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疑肠梗阻,一定要做腹部增强CT检查,可以明确多个问题

 wlchen2100 2024-04-06 发布于山西

临床上对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非常必要,它可以明确多个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问题。

图片

1. 有无梗阻:

明确是否有肠梗阻。CT诊断肠梗阻的标准近端肠管扩张(小肠内径>3 cm, 结肠内径>5 cm)伴积液、积气及气液平扩张的肠管远端塌陷或正常。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医生需区分肠管有扩张,内含气体、液体但非机械性肠梗阻的情况,如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反射性肠淤张、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表现为肠管扩张,但肠腔内仅含气体,无液体,也没有液平段;反射性肠淤张表现为肠道均匀扩张,肠腔内含少许气体和液体,无气液平先天性巨结肠则表现为结肠显著的扩张,部分肠壁增厚,肠腔内见大量的粪便及气体,少数病例可见气液平。

2. 梗阻部位:

明确肠梗阻的部位。即找到扩张肠管和塌陷肠管移行带。如何通过CT影像学明确梗阻部位,首先粗定位,CT扫描的TOPO像观察扩张肠管主要集中的区域,可大概推断梗阻部位,左上腹多为空肠,右下腹多为回肠;然后精细追踪定位,找到扩张最粗的肠管,在电脑屏幕上利用鼠标循腔追踪,若遇到肠管不能连续追踪时,则选择从口侧向肛侧或从肛侧向口侧追踪肠管,最终找到肠腔扩张至腔闭的移行带。移行带多合并反差征(扩张的肠管旁可见闭锁腔的肠管)渐变征(扩张的肠管逐渐变细)消失征(扩张的肠管突然消失)粪石或异物征(小肠梗阻近端扩张的肠腔内混有气体及粪便样物质)等特征。

3. 梗阻性质:

即明确肠梗阻的性质。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可归纳为肠腔内因素、肠壁因素及肠腔外因素。①肠腔内因素,如蛔虫、异物、粪石、柿石、胆石或干硬及粘性分泌物等所致肠梗阻。②肠壁因素,如肠壁血肿、原发或继发肿瘤、炎症性肠病、血管性病变、肠套叠等。原发肿瘤所致梗阻处肠壁不对称、不规则增厚,甚至可见向腔内隆起的肿块,肠壁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转移性肿瘤多为浆膜层肿块,并有推挤及压迫征;炎症性肠病多见于克罗恩病,CT表现为肠道全层炎症所致小肠狭窄;血管性病变即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或栓塞,继发肠道缺血、管壁增厚水肿而致肠梗阻,CT可见相应肠管供血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肠套叠多为继发改变,典型CT表现为同心圆征。③肠腔外因素,如肠粘连、肠扭转、疝、肿瘤压迫等。肠粘连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患者几乎都合并手术史;肠扭转患者系膜血管呈漩涡征;疝根据解剖部位分为腹外疝和腹内疝,腹外疝引起肠梗阻相对多见,其中以腹股沟疝最常见,如何通过CT诊断腹股沟疝,首先明确腹股沟区是否存在腹壁缺陷,并有一个从腹腔突出的囊状结构,其次可依据侧方新月征(疝囊侧方形成薄层新月形结构,并只见于斜疝)、股静脉受压(多见于股疝)等间接征象诊断。

4. 有无肠壁血液循环障碍:

指肠壁有无血运障碍。肠梗阻时间长、急性肠扭转或部分缺血性肠病可出现肠道缺血性改变,是临床上需决断进行外科手术的关键点之一。确定有肠梗阻的患者都需仔细观察动脉期及静脉期是否存在肠壁缺血改变。肠壁缺血表现为肠壁环形增厚,晕征或靶征(肠壁黏膜层及浆膜层相对高密度,中心层为水样低密度),肠壁增强减弱、甚至不强化或强化不连续等特征,系膜积液或出血为肠缺血的间接征象。当肠壁变薄、肠壁黏膜内积气以及出现腹水且影像显示腹水CT值高、呈絮状等渗出液特征时则提示肠壁全层坏死。一旦确定肠梗阻肠壁有缺血,应立即下决心启动外科手术治疗。

5. 治疗方式选择:

指决定是进行外科手术还是内科治疗。世界急诊外科学会和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的共识中明确指出,若无腹膜炎、肠缺血及肠坏死的肠梗阻,推荐先尝试非手术治疗。当出现肠缺血、肠坏死或穿孔时,需立即启动外科手术;而针对肿瘤性肠梗阻,则需外科手术解除梗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