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前最后2个多月再提复习技巧

 十六年教育馆 2024-04-05 发布于上海

如果高考是高中生们的一场长跑,那么最后的两个月,就是距离终点的一二百米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用对复习方法,不但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稳固临考心态。

一是回归教材有方法

A.从题目到课本。回归课本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回归。同学们可以在每周周日上午的大块自习时间里,把本周做过的所有错题集中起来,然后按照知识板块分类,把同一类的题目拿出来再做一遍,对于再次做错的题目,要找到它的核心知识点,翻开教材,把相应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重新复习一遍。

B.从基础到题目。由于有上一步骤的准备,我们看书自然就知道重点了,那就在经常考的地方认真看,边看书边体会;在经常出题的地方认真做,边做题边反思。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真题试卷,要放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觉得需要翻题目的时候就翻一下,边翻边想。

C.归纳整理成体系。在前面两个步骤后,翻开课本的目录,开始回忆每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每一个章节有哪些重要的考点,每一个考点有哪些重要的考法,经常怎么样出题,常用到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常常出错的地方是什么。这个过程可以是回忆的思考模式,也可以是纸质的书写模式,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

高考六个学科,每一个学科都有大量的知识需要掌握,时间久了难免遗忘。只有滚动式的定期回归教材,才能巩固记忆效果、搭建知识体系。

二是分析错题有方法

最后两个多月,除了夯实基础,回归教材外,还需要整理错题,消化错题,榨干错题价值。

A. 认真观察错题题目和解答过程。有计划地定期反复研究错题,并仔细推敲题目和解答过程。确保自己对问题、知识的理解把握,弄清楚错题出现的原因,及时查漏补缺,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时候错题是由于对某个知识点或概念的掌握不够深入造成的。

B. 理清思路和解题方法。回顾自己解题时的思路和方法。思考自己是否采用了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否运用了适当的解题方法。比较自己的方法与标准答案或老师的方法,找出不同之处。

C.整理错误类型和高频错误。有目的地分析自己的错误类型和常见错误,比如,遗忘知识点的错误、计算错误,知识体系不健全、漏写关键步骤、错用公式、对概念理解不当等造成的错误。记录自己容易犯的错误类型,以便在后续的学习和练习中避免类似错误。利用错题总结作为学习笔记,方便复习和温故知新。

三是操练应试技巧有方法

所有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地步入高考考场。只有利用最后两个多月的各种考试,不断操练和掌握应试技巧,才能在高考考场中闲庭信步、如鱼得水。

A.先易后难。考场上,拿到试卷后先浏览整份试卷,把试题进行大致分类:有把握、比较有把握、不太有把握,然后大致分配一下时间。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做题,既节省时间又增加信心。考场上同学们的脑袋就像机器,需要预热,一开始就遇到难题时,难免出现大脑短路,心慌气短,这个时候就需要先冷静下来,从简单的题目做起,然后再回过头仔细分析,你的大脑就能正常运转了。

B.审题认真。审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干的所有内容,看清所有条件,抓住关键信息,找准设问指向。在经过大规模试题训练后,同学们会在做题时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如不仔细审题就会旧题旧做,按旧题的思路答题。高考答题时要严守一个底线思维,那就是旧题新做,就算遇到再熟悉的题目,也要把题目认真审完,找到这道新题与旧题的异同。

C.规范答题,书写工整。这是关键的一步,考场上,选择题填涂规范,主观题作答规范,按照题目要求,分层次有步骤作答。除了心态,书写也是最容易导致非智力失分的因素。特别是文字类科目,答题书写量很大,有时字迹潦草不清,如果涉及到得分点,就会因此而丢分。

D.相信第一感觉。考试时间只剩最后五分钟时,尽量不要再做题,要检查选择题填涂是否与卷面一致,原来不确定和没做的题是否有思路,对于语文、英语、政治等文字类学科的拿不准的答案,就相信第一感觉。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

学习这件事情,与其他事情一样,也是需要练习的。而学习的本质就是:重复、重复、极致重复。直到熟能生巧,形成肌肉记忆。最后两个月拼好“稳住心态、提高效率、掌握方法”这三件事,同样需要重复,重复,极致重复,直到你们熟练掌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