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开体制内,我开了家中医外治儿科诊所

 医馆界 2024-04-04 发布于广东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作者 | 任文静

85年出生的中医不知道算不算是青年中医?如果换在互联网行业,这个年龄或许是该被劝退的“老人”了,但是相对于“60岁人生第二春才刚刚开始”的老中医,咱还是青年中医。


学中医兴趣很重要,实践更重要

从小身体不好,可以说是喝着中药长大的,03年高考我义无反顾的报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大学5年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度过的,我一直都是正常上课,下课,拿奖学金,很少和同学们在一起,孤僻体质吧。

大一的基础课,我只要上课就兴奋,密密麻麻的笔记。很多人说大一中基课没什么,我觉得挺有用的。《免疫学》也是当年较喜欢的课程。

大二暑假被家里人安排到医院急诊跟诊实习,虽然以西医为主,但是学到了很多经验。工作越久,越是认为必要的西医基础知识对中医临床很有帮助。

大二下学期开始给同学针灸减肥,开始了我第一次用中医专业服务患者的临床实习期。当时刚好有个亲戚是开高档美容院的,她那里有针灸减肥的项目,正巧从济南请的老师过来教针灸,她们店里的店员不敢扎针。我刚好在场,于是我说我来扎,就这样她们说我扎的比请来的老师扎的好。那个假期我成了她们美容院的针灸减肥老师,现在想想无知者无畏。(不提倡大家这样做,这是违法行为,虽然现在依然有很多美容院也在做针灸,从法律层面是不允许的)

那个假期我的针灸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懂的地方就请教我熟悉的一位长辈,他是部队军医,针灸技术很棒,他当年用针灸和艾灸治疗股骨头坏死。很多病人因为得到他的治疗都避免了手术。我针灸的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在读书期间得到他很多的指点,但是我并没有真正学习到他的技术。可能还是当年对针灸没有特别深的理解。

可惜老先生已经过世很多年了。

学中医兴趣很重要,实践经验更重要。学习中医的兴趣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是进入到大学的课程里面才产生的。

毕业实习期开始了医院经历,家里人觉得我不适合医院的工作,于是我大学的另一份工作是在菏泽医专做老师,教授免疫学,做各种细菌实验,带学生测血型等,因为自己刚毕业年龄也不大,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对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老师并不感冒,也曾被男同学气哭过。

建议如果有留校任教的机会还是相对比较好的,最好不脱离临床。我呆的时间较短,只做了一学期,就因为考研离开了,却也是我最怀念的一段时光。(当年的医专是和单县卫校合办的3加2大专教育。)不知道单县卫校还在不在,菏泽医专也合并到了菏泽学院。


医疗的能力边界有限

读研的时候考入了南中医,专业方向从针灸转到了方剂学。虽然中医界的鄙视链一直存在,内科看不上外治,当年我一位老师也说,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去学针推。但我当时转专业,主要是身体不太好,觉得针灸推拿太累了。

研究生毕业到医院的儿科工作,主攻儿科肿瘤,可是中医肿瘤对当时的我是有很大挑战的。在肿瘤科工作除了中药方剂之外,我关注最多的还是外治,比如如何缓解视神经母细胞瘤孩子放化疗后的副作用。具有儿童“肿瘤之王”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病死率却达15%,它的生物学行为多样,病因复杂,尤其是高危NB,肿瘤异质性更明显,这个时候制定多学科诊疗共识显得尤为重要,中医的参与也显得尤其重要。不过比例较低。

其实找到我门诊上的家长并没有多信任我,更多情况是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家长只是想尝试一下中医,而我确实也没有把那些孩子们完全治好。

我当时有很深的挫败感。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家长们很感谢我后期给与孩子们身体各种不适的缓解。也是那时候我开始加入各种公益活动,深深的感受到医疗能做的事情有限,更多地思考怎样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离开医院开医馆

进入体制内是大多数中医毕业生的想法。相对于民营医馆,体制内的工作够体面,有相对的稳定性、福利的优厚性。体制内的情节是文化环境熏陶出来的,然还有部分地区的父辈们对体制内的小情结,也是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大多数父母的特点,对子女的一些期许在。

体制内的稳定性当然也限制了人的流动性,我个人经历是想法太多的人很难长期呆在体制内。如果你很坚定在体制内的职业规划,那么呆在体制内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020年我离开体制加入一家外治型的中医馆,这两年学习成长很多,也开始边工作边读博。总的感觉,如果能遇到可以各方面给医生更多成长空间的医馆难能可贵,大部分医生还是愿意和医馆共同成长的。

医馆和医生合作失败的例子也很多,有些医馆觉得我出钱培养你了,最后医生走了,老板觉得很亏,可是医生的时间也是资本,作为医生也觉得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各自立场不同。

好的平台团队为医生赋能,会让医生快速成长起来,一个医生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如何倍增医生的工作效率,好的医馆平台可以帮医生实现。医馆和医生之间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开一家中医儿科外治医馆

由于孩子转学等各种原因,我离开了工作两年的医馆,回到江苏小县城开始了自己创业开诊所的道路。当时也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开一家什么样的诊所?也没有所谓的经营理念,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是较理想化的状态。

我当时坚信开诊所肯定不会让我亏钱,会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状态。我用一年的时间才证明了我当初的想法。

关于诊所的特色定位,一是中医外治,二是偏儿科。

为什么做中医儿科诊所?

一是中医儿科市场空间大,比如江苏省儿童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的强大的医疗资源,导致部分浙江宁波、安徽等地的老百姓会选择这两所医院去就诊。尤其是儿科,高峰期省儿童医院日诊可达到3万人次。我大概17年的时候介绍朋友去儿童医院的中医科去做推拿,科室医生称没有这项治疗。她当时告诉我的时候对我触动很大。

二是我所在的县城没有相对专业的中医儿科诊所,周边城市有属于自己特色的中医外治儿科诊所也几乎为零。

为什么以中医外治调理为主?

一是本科读的针推,我对有特色的中医外治技术有天生的职业敏感度,因此在长期的临床上形成了自己的诊疗习惯。研究生读的方剂,临床用的最多还是针药结合,尤其推拿、艾灸、敷贴这些外治的比例使用率较高。

二是因为在医馆工作的经历,对外治的各种基质形态的呈现方式了有了更深的研究。从药水到酊剂,从酊剂到中药精油,各种不同形态所存在的技术差异化和产品差异化。也发现某种疗法存在的地域性的局限性,并没有那么高的舒适性,疗效性的可替代性特别高。

三是儿科门诊的处方中药,在服用时很多孩子不太配合,也导致我会考虑口感问题,以及中药之外的替代疗法,外治对儿科的调理方式就太丰富了。

我的诊所是一个医生+N个调理师,以医生为中心,调理师日常辅助医生来为患者做调理。

诊所用的外治技术基本都是我自己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下筛选出来,比较符合自己的门诊特色,调理师操作不涉及针灸,更不涉及到处方问题。


我开诊所的意义

医生开办个体诊所,首先要明确方向,开多大的诊所、招几个人、诊所的定位是外治还是内科、比例是多少,当地医疗政策、法律法规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不要盲目的去开一家诊所,虽然投资不大,但好歹也是个生意。开诊所一直是我的理想,不知道其他医生想做个什么样子的医生,我想做一个不用看病的医生,医生不用看病简直就是胡扯,不务正业?那么我的诊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日常的外治项目以儿科脾胃为主,外治调理是小儿推拿加中药悬灸,中药复方精油,药管灸等,比较容易上手,再加上居家使用的一些产品。

其实小诊所的外治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尤其是医生自己在长期临床中积累大量的数据后,做起来就很简单,临床疗效也很好,家长们还是愿意买单的。

有的医生每天可以看100多个号,我毕业13年,日门诊量就没过百过。我没觉得这有什么,我确实看不了,我也没有其他医生身体好


家庭式中医通识普及教育

医生在临床上做产品是因人而异的,我做产品主要是因我想做个“懒”医生,我希望患者很多小问题能在家里就解决了,就不要来看医生。

由于诊所很多的后期调理并不需要我守在门诊上,所以我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但是我比多数医生更忙的事情是需要长期维护我的患者群,长期做大量的中医科普和中医通识性教育,定期开展中医外治技术的培训,有很多都是公益的。

在外治的培训方式上和其他传统培训的模式也不太一样,我们以家庭为中心来开展相关的学习内容,我要求一个家庭需要有两个人来学习,凑不到人怎么办?拉上你比较好的同事,或者同学都可以。

因为学习过后大家是要在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所学解决问题,当你自己有一些简单的问题,身边没有人可以为你操作,自己没有那么深的体悟。(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医生,只是为了让大家学一些简单问题的家庭适用方法,有问题他们还是需要找医生看诊)

中医外治的优势之一就是患者自身的体悟很强,热、轻、舒服等,治疗后很多都是立杆见影的。外治儿科相对简单,因为我们提倡日常调理很重要,有些脾胃差的宝宝边做边放屁,舌苔肉眼可见地减轻,调理做到一半喊饿等等,家长们也很开心。

中医外治加上一些药食同源的产品,可以帮助患者在家里就能解决许多日常健康问题。

做中医儿科门诊最大的收获是,做中医就是一个懂生活的人。教各位家长如何好好吃饭,如何吃饭,吃好饭,是一个懂生活的中医才能做的事情。


后记

我从未觉得中医体制内工作就一定好,也从未觉得体制外行医就一定好,也不觉得医生就一定要去开诊所。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前提条件,当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就需要静下心来一边临床,一边学习。

只要心界宽了,到处是路,而如果心界窄了,到处都是墙,哪怕自己有学历有才华。

我学中医21年,算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依然是经验欠缺。我曾经也面对各种出路的选择,有过无奈,有过纠结,毕业后我在工作中有过低谷期,有得过且过的想法。看看我周围的朋友和同学,我从未忧心于到处跳槽,相反我认为中医的道路实在是太多了,社会阅历对成为一名好中医太重要,走不好是因为我们的执念太多。

对于许多青年中医而言,名与利往往是刺激我们努力奋斗的原始动力,可是许多时候又成为我们当下的牵绊,过后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有点鼠目寸光,这也许就是事物的哲学辩证法则,你我都无法逃避。

尽力做好当下事,更加坦然接受永远都不会完美的世界。我依然走在探索的路上。

直播预约入口

I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