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往何处去——《绿野仙踪》的教育心理学视角

 新用户2356fYUI 2024-04-06 发布于浙江

君往何处去——《绿野仙踪》的教育心理学视角

文/蔡朝阳

一、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

《绿野仙踪》就是一个弗兰克鲍姆版的《西游记》,多萝西被一阵风吹到了孟奇金人那里,然后一路走,一路捡人。捡到了稻草人,捡到了铁皮人,还捡到了胆小的狮子。这个结构跟唐僧这个故事一模一样。唐僧也一路捡人,捡了孙悟空、猪八戒。而且,大家都有所求,就是,去寻求自己所缺失的东西。东土大唐缺什么?缺的是真经,真经,其实就是真理,那些含有能量的话语。所以才说嘛,沉默是金,话语如钻,思想如隧。话语是放出光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读书,要听仁波切讲课的道理。但不要伪神。这一点待会再讲。

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也要寻求自己所缺失的东西。稻草人觉得自己没脑子,铁皮人没有心,狮子很胆小。狮子很胆小这个事,令人想起《爱花的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稻草人说自己没脑子。但是一路上,遇到艰难坎坷,都是稻草人出的主意。所以最后我们知道,稻草人很有智慧,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铁皮人恰恰是最有爱的那个人,心就代表爱。踩死个蚂蚁哭半天。这说明,他有爱。他爱上那个姑娘,落得这个下场,也是因为爱啊。是什么,就承担什么。

狮子,其实是被PUA长大的。在狮子界,是不允许多愁善感的。这只狮子跟别的狮子不一样在于,不是胆小,而是独特。这只狮子只是不肯加害于无辜的生灵而已。所以这个狮子的故事,令我想起一个绘本,叫做《爱花的牛》。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绘本。为什么,这像我家菜虫。斗牛,都要斗的,唯有这头牛,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为什么,与众不同而已。

题外话,为什么我喜欢《爱花的牛》,因为这个绘本很深的安慰了我。我在养育菜虫时,也有很多困境,很多焦虑。我又不是神,肯定也会有难关啊。菜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很多时候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因为读书比较多,读的书,又因为父亲该死的口味,读的与众不同。他生活在自己的想像里,和班级里的孩子们格格不入。

现在我们在这个群里,我们发现这些书大家都读过,但是在菜虫的身边,读过这些书的,百里挑一都没有。但有时候又很想融入同龄人的群体,我看得心疼不已。所以,即便我看了《爱花的牛》,但这个只是理解,还不能解决怎么办。所以我就去找菜虫的同龄人。有几个相处比较好,现在还经常一起玩。

所以,为什么要上路,因为要去追寻。你认为你没有,所以要去寻找。而且,是向外寻找,而不是向内寻找。当然,这也是人生的结构,这个结构就在于,先要探索外在世界,然后再回到自我。

归根到底一句话,在《绿野仙踪》里,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他们:不认识自己。

所以德尔菲神庙的一句话就是:认识你自己。我年少时候流行尼采,流行周国平。想起来周国平1980年代就成名了,但现在还活着,真不容易。周国平翻译过《尼采诗集》,1986年的版本,其中有个句子,现在记忆犹新:人生乃是一面镜子,在镜子里认识自己,我认为这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当时不理解,等到理解,也过去了40年了。

而一旦认识自己,就不焦虑了,就能与自己和平相处。所以黑格尔才说:理解即克服。

那这个理解是如何到来的呢?就是要去经历。所以我才会提起另一个绘本,叫做《宝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人需要远行,才能发现近在咫尺的珍宝。这些珍宝就在你自己身上。

这也是我自己的经历。我写过一个文,《渴望成为他人》。讲个故事,我说自己是社恐,大家都不信,社恐有什么值得炫耀吗?难道谁社恐谁合算?

我大学刚毕业,在中学里教书,有个朋友说,去找老外练口语,那时候我还是有理想考研究生,还在背单词,老外是当地一个学校的外教,于是我去了。大概一个多小时,他们几个谈笑风生,我就是那只胆小的狮子,一句话都没说,喝了五杯水。出去马上找厕所。也不是完全听不懂,可能是我担心我的诸暨口音。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但其实,关键还是破冰。

我非常不善于跟陌生人交流,那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尬聊,实在太难受了。所以你看我一度被称为交际花,这不是因为我喜欢,而是我能够。

但到最后,我们会喜欢自己,认识自己,看到自己身上最重要的价值。就像稻草人,其实他有脑子,但还是要仪式一下,给他的脑袋里装进去木屑和铁钉。一思想,铁钉就戳出来,这就是思想的锋芒。

所以为什么说《绿野仙踪》是我的三本童话之一,因为这是自我认识的书。从开始有自我意识,19岁去念大学,独立,跟世界碰撞,自卑,而又自强、自立,到现在能自知,自我了解。这也是一种上路。所以我一直都很喜欢阿德勒那本书《自卑与超越》。自卑这个东西,大概每个青春期缺乏自我认同的个体都多少会有一点,但关键就是看,你是不是能超越,所以,任何一种可能的缺陷,其实恰恰是祝福。

前几天群里有一个妈妈问,孩子的抽动症,怎么办。当时我想提那个电影,《叫我第一名》。还有一个印度电影叫做《嗝嗝老师》。正视,然后,这些缺陷,这些我们所认为的缺陷,也可能会成为你的人生祝福。

二、关于“奥兹”其人

奥兹这个人,多萝西去看他,他是个大脑袋。稻草人去看他,是个大美女;铁皮人去看他,是个可怕的野兽;狮子进去,看到的,是熊熊的火焰。

为什么奥兹有这么多的形态?这是真理是多面向的吗?

后来我们发现,这是奥兹在装神弄鬼。奥兹本来只是一个马戏团的魔术师,只是把这一套用在了奥兹国而已。那问题就来了。奥兹为什么要装神弄鬼?

因为他害怕。那他究竟在害怕什么?

他害怕奥兹国的居民发现他是凡人,不是神,甚至发现他矮小,还秃顶,还很无能,除了骗人之外一无所长。归根到底,害怕真相。

所以我们今天要问的一句话就是,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与其说我们像稻草人,不如说,我们像奥兹。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们每个成年人,真的,都有很多不堪,都是奥兹。我们表面上像一个理性的、彬彬有礼的成年人,但谁知道我们真实的本来面目呢?

几年前我们读书会一起读过一本书,叫做《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这个奥兹国的大法师,他的恐惧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正视自己,跟自己最深的、最真实的那一面去对话呢?

这很难。因为,认识自己,需要能力,需要智慧和勇气。

一个是思想和智慧的层面,你能不能认识自己,这是需要思想的。所以我说思想如隧。不是思想如燧,燧石的燧,而是隧道的隧。大家都说,思想就是火花,是燧石。我说思想是隧道,你要在幽幽暗暗曲曲折折里爬行,才能爬出洞穴,迎接光明。这就是柏拉图的洞穴之喻。只能看到投影,还以为这是事实。但一旦看到真实的光源,洞穴就不能囚困他了。多数人都终其一生困在自己的洞穴之中。绝大多数。

还有一个层面,是勇气,你能不能去直面最真实的自己。有的人很有思想,说起外在于自我的、客观的知识,滔滔不绝。这样的朋友见多了。但是他不认识自己。一旦要涉及关于自我的最真实的一面,则顾左右而言他。他不敢面对自己,没有勇气。那些外在的,关于宇宙、世界、人生的知识,就是大法师奥兹的戏法。他变戏法只是为了欺骗他人,目的在于欺骗自己。

我近些年越来越不想认识新朋友了,就是这个缘故。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年轻时,遇到几个人,谈起来似乎志同道合,那些能一直走下去的,处到了现在,很多识破了他们的真相的旧交,渐渐地不再与他们为伍。比如,有的人研究近代史,结果全部接受了近代史的价值观。有的一辈子王权专制,在家庭里仍是专制思维,我也离他远一点。还有的人仙风道骨,满口都是学术名词,更要远离他们。他们都可能是不认识自己的马戏团小丑奥兹本人。

所以前几年读一本《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这本书讲的是“边缘性人格障碍”,但研究的是专门的病症,其实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警醒作用。关键就是,你有没有勇气,去碰触你最深处的那个轻易不敢触及的部分。

我与另一个做教育的朋友,都认识一个家长,这个家长是个富豪,满口大词,动辄就聊几个亿的生意。但他很怕我这个朋友,因为他强悍的外表之下,有着奥兹一样的内心。

因为我们是做教育的,这个爸爸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中,就是暴露了这个爸爸最真实的自我。你的孩子怎么样,一定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镜像啊。所以他张口闭口几个亿的生意,在我朋友面前乖乖不说话。因为我们发现了奥兹的把戏。真正需要帮助的,不是他孩子,而是他自己。

所以其实像我这样做教育的朋友,也挺可怕的。我说过,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他们的爹妈,洞若观火。但我们总是很悲悯,因为即便是奥兹,也不会去嘲笑,而是,知道他的不容易。

那奥兹有没有救?

唯一的方法,就是戳破谎言,说出真相。

你看,当狮子大吼一声,屏风被吹到,奥兹露出了本来面目的时候,奥兹反而得救了,奥兹反而轻松了。这就像《国王长了驴耳朵》的故事。因为谎言,会成为重担,而一旦说出,就如释重负。因为有别人跟你一起承担了。这就是树洞的好处。所以我们的家长读书会,群里鸡零狗碎什么都聊。有人会觉得很低级。我不认为。我认为这很高级。这就是树洞。我们会跟你共同承担的。所以我们有个群规,是概不外传。

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我悟到的最深的寓意。我们这些成年人,每个人都可能是奥兹。那怎么办?拿出勇气,直面自己最真实的自我。还是回到那句话:认识你自己。

最后,引用欧文亚隆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吧: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重建我自己,但现在才了解,在我内心深处有一泓我永远都处理不了的泪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