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张图表搞定“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讲地又讲理 2020-12-09

【首说明】

1 . 草根教师,一线团队,做有温度的教育。

2 . 本公众号纯属公益,她的诞生与坚持,源于地理人对地理的热爱与执着,欢迎投稿qdwycyz@126.com。

今日话题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应用

四张图表搞定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简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应用

一、人地协调观

1、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包括: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

2、人地协调观要贯穿于教学情境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线索;教学情境和教学设计要实现人地协调观的教育。

3、自然地理教学中要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同时要使学生明确人地相互影响的方式、强度、后果、原因。

4人文地理教学中要以了解人类活动过程及其区位因素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线索,同时要使学生明确人地相互影响的方式、强度、后果、原因。

5区域地理教学中要以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评价区域人地关系,并提出人地协调的对策为线索,同时要使学生明确协调人地关系的办法。

二、综合思维


1、综合思维是认识地理事象时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地理问题时的思维能力。

2、认识地理演化(运动、过程)时,主要应用“动态”的思维(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维方式),即用动态的眼光认识地理要素、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

3、认识地理成因(区位)时,主要应用全面的思维(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维方式),即全面分析地理成因(包括: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地理成因)。

4、认识某区域的地理事象时,主要应用系统的思维(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维方式),即系统的认识区域内,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5、归纳地理特征、分析地理成因类问题时,主要用要素综合的能力;分析地理演变(发生、发展、变化)类问题时,主要用时空综合的能力;分析区域特征的形成及人地关系类问题时,主要用区域综合的能力。

三、区域认知

1、区域认知是把地理环境组织为区域加以认识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2、把握区域认知需做到:将地理要素组织在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中认识(学习),并能察觉和分析区域中地理活动的特征、区位条件及二者关系;能从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的角度入手认识区域地理问题(区域发展)。

3、区域认知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能在(生活化的)区域情境中,认识(学习)地理要素、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谋求区域发展。

四、地理实践力

1、地理实践力是在信息技术和地理工具支撑的环境下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

2、常见的地理实践活动有:观察景观图片、视频,实物标本;实地观察;制作实体模型、虚拟模型;进行地理实验;野外观察地貌、岩石、星空实践;人口、城市等社会调研。在此过程中要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要对人地关系有感悟和体验。

3、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行动能力是指:掌握行动的信息和策略(知识和工具)的能力、具有行动的动机和兴趣、采取相关行动的意愿和反思行动的能力。同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自觉)、果断、自制、坚持的意志品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