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目的是听懂“人话”》

 斐言乱语 2024-04-04 发布于湖北

学习的目的是听懂“人话”

   几年前,公司招聘了一位新员工(以下称呼小白),入职行政部。不几日,某大公司的两位高管到访公司,晚餐接待时,公司相关部门的员工均外出办事,我吩咐小白,晚上有客人,和我一起接待下。对方回复我不去,我说接待是行政部的职责之一;对方又说自己不会喝酒,我说不用你喝酒;完后对方又说他没有钱,我说公司接待,不用你出钱;最终对方来了一句,说他不做“三陪”。小白是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听到这个答复后,我让他明天去财务结算下薪资。

   由于相关部门的员工外出,我吩咐小白参与接待,除了招呼下客人,喊下服务员上菜,做点小事外,主要还是借着这个机会见下世面,向尊贵的客人学习,结果竟然变成了强迫做“三陪”,无奈只能请对方走人。

   现实中,我们都是书写方块字,讲汉语,但是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否真正能够听懂对方的话,实际上是件非常难的事情。现实中,我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只去够自己能够满足的欲望,或者说我只会去做我挑起来能够做到的事情,当然如果能借到梯子,或者造一个梯子,也会去做,但要考量下能否有足够的资本去造一个梯子,或者衡量下借梯子的成本和可能性。现实中的社交,我更愿意做向上社交,当然更多的是同级的社交,太高的社交,或者说去结识比我成绩高的太多的人,我基本上很少去花精力,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我认识到就算和“高人”在一起了,我怕听不懂对方讲的话。

   人跟人之间的交流,除了浅层次的交流,相对容易好懂,但是要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就要有相应的环境条件。前者如“吃了冇”,“忙不忙”,“开不开心”,后者如“人生有何意义”,“你认为管理的精髓是什么”,“污水处理的三级处理有什么样的工艺”等等。要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双方要有相近的理念和价值观,最起码要相近的喜好和兴趣,否则没有办法坐在一起。其次还要有近似的经验和经历,例如你不能给只活三个季度的昆虫去讲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再之,还要有相应的学识和见识,例如一个大学教授不能给中小学的学生讲微积分,讲量子力学。如果是自上而下的交流,处于上位的人可以降维交流,也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深奥的事件,这相对容易,但如果是处于下位的人向上交流,要做到升维就很难了,或者说这基本上不可能在一时三刻就能够具备。

   我见到过一些胸怀大志、抱负远大的创业者,经常能讲出牛根生所讲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但是在企业管理中,给员工发奖金的时候能少发的就少发,能通过“考核”克扣工资的时候毫不留情,实际上还是没能真正听懂牛董的这句话。还有的人,在许诺时胸脯拍的山响,在兑现诺言的时候忘得一干二净,实际上还是把很多的道理没有弄通弄透。

   这些年,愿意投身创业大潮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不少大学创立了创业学院,鼓励在校生创业,不少的在校大学生投身创业大潮。有一次,我给一名大学生说,要学会当大爷,先要学会当孙子,要当老板,先要当好一名好员工。功勋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讲,做企业的精髓就九个字“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但是你知道这九个字,能经营好一家企业吗?显然不能。“定战略,就是定企业方向的事情,很多创业者最喜欢咨询一句话,“这个行业好干吗”,实际上就是问这个行业赚不赚钱,竞争激烈不激烈,我给对方的回复,首先这个问题问的就不对,你应该问“为什么我干这个行业能成?”“搭班子的核心问题是,别人为什么跟着你干,你有什么能够吸引人才到你的周围。“带队伍,别人为什么听信于你,为什么你指哪跟着打哪,你的路线和方法正确吗?

   其实要弄懂这九个字,你必须要积累足够多的知识、见识、经验,还要有丰富的阅历,甚至要有更高远的理想,更广阔的的胸怀,更远大的格局。记得有一年暑假,我给女儿布置了一个任务,在暑假内读完《中国历史简本》,为了检查,我让女儿将不理解的地方标记,我定期答复。女儿那个时候读小学五年级,书上很少有生僻字,大多的字都认识。女儿又疑问的地方分两类,一类为陌生的地名和人名,一类为缩减的词汇,例如“平定”,我给女儿讲,平是抚平,定是安定,就是一个地方乱了,政府派官员去抚平动乱,然后把秩序安定下来。后一类的问题实际上是读书少了,词汇量小了的缘故。

   曾经还遇到一件事情,一位艺术家经常带助理去参加聚会,推荐助理去加一些“高人的微信,然后跟进兜售艺术品。但更多的时候,助理去主动联系对方的时候,要么对方不回复,要么发现对方已经把他删了。原因当然很简单,高人一般都很忙,都是时间管理大师,基本上不会做没有价值的事情,对于一些格调不高的人,基本上回选择不理或者“忽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搭理你了,答应你会面了,跟你的交流毫无意义,而且还闹心,毫无体验感可言。

   这么些年,通过创业,通过学习,我自认为亦获得了一定的成长,一段时间好养成了“好为人师”的毛病,加上我比较热心快肠,喜欢别人的恭维和“求教”。但数次苦口婆心的劝慰或者建议后,我认为我掏心掏肺,对方当做耳边风,或者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我不得不认真审视求教者的层级,有的人只能视而不见,或者逃避后“不在现场”。有的所谓的朋友非要见面,我只好把我的讲稿发给对方个,或者把我的公众号推荐给对方。

   现在,我基本上不去做“鸡同鸭讲的”事情,要么向下,要么向上,没有谄媚和鄙视的意思。但如何是“大鸡”和“小鸡之”间的区别,我会掂量大小的量级,既不刻意的往前蹭,也不胆怯的往后缩。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和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我们和诸多名人、大咖、牛人和高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各种的论坛、讲座和活动,亦或通过社交软件和自媒体工具,我们亦能和告人们近距离接触,听闻他们的言论,但是否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真正理解他们的真知灼见,实际上是要打问号的。要真正听懂弄透他们的话语,除了谦虚的态度,更需要听懂话的能力。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有向上的需求,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向上的能力,高人指点很有必要,但你必须要有“一点就通”的悟性,而这点悟性,来自于你的学习,来自于你的自学,来自于你超强,甚至玩命的学习能力。

   世间管用的道理都很简单,但是弄懂简单的道理却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心灵鸡汤不”受欢迎的原因,因为知识和信息唾手可得,自媒体的普及使得我们都能轻易的得到这些“正确的废话”,但是如何把“知”变成“行”,难度变得更多的缘故。

   学会听话,听“人话”,听懂话,吃透话,能够学以致用,能够举一反三,还是要学习,靠自学,考玩命的学习。学习的捷径,就是去读书,再无他法。学会听“人话”是学习的一个目的,不是全部。

2024年4月4日于武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