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都回家乡了吗?

 心然的原香 2024-04-04 发布于湖北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朋友们,这么多年了,你们还在关注我。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友谊需要互动,感情需要培养。下面的二维码,是我的微信读书群,想和大家分享更多的乡愁和感悟,请大家加入。)

现在回老家,不再走汉宜公路,但我总会想起那些年往返家乡到武汉时,坐长途汽车,过应城,到了朱湖附近时,看到的那一片树林。

有时,我还会问老乡们,他们是否记得?他们都说记得。那应该是杉树,一大片,车窗一晃而过都得几分钟时间。很整齐很高大。每次经过那里往家乡方向时,我就知道,还有一半路就到家了。每次经过那里往武汉方向时,我就知道,还有一半路就到武汉了。

经过那片树林时,总是很认真地看,仿佛是在希望能看出一座木屋来,也或者看见一只梅花鹿出现在树林里。而且,每每经过那里时,我就希望时光静止,可以一直看树林。也或时间慢一点,可以多看几眼树林。

我记得,那片树林附近,有军营。再往前不多会,就是转盘,就到了东西湖、东山头,舵落口……知道是东西湖,但没有见过湖。现在走高速,反而是贴着东西湖走,湖真宽广。

也着实没想到,现在回老家这样方便。从家里出门几分钟,就上高速,一个多点小时,就到了垌塚。从垌塚下高速后,离家就很近了。

到的早,想吃锅盔。才八点半钟,早上的集市已经差不多散场了。卖锅盔的,炸糍粑的,煎煮粑子的、炕米粑的、下粉面的……城市里也有这样一份关于早餐的热闹,但我看的时候,总是疏离淡薄。但看到家乡这样的场景,就觉得无比庄严,无比烟火气。

还是晚了,锅盔师傅虽然在做,但已经被别人订了。

集市上,我看见了小伙伴的妈妈,她也看见了我。我上前挽着她的胳膊,问小伙伴回来没有,她说明天回。

老家,我已经没有至亲的人了,但看到老家的人,就觉得是至亲。我和伙伴们谈心,他们明明说的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但我听了,只觉得是在听自己爷爷奶奶的故事。此刻,我挽着小伙伴的妈妈,也觉得是挽着自己的妈妈。

村庄太小,只离开了,我怀想的,就是村庄里所有的事,所有的人。看起来,我是回来过清明祭奠爷爷奶奶,但又感觉没有。我只是烧了烧纸钱,站在旷野里看了看眼坟墓。我回来了,很欣喜,很惆怅,悲欣交集,那种感觉,也不严谨。我也说不清自己回来的真正目的,看了些什么。

年初一场冻雪,油菜花长的不好。近日气温高,花也谢的早。油菜已经结籽,空气里满是菜油味。远处一片白花,和油菜差不多高,我突然糊涂了,说为什么有白色的油菜花。妹妹及时纠正,说那是萝卜花。不再把紫云英当肥料,也就不在冬季里撒籽,现在的田野里,紫云英已经紫不成气候,但还是好看。发展新农村,田野里竖着一座座风塔。它有噪音,打破了田野的安静。它缓慢地转动,又成了一道风景。

我拍了几张,发朋友圈。写了一句话:我们的家乡,这么美!这样写了,又有几分心虚。人间最美四月天。春天的田野,到处都美。眼前,并不特别。但同时也知道,对于家乡的物事,我们绝对是要过分赞美的。

去红卫家,她出去了。我去看她的菜园。她育了西瓜苗,豆角苗,黄瓜苗,竹叶菜,南瓜苗。我并不经她同意,就装了好些。她爱人在虾塘里忙,看见我了,赶紧回来 。我问他,家里的糍粑吃完没有啊!他说有很多,我说我要几块。

小时候,奶奶煎的糍粑那么好,我不爱吃。现在,我真是想那一口。等不及,在超市里买,却不是那个味。我想的糍粑,捣的并不那么碎,上面还有米粒。我知道,红卫每年还会做。她特地种的优质糯米,特地按原法捣的糍粑。一条条煎在水里。一条糍粑,只我的家乡人能懂吧。

红卫回来了,她带我去看她的桃树、梨树、葡萄。我这一代的女人,很少有像红卫这样辛勤劳作的。每次见到她,我就会被警醒。我在城市里生活,离劳动太远了。我丢失了在土地上劳动的能力,同时就丢失了很多。

去年我来的时候,她家的犬刚下崽不久。今年,又下了九个崽。我说这怎么办啊!她说到时送人,并问我要不要。我说有橘子,就不再养其它犬了。看到这么多小狗崽,我内心里很惆怅。犬来到人间,是来受苦的。但雨果有一句话,又安慰了我:上帝不会把痛苦的果实,结在载不动它的枝条上。

又过了一年,大妈更老了,腰更弯了。她指着门前的一块油菜田说,你看,那是我开荒的一块地,今年的油我是够了,还可以贴一些在城市里生活的儿子。她刚吃过饭,我揭开桌子上的罩子,是一碗炒河虾,味道鲜美。大妈说是她在门前的河沟里下网拦的。

村庄荒芜,杂草丛生。忽然之间想留下来,在村庄里住几天。人烟稀少,仿佛是远古,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虽然只是一种恍惚,或许会很有意思。

我的朋友为我准备了丰盛的午餐。饭桌上,见到了中学的唐老师,他读过我的作品。饭后,唐老师邀请我去中学转转,见到了分管教育的李老师。很早我们就是微信好友,只是未曾谋面。

这所中学,建校66年,有很悠久的历史。我小时候,奶奶在给这所学校的校长家带孩子,校长的夫人把奶奶当母亲看待。四五十年的时光,我一直记着校长夫人的名字。听说她住在汉川。我觉得应该去看看她,听她讲讲奶奶的故事。孩子对于长辈的人生经历,通常要从别人那里打听到。

李老师是资深教育人,他说,一个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来自单亲家庭。本身就是留守儿童,再加上单亲家庭,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很荒芜。父母离异后,把孩子交给老人,老人并没有多少钱来抚养孩子。情感荒芜和贫穷生活的叠加,孩子们的心灵创伤很大。

另外三分之二的孩子,有父母送钱回来交给爷爷奶奶。但是隔代亲,孩子一哭爷爷奶奶就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教育的孩子,也有很大的问题。

李老师说,乡村中学的孩子们,在教育上面临的困难很大。优秀的,如何发展自己?成绩差的,如何发展自己?贫困生,如何发展自己?一个孩子,本应该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家庭这一块的缺失,怎么办?

多方面的原因,乡村教育的对象们,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乡村教育却没有做出适应这个生态的变化。李老师在乡村教育战线上奋斗了近三十年,他很忧心:教育唯分数论,让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抓。其实,真正靠不断升学成材的人极少,大多数的孩子,未来靠的是情感和品德立足于世。

过去,我们的物质那么匮乏,条件那么落后,教育却没有这样让人担忧。现在发达了,进步了,人却有问题了。这是代价。归结于时代和社会,无济于事,总还是一个个家庭在承受苦果。

原本说是有雨,其实天气很好。原本准备留宿一夜,还是离开了。匆匆地回,匆匆地走。这是自己的家乡啊!如此之重,又如此之轻。

竹林七贤里,钟会去拜访打铁的嵇康,嵇康不理,钟会准备离去,嵇康突然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一惊,立刻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没有人质问我。但我感觉自己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见。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既在孩子心里根植乡愁,也可作为写作文的素材。

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