间交给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