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度癌检,危害更大!这些癌,不主张频繁做CT!

 果冻715 2024-04-03 发布于上海

前几天热搜上的一个话题引起了大众的热议: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

图片

过度体检,绝非无害


很多网友看到之后表示担忧,因为现在有不少人,身体不舒服了动不动就去医院做个CT、造影,有些家长在孩子生了些小病时,也想去弄个CT看看情况。

形成了过度医疗的无效现象,还对身体有一定的危害

图片

讨论这个话题并非要引起大家的恐慌,我们不提倡滥做CT,但也不是一定不能做,否则耽误了病情就是因小失大了。
但是这也提醒我们,过度体检绝非无害

图片

健康人需要做癌症筛查吗


伴随着这个话题一起出现的还有另一个词条:中科院院士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
图片

这一说法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早在2016年韩启德院士就曾公开表态:“我并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早发现了也没啥用!”

图片

这一说法,跟我们以往针对癌症所提倡的“早发现、早治疗”可谓大相径庭
图片
肿瘤筛查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随着医疗仪器的越发先进,有很多以往难以查出的肿瘤如今能在早期被发现
但患者能否从当前筛查手段中获益,还需进一步思考。

图片

癌细胞或许一直潜伏


你能相信也许你身体里就有癌细胞,但它可能对你的身体永远不会带来麻烦吗?
科学研究显示,的确有这种可能















韩启德院士提供的一项国际研究表明,死于非甲状腺癌的病人甲状腺组织切片检查发现36%患有甲状腺癌

图片


死于非癌症的40-50岁的女性乳腺组织切片检查发现40%妇女患有乳腺癌

死于非癌症的70岁男子的前列腺组织切片检查发现,80%患有前列腺癌

图片
















惰性癌,进程缓慢


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以及部分乳腺癌,这些都属于笔者经常论及的“惰性癌”范畴,此外还有膀胱癌、肺原位腺癌、淋巴瘤、肾癌等,都被认为是惰性癌。

图片

惰性癌进展非常缓慢,一般不会出现症状,有时甚至可以自动消失。
一般来说,惰性癌常常存在于以下几个大类。
图片
四类癌症,可控可观察


01

甲状腺癌



绝大多数甲状腺癌都是惰性癌,笔者讲的绝大多数是95%-99%滤泡型乳头状的都是惰性癌。

图片

但是,其中一种很少见的类型:甲状腺髓样癌,占整个甲状腺比例当中不到1%,是有可能会进展的。
甲状腺癌不主张全民筛查,筛查重点是有肿瘤家族史、保乳后放疗等高危人群

图片

02
膀胱癌


胱癌只需好好调理,是可以控制的。
03

肺原位腺癌



有人体检发现肺里有毛玻璃结节就很害怕,但毛玻璃结节很多发展性并不高

图片

而且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文章要把肺原位腺癌从腺癌当中去除,重新命名为腺体前驱病变。
04

乳腺癌



早在80年代,丹麦的科学家就在乳腺的穿刺中发现,很多30来岁的女性当中乳腺有癌变,但如果不处理它,有一部分乳腺癌进展很慢

图片

但乳腺癌尽管死亡率偏低,但目前发病率很高,所以,还是应该引起重视。
采取针对性的检查


虽然我们经常说癌症要防微杜渐,但并非所有癌症都是致命的。
对惰性癌来说,如果也按照早发现早治疗来应对,恐怕会造成无意义的恐慌,甚至会导致过度治疗的局面。

图片

针对惰性癌,笔者不主张每个人都做普遍的癌症筛查,而是根据自己的症状,有针对性的检查。
图片

即使确诊了也不必过度频繁的检查以及过度干预,只要没有特异性症状,也不是此种癌症的高危人群,就可以用积极观察来替代无休止的诊断和创伤性治疗。

图片


此外,再辅以中医药调整、改变生活方式、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等等,使自身机体内环境得到改善,肿瘤得以合理有效控制,达到“带癌生存”“不治而愈”也未尝不可。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