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城市商业空间越开越多,然后你纳闷商场为啥生意不好

 萧武在此 2024-04-06 发布于上海

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百货将于6月30日闭店。因而店内全场不少柜台都打出了打折信息,但客流量仍然不大。


近来,不少百货店都开始“离场”。比如此前沈阳伊势丹退出市场、上海太平洋百货和六百相继关店、3月31日咸宁银泰百货和广州番禹友谊商场关闭、天津伊势丹南京路店和天津滨海新区伊势丹分别将于4月14日和4月27日关闭。


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实体业态都不是传统百货,客流量较为集中的餐饮和体验式业态在百货店内是比较缺乏的。


不少企业还认为,电商持续冲击是其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电商对百货零售业的影响持续存在。


而在上海合生汇等项目中,记者看到已经引入了开心麻花剧场和主题式餐饮等沉浸感非常强的业态,这些也都是打造新项目或百货店改造转型的方向。


报道还认为,随着消费者对便利性和品质生活的需求增强,社区商业化逐渐成为趋势,部分门店开始转型社区生活中心。(第一财经4月6日报道)

百货商场不断退出市场,这其实是一个开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过程,取而代之的业态叫做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就是业态比较丰富,几乎涵盖了购物、餐饮、娱乐等各种体验消费项目的综合型消费区。相较而言,传统的百货商场缺乏部分功能,这被认为是一种短板。


但有些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购物中心功能丰富,也就意味着客流量非常大,这对于中高价位定位的女装、珠宝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影响就很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购物中心的服装板块,只能招商引进一些非常低端,甚至有山寨擦边嫌疑的品牌入驻。


所以,购物中心的商业定位天然就要低于百货商场,但功能更加齐全。哪种模式更好,其实没有准确定论。


眼下,一些百货商场加紧关门,一个突出原因是因为,2020年以来的三年里,疫情调控加上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很多生意机会、就业岗位都消失了。

这种情况下,旨在满足商务型、炫耀型需要的购物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而举家共度时光型的消费增长了。

说直白点,大家都不如以前有钱了,所以家庭中的男主人和女主人去逛百货商场的需求减少了,而陪着老人、带着娃娃逛购物中心,主动或被动接受那些甚至有山寨擦边嫌疑的品牌。


造成传统百货商场关闭的原因其实很多,比如摆在明面上的原因如房租压力越来越大,又比如设施陈旧,使得消费体验越来越糟糕;还有就是电商冲击。


当然,其实这些年来各地的购物中心频繁开,也频繁关,所以并不能说只有百货商场在关门,更不能妄言购物中心一定就是好生意。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在过去(2005-2018),各地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总体上生意要比现在好做,是因为适逢经济上升期,而且商业空间饱和度问题还没有发展到最为严重的程度。


而在近几年,全国主要的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商业空间体量急剧增长。比如,全国城市商业空间存量面积排名中,上海第一,重庆市和成都市排在了二、三位。2022年,上海、重庆、成都商业空间存量分别是2600万平方米、1650万平方米、1600万平方米,成渝两地2023年全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还在大量新开购物中心。


我们对照一下重庆、成都两地2022-2023年的GDP总量、人均GDP数额,即便两地都可以辐射整个西南、西部,吸纳西部消费客群,但在已有商业空间已经高度饱和的情况下,继续年均新增100多万甚至200多万平方米,必然只能导致部分已有商业项目的行情变得十分惨淡。


有意思的是,商业空间存量和新增供给的大量增长,很多情况下恰恰以所谓社区商业化为理由,使得新建小区、新改造街区充斥着大量配建的商业设施,再加上网上“拼XX”们的围剿,从而使得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的生意更加难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