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历史】石岐南门头的一些记忆往事

 中山历史 2024-04-06 发布于广东

早日前,历史群群友故乡人波哥来到我这里聚旧,刚好我爸在店里,他们刚好是那个年代住南门头附近的街坊,我爸住仁和东里,波哥住仁和西,他们一讲开,就滔滔不绝,说起了当年的往事。

南门桥附近的集市,也就是现在民族东路和民族东的十字路口,竟然是70年代的时候,最热闹的集市?我爸说当时还有人表演杂技,拿着个玩具枪,上面有只雀仔站在上面。而且当时买猪肉啊,买芒买柴啊,好多日常物资都是在这个位置买。

波哥住的那里是类似七十二家房客,有一户就就汤狗佬的家,他小时候经常看到他直接把狗吊死在外面九曲河那里,血淋淋,而当时旁边那边就是买猪血的,猪血需要兑水的,然后波哥就再也不敢吃猪血了。

波哥跟我爸回忆起九曲河的快乐往事,河那里经常可以捞到很多海鲜,集市当年是如此的热闹,我爸是家里面最小的,每天负责去担水,一分钱一担,大家都为了不吃亏,所以都拿好大个直桶去,担了回去倒进去水缸那里。

在现在的生活中,想要用水直接拧开水龙头就可以了,非常的方便,但是以前并不是这样,想要用水,就必须从外面担水回家,把水储存在水缸之中。

附近还有好受欢迎的大华茶楼,【中山历史】听街坊叙述当年大华茶楼的故事,你曾经去过帮衬吗?有街坊留言,我生在70年代末,小学阶段,住在华贵坊,南门头的大华茶楼是每日必经,也是我每天的早餐地方。80年代中,那个地方叫“大华茶楼”。我具体记不清,到底叫茶楼还是酒楼。但是,“大华”这个名字非常清晰。自己初小的时候,也曾经为了这个名字,闹过笑话。

当时,茶楼重新装修开业,挂上了新的招牌“大華” 两字,是繁体。 我回家同父母讲,南门头开了一家“大苹”茶楼。引来一阵笑。 还记得,当时的大华茶楼,是两层楼,二楼特别开阳,小时候嘴馋,他们的烧卖是按碟头上的,而不是用蒸笼,特别美味。

在靠近民族路的门面,开了一列外卖柜台,小时候每天的早餐就是从这里走起,菠萝包、金吒、糯米鸡、叉烧包,几毫子就是一天的美味。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华酒楼结业之后,糖烟酒公司曾经打算同外资利用这个场地合办一个超市,后来没成事。再后来,就是中山第一家大快活。在附近还开了超群饼家,在当时都是很时髦的去处。 在后来,这个地方仿佛还开过商场、药店,那都是 97年之后的事了。
中山旧城区,南门头的变化,正如地下封闭起来的九曲河,很多故事都埋藏在老石岐人的心底里。

在1983年或1984年间,当地因市政建设规划,将洪家基口至河边街之河流,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复盖成陆路,原有之露天河流变成了地下下水暗道。复盖此段河流竣工后,将原来之缸瓦巷到元兴街之“ 新陆路 ”命名为“民族东路”;仁和西里至边街的“路面”,新建起简易之角钢锌片结构棚,命名为“九曲河小商品市场 ”。 


缸瓦巷听讲过吗?这条巷已经不在了,以前是在民族东路卖猪肉那边的,大人们说缸瓦巷当时觉得好可怕,黑黑暗暗,晚上根本不敢走那条路。

民生路的仁和西里(绿化带处原为九曲河)

摄于2001年(中山市档案馆藏)

40年代“端午节”举办的龙赛还可从岐江河直划至今中山华侨中学正门之河面。但不知从何时起,“清风桥”从石板桥变成了钢筋混凝土桥。70年代以后,“九曲河,逐步消失,只剩下洪家基以东与九曲水有些连带关系的小河。

有当时南门头的居民吗?欢迎一起街坊聚旧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