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看懂清代何绍基的书法了吗?

 朝歌淇水悠悠 2024-04-03 发布于河南

何绍基书路特点
(张向明书)



图片

何绍基造像
(张向明画)





图片

书道至简
(张向明刻)

清代何绍基的书法艺术形成与特点小议

张向明

      清代书法,要说个性独特,绝去摹似,可称大家的书法,何绍基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所以探寻何绍基的书学渊源,是在有清一代尊碑抑帖书法时期,在书法史上取得的某些方面的成功,是有启发与帮助的。

图片

何绍基70岁寿辰时的留影(照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探索何绍基的书法形成之路。

(一)何绍基尊碑是时势所使然。

      清 代中期的学者和高官阮元是何绍基的老师,史称阮元是”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的人物。阮元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寿至86岁。在书法学上,阮元是北碑理论形成的倡导者,其著两书《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成为当时许多书家欣赏与研究书法的重要依据。阮元认为”篆隶遗意“,是北碑书法审美评品的标准。
      作为阮元门生的何绍基,可说一生都笼罩在乃师的”篆隶遗意“的审美主张中,孜孜以求的”究心于北派,发展北碑“理论的探索中。其自云”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购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
     遂尔可知,何绍基书法”化篆分入楷“,是其书法的根源所在。

图片

何绍基雕塑像(照片 )


(二)何绍基坚持”篆分书律“的同时,亦受唐代书家书法影响甚大。

     引何绍基的话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知唐人八法以出篆分者为正轨。”而在唐人名家中,谁的书法出自篆分呢?
    何绍基自言:“有唐一代书家林立,然意兼篆分,涵抱万有,则前惟渤海(李邕),后惟鲁国(颜真卿),非虞褚诸公可以颉颃也。此论非得于篆分真草源流本末者,固不能。”
     从现有资料可寻的,对唐代书家的评价中,何绍基推免的书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李北海、诸遂良等,究其原因,是认为他们的书法包含有“篆分”之意,或者是从“篆分”变化而来。
     现代学者梅墨生先生认为,何绍基于唐碑,诸如颜真卿、欧阳询、欧阳通、李邕等人的书法上获益甚多。
    《清史稿》亦载:“(何绍基)初学颜真卿,遍临汉、魏各碑至百十过,运肘,敛指,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世皆重之。”
     所言何绍基在学颜基础上的临汉魏各碑,加上其独特的书写姿势和手法,形成了其书法的独特特点。

图片

何绍基故里湖南道州(今永州道县,照片)

(三)何绍基书法“圆厚”的内在美,是其突出的特色。

     因为科举的影响,清代知识阶层包括士大夫群体的书法,基本为馆阁体所笼罩,何绍基自己的看法是:“今世士大夫皆习簪衣格,唯恐不媚不泽,图脂傅粉,真气苶然,江浙儒雅之邦,此风尤盛。”

       何绍基自谓:“忆余少壮时,喜 临《座位帖》,庭对策亦以颜法书之。”
       廷对时,何绍基年龄是38岁。
     《座位帖》与馆阁体已有了距离。
     何绍基从“篆分书律”得来的古法,认为:“如写字用中锋,一贯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起丹田,高着眼光,盘曲纵笔,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尚真圆,大难大难。”

     说着大难大难的何绍基,正是张显了其写字多用中锋,兼以篆分的方圆并用,写出了自已自运神明的书法特色。

图片

湖南道州(今永州道县)何绍基故居

图片

何绍基早期楷书(图片)

     (四)在执笔上,何绍基取法了张弓射箭的原理,张显出与众不同的执笔与运腕姿势。

    何绍基认为,“书”与“射”都讲究圆厚、圆劲、厚重,故其十分讲究这种与射相通的执笔与运腕的姿势。据说其执笔运腕写字,右手如拉弓张弦,要臂平力聚,他曾说过,要肘上可置杯水不泼之效。其晚岁自号“蝯叟”,即来源于此。

     今天看来,现代人的我们,练习书法,当然不会死板地沿袭何绍基的方法了,但其认真不苟的精神却是直得学习的。

图片

何绍基隶书真迹(照片)

      (五)何绍基继承了中国书法艺术讲究虚实相生的审美规律。

      中国书法讲究虚实相生的道家原理,即最美的理想境界不是用具体的物质手段表现实的部分,而是在于用这个实的部分,联想起无限虚的部分,这才是一种大美。何绍基书法追求的碑帖结合,结构基础源自颜真卿“座位帖”的渊源构成,是其一生都在不断变化追求着的。他晚.年的许多用笔和结字结构,都在努力地追求着从实而求虚、求空灵的自我特色的美学特质。这种特质正是其晚年时期书法的一个转折点。

     何绍基晚年的楷行书变为沉着的笔意,与早年的敏捷圆满大不同,颤抖老涩的点画明显出现,用笔出现燦润的夸张对比。行书更是向险变奇绝的自我特色发展,他的个性精神与执拗的追求,构成了绝去摹似的何绍基书法。

图片

何绍基晚年行草书(照片)

受何绍基书法启迪的书法作品共20幅:

图片

有龙则灵
(张向明刻)

图片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唐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诗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唐  温庭筠《商山早行》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唐  李白《听蜀僧睿弹琴》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宋  苏东坡诗句: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韱乱叶声。
(张向明书)



图片

宋  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张向明书)

图片

西  帝刘彻《秋风辞》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宋  朱彦《游黄山》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唐  李白《月下独酌》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唐   李白诗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曲江观涛,沧海观日,灵崖听雪,惠山听松。
(张向明书)

图片

张向明《题黄山》诗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方方壸《题幽溪深树图》诗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张向明《题黄山云海图》诗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岛云和尚《登天都峰》诗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云山九江棹,烟霞万壑松。
张向朋书)

图片

东汉  蔡邕书论《九势》中语
(张向明书)

图片

唐  崔颢《黄鹤楼》诗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唐  李白《下江陵》一首
(张向明书)

图片

拟徐悲鸿笔意画马《龙马精神》
(张向明画)




图片

河陽乡曲
(张向明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