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望诊:离开阴阳五行,我不知道怎么从面部上把病看出来(三)

 美学中医 2024-04-06 发布于内蒙古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医学研究院创建人。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临床导师专家库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经典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医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健康顾问。自幼受家庭影响学习中医及传统文化,博览古今中医名家典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证应用,对《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四大经典及历代医家中医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临证中善于四诊合参,尤精于望诊与切诊,倡导并践行“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诊疗思想,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治病参图、理明法活”的传统中医思维,理法方药一以贯之。三十年来诊治身心灵三类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患者逾30万人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中灵活运用汤、膏、丹、丸、散及针灸、药物外用,治疗方法不拘一格,在临证运用中屡获奇效。特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博爱堂中医医院、黄尧洲中医医院以及威海市文登区出诊。
    
中医望诊:离开阴阳五行,我不知道怎么从面部上把病看出来(三)

问题15:舌象、脉象、面象诊断价值如何排序?
马新童老师:那我就斗胆的说一说。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如果明白这四诊合参的,那就是高且明的医生了。关于舌象、脉象和面象,我个人的排列是把面象放在首位,第二个是脉,第三个是舌。为什么按这个排序呢?我就用实际的例子说一下。我在当地看病的时候,病人较多。我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用了三年的时间才从脉上开始有些窍门,好费劲呀!觉得这个舌象,看起来似乎较简单。其实研究深了很难的,没那么简单。我后边学习经典,从《内经》包括其他的一些书里看到以后,我觉得看病就已经很简单了。其实看病是看什么呢?我把它叫做“观象”。那么最简单的方法,看啥呢?手都不用摸,也不用吐舌头。你望一望,十步之外大概是什么情况,到跟前再看一看,好多情况已经了然于胸了。剩下的就是需要验证一下。这样看病既准又快,何乐而不为啊!再问病人想看哪一块,然后脉诊复核一下。看看有没有独处藏奸呀?有没有不符合的?进行一个审核。因此我就明白了古人为什么叫“望闻问切”。我们说瞧大夫去,叫大夫瞧一下。好多地方说号号脉去。这是中医的一个特色。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我们去闻闻大夫”,好像没这种说法。在我心目中,我是这么想的,在临床上也是这么体会的。真正的看病,应该按什么体系来看?传统的中医的路子——应该是望、闻、问、切,按这个次序来看,才算是好大夫。如果一上来就问:“你哪儿不舒服呢?”那么这个大夫就是工。其实我们历史上问诊问得很好的有孙思邈先生,对不对?我们的陈修园先生写的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他在问什么东西?答案其实很简单。他在问你的生命状态——不同的状态,不同脏器的状态。从外面就知道里面的问题。所以说《四诊心法要诀》“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就是指这个意思。
问题16:对于皮肤病,舌象、脉象、面象、皮损诊断价值,如何排序?皮损是否是内在失常的外象?
马新童老师:其实在我临床当中皮损的部位什么之类的,一般情况下我都放在最后一步。当然如果说皮损的的情况较严重,我要好好去看一看,一定认真地看。其实你经过了面诊、脉诊、舌诊之后,许多问题你已经了然于胸了。那再具体看看他的皮损,你心中会更加明确。这就是整体和局部的辨证。当然,我这么说的时候呢,不是说皮损就不重要,不是这样的。这有个本末的问题。身体为本,病为标。人是由身、心、灵这三层构成的,这是我所理解的。那么,身体不能因为这个局部的问题,而影响到整个身体状态。当它影响到整个身体状态的时候,我们要足够的重视。如果它还没有影响到,我们就用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它。整体的思维方法有了,这个小地方(皮损)应该很快就会好。应该是这个思维较对。看到这个问题我有些想法,不光是皮损的问题。我们看到一个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考虑?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在这里产生而不在那里产生?这都是有原因的。值得我们去思索。那么在长期的临床当中呢,我们也根据病人局部的一些情况,总结出了许多和方、药相结合的。所以理法方药就是统一的一个方法,这样看病较快。
你比如说我们有些病人来了。看了半天,问了半天,没问出是怎么回事。抬头一望,望见他的鼻梁那里(年寿)——肝的色部青灰色,就豁然开朗了。我把这种鼻叫做“吴茱萸鼻”。所以这种病人你试试看。你用好多方法不太好的时候,你用一下吴茱萸这味药。比如说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只要带吴茱萸的药方,它就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我记得咱们北京中医院一位内科的医生,有一次让我给她看看。我看完就说:“你就是一个吴茱萸汤证的脸。”她说:“你怎么知道?”我说:“我断定你夜里1-3点之间睡不好觉。”她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说:“鼻子这里——肝的色部出现青灰之色。青色是肝的本色,灰色是肾的色,往上泛。我断定你经常熬夜,到现在为止呢,发生什么样的问题啊?你夜里1-3点,想睡也睡不着了。”她说:“对啊!是啊!”我根据她脸上肝的色部表现,再结合她的体型还有脉。我大胆地推测了一下,按照营气的流注次序,凌晨1点-3点不就是肝经所循的时间吗?肝的色部出现问题,应该这个时间段睡眠就不好,我就这么大胆猜测了。后面结果呢?她说用了好多的药方(都无效),要求我给她开个方。我说:“方子你都会,就是吴茱萸汤。”吴茱萸15g、生姜30g、生晒参15g、大枣12枚——就四味药,原方不动。吃了可能一周吧!第二次碰到我时,我问她:“睡眠怎么样?”她说:“睡眠变好了。”吴茱萸汤看来还能治睡眠,张仲景的书里可没这么写啊!其实临床当中,我们用阳药治疗好多这种抑郁、失眠的患者效果还是较好的。所以我们不要一定想,所谓的这些抑郁狂躁,一定要用阴药。有些是一些虚性的亢奋。所以说回归到阴阳就很简单。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是属阴还是属阳呢?你辨清楚了,不就很简单了嘛!
我个人体会:其实我们没有把我们老祖先留下的东西真正吃透学会,没有回归到老祖先的这种思维方法。我这么提议呢,并不是说我们就要认为老祖先的方法就是完美无缺的。我觉得至少这种思维方法,到今天为止,我在临床上用起来还是如此地得心应手。许多所谓的疑难杂症,其实我都没见过。但是我用老祖先留下的方法如理如法使用的时候,是如此地简单。我们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那么请问一下,阴阳是一呀?是二呀?恐怕到今天为止,这个持二元论的人都说是二,持一元论的人说是一。我们大家如果好好看一看《易经》就完全明白了。为什么叫“阴阳离合论”呢?“离合”二字就说明阴阳的特点——阴阳是一什么叫“一”呢?阳气潜藏的状态就叫阴精,阴精开始起作用的时候就叫阳气,这叫“一”。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把他们分为所谓的阴阳呢?这是因为具体的用不一样。所有的阴精在开始起作用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是阳气,阳气开始潜藏的时候都叫阴精。所以说你把整个《易经》读透了,你就知道阴阳是一是二。亦一亦二,不一不二——这其实就是我们老祖先的思维方法。所以说你执一端而废其他不对。所以说“执持需有境界,圆活法当三思”啊!皮损也是内脏外在的表现。如果皮损是有外来的刺激损伤,就不是内脏的表现了。而是说内脏的脏器可能对皮损的修复上还没那么大的功能。这个需要区别对待的,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



(本文为2016年马老师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讲座整理稿,内容待续)

整      理 | 申玉琦   高杨

校      对 | 李敏

编      辑 | 李敏

审      核 | 关瑞花  李沂泽   李敏



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

请提前一周预约!祝您早日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