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政治选必三逻辑与思维重难点梳理。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4-06 发布于河南

陈继裕记,心路经历;

捕捉随笔,借鉴回忆。

高中政治选必三逻辑与思维重难点梳理。

图片

学习功在平时,得学会梳理提炼,如数家珍。对所学的东西从宏观到微观,从头到尾,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

上考场之前必须得胸有成竹,只有胸有成竹,才能艺高人胆大,信心满满,才能做到从容不迫,稳操胜券。

为达到胸有成竹的水平,需要矢志不渝,念兹在兹,不断复盘。曹雪芹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何等的专注,何等的坚韧,何等的严谨!对于有的人来说,别说写一本书,让其读一遍都不麻烦!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讲的是逻辑与思维。逻辑这一块的重难点是概念判断推理,还有三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这一部分如何去突破?从宏观到微观,宏观上把握大方向,纲举目张,微观上突破细节,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强调在分析和认识事物的矛盾时,不可偏废,要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

A:从宏观上看,《逻辑与思维》学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学逻辑与思维。那什么是思维?思维有哪些种类及特征?什么是逻辑,逻辑有哪些?

先进行两点论宏观上分析思维与逻辑,再进行重点论,对逻辑思维的重要考点提炼一下。

一、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广义上讲是意识,狭义上讲,思维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实践产生。我们重点研究理性认识。

二)思维的特征:间概能(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1注意区分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一种推测,思维的概括性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例①“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主要体现思维的间接性。推断”得知的。

例②每次看见“月晕”就会刮风,看见石础“潮湿”就会下雨,于是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思维的概括性。因为题干给出的是民谚“得出的过程。是劳动人民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

例③“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

例④“隔墙见角而知有牛”,“隔岸见烟而知有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均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例⑤人不能直接感知光的运动速度,但通过实验间接推算出光速为每秒30万公里,证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

例⑥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2思维的能动性举例:

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②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③建筑师根据图纸盖楼房;

④望梅止渴、刻舟求剑等。

3思维的特征大题。

图片

图片

三)思维的分类。

依据仺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

①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③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

④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思维有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四)☆大题考察“科学思维”的角度。一般科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属于大切口。

宏观例1,科学思维。

图片
图片

宏观例2,科学的思维。

图片
图片
二、逻辑。
一)逻辑常见的四种含义:
1、客观事物的规律:
例如:“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
2、某种理论、观点:
例如:“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
3、思维的规律、规则:
例如:“某个说法不合逻辑”。
4、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例如“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1统一律:不能偷换概念“好茶”,不能偷换论题“苍蝇不喝酒”。
2矛盾律:矛盾双方不能都要。
3排中律:矛盾双方不能都不要。

三、重点论,逻辑与思维重要考点。

1三段论常见错误类型:四中大小不两否。一是不能四概念。二是大小项不当扩大(大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不得周延)。三是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谐音联系情境记得牢,四中大学校高中部和小学校初中部不能两个否定)。

2关于周延:全单主项周,否定谓项周,其余不周(特称主项不周,肯定谓项不周)。(主项看量不看联,谓项看联不看量)。

3充分a推b,必要b推a,充要ab推,“逆”“否”都为对。

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前肯后,不能否前否后;否后否前,不能肯后肯前。

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前否后,不能肯前肯后;肯后肯前,不能否后否前。

4归纳推理的方法:同异并变余。(同意一并变成鱼,谐音记忆)

5类比推理的方法:越多密切不排斥。

6辩证思维:整分质否认(整体动态分析综合质量肯否认识历程,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整分制否?认!赋分整分制吗?认可。谐音记忆法)。

7创新思维:联发聚逆超(联想发散聚合逆向超前)(连发几箭聚集在靶点逆袭超越。谐音记忆法)。

8概念内涵下定义规则:同同循喻否(彤彤寻找鱼了吗?)(不宽不窄不否定。不喻不同不循环)。

9概念外延划分标准:子项等母项,标准要一样,逐级不越级。

10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统一律不能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四、学习方法。

学习时,疑难知识提炼关键词搜索粘贴,学习更高效。

把课本内容的关键疑难信息输入网上搜一搜,答疑解难,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完善充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B化整为零,微观分析。

一、概念。不同环境,同一语词含义不同。

一):内涵与外延。

1内涵是“质”,外延是“量”。

例(1)整数

①内涵:是表示物体个数的数。

②外延:正整数,零,负整数。

例(2)“智能手机”。

①内涵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

②外延是: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

例(3)“国家”。

①内涵是: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②外延:如中国、古希腊、古印度、美国、法国等。

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1)全同关系:

①宪法'与'国家的根本法',

②'等边三角形'和'正三角形';

2)属种关系:

①'公民'与'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②“高中”与“四中”。

3)种属关系:

①'企业法人'与'法人'。

②“高二14班”与“高二级部”。

3)交叉关系:

①'青年人'与'律师',

②'军人'与'医生'。

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1)矛盾关系:两概念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①'成年人'与'未成年人。

②'或'有罪'与'无罪'。

③白马和非白马

2)反对关系:两概念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①'侵犯财产罪'与'渎职罪'。

②'民法'与'刑法'。

③白马和黑马。

三)概念内涵定义的方法。

1种差加属概念(定语+宾语的偏正短语)。

①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种差,本概念具有而其他概念不具有)的“三角形”(属概念),就近上一级概念)。

②矩形: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种差)+平行四边形(属)。

③哲学 是 系统化理论化(种差)的世界观(属)。

④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种差)的动物(属)。

四)概念内涵下定义的四项规则。同同循喻否(彤彤寻找鱼吗?)不宽不窄不否定,不喻不同不循环。

1外延相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①.无限小数来定义无理数(过宽)。

②除不尽方根的数来定义无理数(过窄)。

2不能语反复(像造句),不能环定义 。

①乐观主义就是乐观主义的方式对待生活。

②工业是生产工业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③作家就是参加作家协会的人。

④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⑤偶数是奇数加一的数,奇数是偶数减一的数。

3不能用定语 。

①鹅不是被称为鸡的家禽。

4不能用喻等修辞。

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图片
图片

五)概念外延划分规则。

1子项之和等母项,①自然数包括零和正整数)。2划分标准要一样,①人包括男人和小孩。3逐级进行不越级,①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棉花黄麻属于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

二、判断。

一)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1性质判断(是与否

组成:量主联谓,量全特单称,“所有的”叫全称,“有的”叫特称,“单个人或单个事物”叫单称)主联(是否)谓。

二)关系判断

两项对称关系,三项传递关系。

1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对称关系。

1)对称关系。

①张三和李四是同学。李四和张三是同学。对称。

对称关系有:同学、邻居、相等、比赛、联营、朋友...

2)反对称关系。

①我比妹妹大5岁。但妹妹和我不具有“大于”关系)。

②中国人口比日本人口多。(但日本人口和中国人口不具有“多于”关系)

③地主剥削农民。(农民和地主不具有“剥削”关系)

有:大、多、剥削、“小于”“少于”“统治”等。

3)非对称关系。

①老张喜欢小李。

“喜欢”不是对称关系,也不是反对称关系。因为,老张喜欢小李时,小李可能喜欢老张,也可能不喜欢老张。有:喜欢“尊重”“认识”“欣赏”“信赖”等关系都是非对称关系。

2传递关系~传递关系~传递关系。

1)传递关系。

①甲大于乙,乙大于丙,那么甲必大于丙。

这里的“大于”就是传递关系。

还有“小于”、“晚于”、“包含于”等等都是传递关系。

2)非传递关系。

①甲喜欢乙,乙喜欢丙。

这里的“喜欢”就是非传递关系。因为甲可能喜欢丙也可能不喜欢丙。

还有“不相等”、“战胜”、“选举”、“同学”等等都是非传递关系。

3)反传递关系。

①甲是乙的母亲,乙是丙的母亲,那么甲必然不是丙的母亲。

这里的“母亲”就是反传递关系。

还有“年长一岁”、“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垂直”等也是反传递关系

二)复合判断(联选假。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1联言判断。

联支结联支。

1)连接词:既…又,不但…而且。

2)真假判断:全真则真,一假就假。类似于语文的病句。

①他不但足智多谋,而且胆大心细。√

②杜甫是伟大的诗人,被称为“诗仙”。X(诗圣)。

③公务员考试经过面试,再经过笔试,最后按照成绩高低录取。X(顺序不当,先经过笔试,再进行面试)

3)转化:联言判断的负判断等值于一个相应的选言判断。

①“并非这次事故既是天灾又是人祸”,就是说,“这次事故或者不是天灾,或者不是人祸”。 

2选言判断。联选联选。

相容条件选言判断和不相容条件选言判断

1)相容条件选言判断。

①连接词:或者…或者。②真假判断: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例①一个男生有房或者有车,他女朋友就跟他结婚”。如果现在知道这个男生有房,也知道他女朋友跟他结婚了,能不能得到这个男生没有车呢?显然是不可以的,所以“肯一个不能否另一个”。

例②金敏是教师或者是律师,她是教师,所以,她不是律师。X(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肢“金敏是教师”和“金敏是律师”可以同真,因此,肯定“金敏是教师”,不能否定“金敏是律师”)。

例③你或许会打篮球,或许会打乒乓球,或许会打羽毛球。(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也就是可以会三种球,但不能三种球都不会)。

2)不相容条件选言判断。①连接词:要么…要么

②真假判断:有且只有一真才是真。(谐音联想记忆法,聂龙臻,龙臻谐音容真,相容一真则真,不相容,有且只有一真才真,同真同假皆为假)。

例①你要么是男人,要么是女人。

例②你要么出生在亚洲,要么出生在欧洲,要么出生在非洲。

3假言判断。前件联后件。

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①连接词:如果(只要)…就

②真假判断。

一是肯定前件肯定后件。

二是否定后件否定前件。

例①天下雨 ,则地上湿。

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天下雨,地一定湿 ;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天不下雨 ,地湿不湿我们不知道,比如往地上洒水,地上也会湿。

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地上不湿,则没下雨;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地上湿,就是天下雨了。

例②如果是出租车司机,就会开车。

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出租车司机会开车;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不是出租车司机不会开车,不是出租车司机的其他人也有会开车的。

否定后件否定前件:不会开车,则不是出租车司机;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会开车就一定是出租车司机。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连接词:只有(除非)…才。

②真假判断:

一是否定前件否定后件。

二是肯定后件肯定前件。

例①只有有电 ,电灯才亮 。 

否定前件否定后件:没电,电灯不亮;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有电,电灯就亮(如果断路或者是灯泡坏了,也不会亮)。

肯定后件肯定前件:电灯亮,一定有电;

不能否定后件就否定前件:电灯不亮,一定没电。

例②只有年满 18 岁才有选举权

否定前件否定后件:“不年满 18 岁 ,一定没有选举权 ;

不能肯定前件就肯定后件:年满 18 岁有没有选举权我们不清楚 ,可能有 ,也可能没有(比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还有犯罪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可以肯定后件肯定前件:有选举权,则年满18周岁;

不能否定后件就否定前件没有选举权,就不满18周岁。

注意:

1充分位只能肯定(因为太充分了,足够肯定),必要位只能否定(因为只是必要,缺了不行,但是仅有它不一定能行)。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可以转换成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一把'只要……就'或'如果……那么(就)'换成“只有……才”;二、把前件与后件互换位置。

例①“如果我们要提高学习成绩 ,那么我们要刻苦学习”可以转换为“只有我们刻苦学习 ,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

例②

图片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前真后真,前假后假。

例①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前提是夫妻感情破裂。

例②“考试满分”与“每道题都对”之间,就具有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因为,考试满分,一定是每道题都对;同时,每道题都对,一定能考试满分。

三、推理。

判断就是判断性质,而推理要推出新的东西

分类: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包括简单判断推理(换质、换位、三段论)和复合判断推理(联言、选言、假言)。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包括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包括简单枚举和科学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必然性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性推理。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方法有下列ABCDE:A扩大考查范围,B.增加考察对象的多样性,C.正确对待“反例”,D.防止“轻率概括”,E.寻求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

类比推理是一般到一般或特殊到特殊的或然性推理。

类比的可靠性关联因素:①类比的两个或两类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的数目越多越好;②类比的两个或两类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越本质越好;③类比的两个或两类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与结论中涉及的标的属性的相关联程度越高越好。

一)演绎简单性质推理之换质法与换位法。

换质换位必备口诀:

①换质推理:主量不变联改变(是否互变), 谓变矛(为变成相反的概念)。

②换位推理:主谓互换联不变,前不周延后不延,全称肯定不能直接变,要转换为特肯判,特称否定不能换。(遇到全称肯定判断要先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再主谓互换联不变。)

③换质位推理:先换质再换位。

④周延不周延:全单主项周,否定谓项周。主项特称不周延 ,谓项肯定不周延。

1换质推理方法:主量不变联改变(是否互变), 谓变矛(为变成相反的概念)。即联项和谓项同时取反,意思不变!

例①“逻辑是有用的”,换质为“逻辑不是没有用的”。

A:所有S是P→E:没有S是非P。

E:没有S是P→A:所有S是非P。

I:有S是P→O:有S不是非P。

O:有S不是P→I:有S是非P。

习题:给出下列命题的换质命题。

1).有大学选手是职业运动员。

I→O

有大学选手不是非职业运动员。

2).没有有机化合物是金属。

E→A

所有有机化合物是非金属。

3)有牧师不是戒酒的人。

O→I

有牧师是不戒酒的人。

4).没有天才是墨守成规者。

E→A

所有天才是不墨守成规者。

5).所有适于做锚的东西是至少重15磅的东西。

A→E

没有适于做锚的东西是不至少重15磅的东西。

二)演绎简单性质推理之换位法。

1换位推理:主谓互换联不变,前不周延后不延,全称肯定不能直接变,要转换为特肯判,特称否定不能换。(遇到全称肯定判断要先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再主谓互换联不变。)

2各类命题。

(1)全称肯定命题。

所有S是P ⇒有些P是S 。

但反过来不成立,即

有些P是S⇏ 所有S是P。

比如:有些中国人是男人不能推出所有男人是中国人。

另外,所有S是P ⇏所有P是S。

如:“所有人是哺乳动物”推不出“所有哺乳动物是人”。

(2)全称否定命题。

所有S不是P =所有P不是S。

如:“所有奇数不是偶数” =“所有偶数不是奇数”。

(3)特称肯定命题

有些S是P =有些P是S。

(4)特否命题

有些S不是P ⇏ 有些P不是S ,

比如:“有些整数不是偶数”推不出“有些偶数不是整数”。

注意:换位推理只涉及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不考虑单称命题。

全肯、全否、特否、特肯这四种直言命题总结换质换位的推理。

①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非P=所有非P(都)不是S=所有非P(都)是非S 。

②有些S不是P=有些S是非P=有些非P是S。

例如:有些美国佬不是善良的人

=有些美国佬是不善良的人

=有些不善良的人是美国佬。

三)演绎简单性质推理三段论。

一般到特殊,必然性推理。

1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

包括:一个包含大项P中项M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S中项M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S大项P的命题(结论)三部分。

例1:知识分子M属于劳动者P(更大的范围),李教授S是知识分子M,所以李教授S属于劳动者P。

例2: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体,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电体。

2三段论的规则。

口诀:☆四中大小不两否。一是不能四概念。二是大小项不当扩大(大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不得周延)。三是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谐音联系情境记得牢,四中大学校高中部和小学校初中部不能两个否定)。

关于周延:全单主项周,否定谓项周,其余不周。(主项看量不看联,谓项看联不看量)。

图片

1)四概念。

例①中国人M是勤劳勇敢的P,他S是中国人M,所以他S是勤劳勇敢的P。”其中的两个“中国人”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集合概念,指中国人的整体;后者是普遍概念,指任何一个中国人。

例②人民群众M是历史的创造者P,我S是人民群众M,所以我S是历史的创造者P。

2)大项不当扩大。

①先进工作者M都是工作有成绩的人P,老王S不是先进工作者M,所以老王S不是工作有成绩的人P。(错)

②金属M都是导电体P,橡胶不S是金属M,所以橡胶不是导电体P。(错)

③金属M都是导电体P,金属B都不是绝缘体S,所以,所有绝缘体S都不是导电体P。(错)

3)小项不当扩大。

①某人M是教授P,某人M是北京大学的S,所以,北京大学的S都是教授P。(错)

4)中项在前提至少周延一次。

例①:“一切液体P都有弹性M,这种物体S有弹性M”从这两个前提出发,无法推出“这种物体S是(或不是)液体P”。

例②狗P有四条腿M,猫S也有四条腿M,所以猫S就是狗P。

5)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

①铜(M)都不是绝缘体(P),而铁(S)不是铜(M),所以铁(S)不是绝缘体(P)。

②羊(M)不是肉食动物(P),而虎(S)不是羊(M),所以虎(S)不是肉食动物(P)。

注意:前提有一个是否定的,其结论必是否定的;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四)复合判断推理之联言推理。

包括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和联言推理的分解式。“和”的合成与拆解。

图片

例①“动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所以,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其推理形式是合并式:“p;q;所以p并且q。”

例②联言推理的分解式:“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所以,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五)复合判断推理之选言推理,分相容条件选言推理和不相容条件选言推理。

1相容条件选言推理。因为相容条件的选言判断可以同真(多选题),不可以同假。所以有否定肯定式,没有肯定否定式。

图片

例①他或者喜欢唱歌,或者喜欢跳舞,他喜欢唱歌,所以,他不喜欢跳舞。X(相容条件选言判断,没有肯定否定式,只有否定肯定式)。

例②他或者喜欢唱歌,或者喜欢跳舞,他不喜欢跳舞,所以,他喜欢唱歌。√

2不相容条件选言推理(单选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有肯定否定式,也有否定肯定式。

图片

例①他要么是高中生,要么是大学生,他不是高中生,所以,他是大学生。否定肯定式√。

例②他要么是高中生,要么是大学生,他是高中生,所以,他不是大学生。肯定否定式√。

六)复合判判断推理之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包括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A推B,必要B推A,充要AB推,逆否都是对。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肯前肯后不能否前否后,否后否前不能肯后肯前。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规则2: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例①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小张骄傲自满,所以,小张必定要落后。

例②.如果谁得了肺炎,他就一定要发烧;小李没发烧,所以,小李没患肺炎。

例①和例②都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者是肯定前件式;后者是否定后件式。这两个推理都符合推理规则,所以,都是正确的。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例如:

例③ 如果降落的物体不受外力的影响,那么,它不会改变降落的方向;这个物体受到了外力的影响,所以,它会改变降落的方向。

例④ 如果赵某是走私犯,那么,他应受法律制裁;经查明,赵某确实受到了法律制裁,所以,赵某是走私犯。

例③和例④都是不正确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因为例③违反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例④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肯后肯前不能否后否前,否前否后,不能肯前肯后

规则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规则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例①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例② 只有选用优良品种,小麦才能丰收;小麦丰收了,所以,这块麦田选用了优良品种。

例①和例②都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者是否定前件式;后者是肯定后件式。这两个推理都符合推理规则,所以,都是正确的。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例如:

例③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故意犯罪;某人确有作案动机,所以,某人定是故意犯罪(有作案动机,没有实施作案行为,不会构成故意犯罪)。

例④只有学习成绩优良,才能做三好学生;小吴不是三好学生,所以,小吴学习成绩不是优良(优良是三好学生的前提,但优良不必然会是三好学生)。

例③和例④都是不正确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因为例③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例④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

3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规则2: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例①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是偶数,所以,这个数能被2整除。

例②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能被2整除,所以,这个数是偶数。

例③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不是偶数,所以,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

例④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所以,这个数不是偶数。

以上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四个正确的推理式。

五)完全归纳推理。

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必然推理。

六)不完全归纳推理。

是一种或然推理,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准确度(该问题提示我们,学习知识都是讲究因果的,只有把握了因果,才容易梳理知识体系。因为其间必有联系,必有前因后果,我们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探究因果关系,学得才轻松。由此可见,探究因果是学习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捷径),可用求因果联系及探求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同异并变余”。(求同、求异、求同求异并用、共变法、剩余法)。

1求同法:异中求同。

2求异法:差异法,同中求异法。

例①有人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道程序。

结果用温水浸种的那块白薯地的产量比未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此人由此得出结论:用温水浸白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

在上面的例子中,白薯增产是被考察的现象 a ,用温水浸白薯种是差异因素 A ,从而得出 A 与

 a 有因果联系的结论。

3共变法:也叫求量法。例如:体温计、气压表。

4求同求异并用法。既求同,又求异。

例①:小王在和小王不在办公室,氛围愉快。

例②某校发生了腹泻的情况,发生腹泻的学生中午都在食堂二楼用餐,二楼的消毒柜坏了;

在其他地方用餐的学生都没有发生腹泻,其他地方的消毒柜没坏。

5剩余法(排除法)。从余果求余因。

例如: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图片

六)类比推理。

1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原理。不同于比较,不同于比喻,它是或然推理。

2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3类比推理的方法,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4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越多密切不排斥。

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②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越密切,也就越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应该有与推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图片

5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四、三律。

包括统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一)同一律。

是同一概念,同一话题。

不要偷换概念,如“好茶”,不要偷换论题,如“苍蝇不饮酒”。

二)矛盾律,就是不能矛盾。不能矛盾,就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例①矛,戳穿所有盾;盾,所有矛戳不穿;不能同真!

例②赞成与不赞成该建议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例③既没投赞成票,也没投反对票,可以同真,因为投了弃权票。赞成票与反对票反对非矛盾。

三)排中律。

排中律,排除中间环节,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为啥必有一真呢?因为没有中间环节,两个中必然有一个真的才行,都假了不行。

两个矛盾的概念中,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例①在法庭上,一个被告要么被判定有罪,要么被判定无罪。这两种可能性不能同时是假的,即一个人不能同时有罪和无罪。这也是排中律的一个例子。

图片

五、辩证思维。理解的钥匙,迁移哲学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矛盾(全面)。

辩证思维包括:整分质否认(整动分综质量肯否认识)。

一)体系梳理与考题形式。

1体系梳理。

图片

例①辩证思维中切口习题。

图片
图片

2考题形式。

图片

3整体动态与分析综合。注意背诵套用。

1)辩证思维特征之分析综合答题话术。

常见设问: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的知识,阐释材料。

答题角度:辩证思维含义+整体性+动态性

①辩证思维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整体性(联系)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任何认识对象都是从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③动态性(发展矛盾)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

(答题术语:①、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含义)

②、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特征)

③、整体性强调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动态性强调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特征)

④、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作用)

⑤、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作用)

2)常见设问: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阐释材料。

【总述】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联系整体部分)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应该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用得少:人们要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必须认识事物矛盾,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转化,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答题术语:

①、分析是将认识对象分解为若干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综合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②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③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图片
例:分析与综合题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4认识的发展历程。
1)认识的发展历程体系梳理。
①、感性具体整表外:整体+表象+外部),思维抽象本片:本质+片面),思维具体整本综:整体+本质+综合)
②、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感性具体是起点,思维抽象是桥梁,思维具体是终点。
图片
认识的发展历程例题①。
图片
认识的发展历程例题②。
图片认识的发展历程例题③。
图片
认识的发展历程例题④。
图片
图片
图片
5、质量互变规律(发展)。
1)、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掌握适度原则
①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②积极地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③积极创造条件,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例①辩证思维小切口质量互变习题。
图片
图片

6、不作简单肯定与否定(发展与矛盾)。
1)、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质的规定性。
2)、否定方面是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3)、联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六、创新思维。联发聚逆超。(联想发散聚合逆向超前)

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创新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常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2)、创新思维的特征
①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
②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③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2、联想思维
1)、含义
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
2)、联想思维的特征
①跨越的联结性。
②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3)、作用
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在自发联想的基础上,自觉地加以训练,能够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与水平。
3、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1)、含义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维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方法
发散法: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
检核表法: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将有可能涉及的各有关方面罗列出来,设计成表格形式,逐项检查核对,并从中选择重点, 深入开发创造性思维。 (1)能否改变; (2)能否转移; (3)能否引入; (4)能否改造; (5)能否缩小; (6)能否替代; (7)能否更换; (8)能否颠倒; (9)能否组合。
检核表法(这一技法主要从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调整、颠倒、组合几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
信息交合法:很多想法会被人们认为'荒诞不经'而不予考虑。通过信息交合法,可以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定中心﹣﹣画标线﹣ 标注点﹣﹣相交合。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延迟评判''以量求质',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
聚合法: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3)、关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现。
4、逆向思维
1)、含义
如果把原有的思路比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做逆向思维。
2)、方法
①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②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③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④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3)、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5、超前思维
1)、表现:先知先觉
2)、特征
①探索性②预测性③不确定性。
3)、方法
矛盾分析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注重调查研究。
4)、要求
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态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不能陷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附:逻辑与思维思维导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