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了趟尼泊尔,整个人都淡了

 激扬文字 2024-04-06 发布于四川

尼泊尔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高山王国,原因当然是那八座高耸入云的八千米雪山(部分与中国和印度分享山的两边),但同时难以置信的是,尼泊尔同时也是一个气候舒适,植被繁茂的殊胜乐土,喜马拉雅山像一座世界最伟大的屏障,抵挡了北方的寒流和干燥,山下万物盛放,神灵丰盛,即使在这样频繁多发的地震带,那些摇摇欲坠的神庙还是可以给你一种百年千年的庇护。

尼泊尔大概是当下被我们追捧的“淡人”的完美写照——精神稳定,波澜不惊,将一切也都看得云淡风轻。有人说是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和欲望,但在五季轮转之中,尼泊尔人也是自由富足的,或许他们能告诉我们获取平淡和快乐的另一种方式。

和喜马拉雅山以北的中国不同,我们习惯了一年四季往复,然而,尼泊尔虽也有春夏秋冬,却生生地多出第五季来。从印度洋上席卷而来的热带季风总是会在六月如约而至,中止了尼泊尔5月的炎热。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加德满都谷地保持着不足30℃的最高温,下午或晚上总是会来上三四小时的降雨,将这座千年古城清洗得淅淅沥沥。这个季节,就是尼泊尔的第五季。

雨中的巴德岗杜巴广场

六月到九月的季风季(或者简单地说:雨季)塑造了尼泊尔人的灵魂和生活,迫使他们停了下来,在千年的神庙下思索。诚然,持续几个月的雨对这个高山王国有时候是一种灾难,在险峻的山区,每年都会发生几百起山体滑坡,冲毁田园与家园。

千年的季风生活中,尼泊尔人逐渐发现,建造梯田是减少暴雨滑坡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梯田人为地减小了山地的坡度。当然,和亚洲的其他梯田民族一样,他们也知道要在梯田的上方维护好森林的存在,这样也能有效防止滑坡。

尼泊尔不同季节轮换中的梯田

于是,这片森林必然会成为神林,是静思、祈祷和眺望神山的所在。在尼泊尔,太多的地方,是可以同时看到雪山、冰川、森林和梯田的,能看到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天梯,很难不让人相信神性和灵性的存在。

尼泊尔的梯田与远处的雪山

当季风离开,金色的秋天重回人间,雪山澄明,蓝天悠远,青稞和稻米打入谷仓的时候,雪山巡行最好的时刻也就到了。不管你是通过漫长的几十天徒步抵达冰川,还是通过小飞机再转直升机抵达,全世界最极致的雪山盛宴都会让你屏住呼吸。

不要惊讶,珠穆朗玛峰每年仍然在增高10毫米,你以为雪山永恒,但冰川融化在加速,大地咆哮时常,这样的生命环境里,人类不淡定也不行。

尼泊尔的高山徒步起步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很明显受到了阿尔卑斯山屋系统的强烈影响,但也因地制宜被高山上的原住民们改造,阿尔卑斯山屋通常是由爱好登山的绅士们通过专业协会来安排资金修建,而尼泊尔的山屋通常由社区的家庭和家族合力建造。

最典型的是索鲁昆布地区,著名的EBC徒步线路就位于此。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珠穆朗玛峰和另外两座八千米山峰,一直是游人最渴望到访的尼泊尔胜景。这里的山屋只能由当地的夏尔巴人运营和管理,在普遍贫穷的尼泊尔山地,珠穆朗玛山下的夏尔巴人成为客栈主人,登山协作和徒步向导,一个个简陋的小山屋,资助了他们的儿女学英文,然后做全世界唯一能上八千米海拔的向导。

夏尔巴向导和他的女儿

也有人在小山屋的帮助下,离开了尼泊尔。现在,在纽约皇后区的杰克逊高地,有大约5000名夏尔巴人,据信,这是喜马拉雅山之外世界最大的夏尔巴社区。

漫长的半世纪过去了,阿尔卑斯的山屋还是那么坚固和温暖,尼泊尔喜马拉雅的山屋却还是多多少少显得有点单薄——比起以前已经温暖了一点了,但显然还不够,你还得背上足够温暖的睡袋来抵御雪山凌晨的寒意。

拿全世界最富裕的瑞士和全世界最贫穷的尼泊尔比当然是不公平的。真实情况是,喜马拉雅山强烈的地壳运动,经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每年如期而来的雨季和山洪一样,成为尼泊尔山地生活一种不可知性的“诅咒”。2015年4月25日上午11点的7.8级大地震,夺去了9000多人的生命。

2017年秋天,当我们重返郎塘山谷时,发现光郎塘村就失去了243人。包括175名村民,27名当地旅游工作人员(导游和背夫)以及41名外国徒步旅行者。所有遇难者,都被记录在了纪念墙上。

郎塘峡谷的纪念墙

当我们徒步向冰川走去的时候,郎塘山体滑坡的大裂谷仍然阴森森地摆在面前,全是碎石土,你根本无法想象,曾经有一个水草丰茂,牛羊成群,阖家欢乐的大村落在这里存在过,“夷为平地”就摆在眼前。

无常让尼泊尔人平静。山路转弯处,总有经幡被山风吹拂,佛塔映在雪山和阳光里,保佑着他们的心灵。而作为拜访高山的游人,所能做的,也只有深深地尊敬高山,然后和尼泊尔人一样,佛性地继续向高攀登。

EBC营地的千年冰川

尼泊尔人和印度人有一个永远的天问之争:佛祖是印度人还是尼泊尔人?

我当然是支持尼泊尔人赢啦,佛祖诞生地不就在尼泊尔的蓝毗尼吗?不过话说回来,几千年的文化和现代的国界本来就很难有个清晰的界限,佛祖出生在尼泊尔的蓝毗尼,但悟道,讲学,开示和涅槃全在今日的印度境内,国界有界,但平原并没有栅栏,两千年前的佛祖时代没有,现在的尼泊尔印度两国居民也没有。

蓝毗尼的世界和平塔。

一个真相是,尼泊尔其实是三个地区组成的。南部平原区与印度的恒河平原融为一体,天气、植被和风貌,乃至人民的长相毫无区别。中部的尼泊尔,才是这个国家文化的根,尤其是四季宜人,1400米海拔的加德满都谷地;而北部的雪域高山,从文化上来说,更接近山另一边的我们的西藏。

当你从高山的徒步小径下来的时候,必然要去谷地朝拜真正的尼泊尔文化。加德满都谷地其实并不大,宽十五公里,长也不过数十公里,与天府之国川西坝子(即成都平原)比起来,只不过是个“小坝子”。然而,低地的神灵和雪山的神祇都来到谷地汇合,印度教的众神和佛教的僧侣都备受尊重,融汇成一个众神之舞。

加德满都的帕坦杜巴广场和界上最大佛塔博德纳斯塔

一年四季,加德满都谷地都有无数的节日庆祝,春天的洒红节和秋天的因陀罗节、灯节,巧妙地与你的高山之旅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在尼泊尔上高山要避开6月初到9月初的季风雨季。

洒红节是整个南亚次大陆都在庆祝的节日,通常在三月举行,人们用五颜六色的调料互相涂抹,或是装作自己是在进行一次在古典南亚的Color Run。比起溽热的三月印度,在气温更舒适的加德满都过洒红节那可真是个好主意。

尼泊尔洒红节

因陀罗节是加德满都谷地特别的节日,通常在九月季风雨季结束时举行,当节日来临,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周边的圣坛和古老宫殿建筑都点起了油灯。每天晚上都会有关于守护之神比湿奴十个人间化身的演出。在月圆之日的前一天下午,狂热的信徒会聚集在哈奴曼都卡宫附近,等待活女神库玛丽一年中唯一一次的巡游。这充分展示了加德满都中世纪的一面,这个小女孩像活佛那样被选出,当她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她的神位又一次被一个小女孩所取代。

纷繁的信仰时时刻刻在加德满都谷地生根发芽,人们似乎整年都在准备着这些信仰的仪轨,即使没有碰上任何节日,请你但凡去加德满都古城、巴科特普尔古城和帕坦古城看看,那些地震过多少次仍然顽强重修的神庙下,多少少男少女仍在卿卿我我。古老的传承和当下的恋爱似乎就潜移默化地水乳相容。在傍晚和夜里去那些神殿下吧,油灯和吟唱,会让你也想就静静慵懒地,和尼泊尔人一样,行一个天人之境。

夜晚的加德满都神庙

尼泊尔旅行Tips

旅行时间:高山徒步最佳时间永远是10月和11月,即雨季和冬季之间的清澈秋季,雪山和天空是一年最清晰的时候。春天的3月到5月是第二好的季节,可以看到山花盛开。如果你只有7月和8月的时间,那可以考虑去欣赏加德满都谷地伟大的世界遗产,在湖畔的博卡拉闲逛,徒步的话,和西藏天气相似的干燥的木斯塘是少有的8月选择。

酒店推荐:豪华的Dwarika是经典的加德满都谷地尼泊尔梦境打造者,不过加德满都最近也出现了一些相对简朴却充满风情的小型精品酒店。除此之外,给小山村那加阔特两个晚上的预算吧,那里藏在树林里的小山庄可以看到180度的喜马拉雅山,不难挑到格调优雅的观景房间,而且空气可比人口爆炸的加德满都好多了。

签证:尼泊尔对中国普通护照实行落地签及免签证费,说走就走非常简单。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Oliver

撰文 / 尼佬

图片提供 / 尼佬、@山里野的阿乐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