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铃子散方的研究进展

 仁哥文档 2024-04-07 发布于湖南

医药导报2011年第9期

金铃子散方的研究进展

王萍1,王洋1,2,曹颖1,窦志英1(1.天津中医药大学;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 要]金铃子散方源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延胡索、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两味中药组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镇痛功能。临床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之胸、脘、腹、胁痛以及疝气、妇女经行腹痛等痛症。概述金铃子散方的剂型、质量标准、配伍与药效及临床应用进展,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金铃子散方源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延胡索、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两味中药组成,金铃子味苦,性寒,归肝、胃、小肠经,具有泄热疏肝、行气镇痛功能;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散淤、行气镇痛功能。两药合用,更具疏肝泻热、通络镇痛之功。

凡肝气郁结、脾胃气滞、肝胃不和等引起的胸、脘、腹、胁痛以及疝气、经期腹痛等痛症,证属热者均可酌情用本方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铃子散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临床上,用本方或本方加减治疗胃痛、腹痛、痛经及胸肋内伤症镇痛作用显著,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笔者主要从剂型、质量标准、配伍与药效、临床应用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剂型研究

金铃子散方传统剂型为散剂,酒调服或水煎服用药。近年来又出现了内服的滴丸剂和外用的软膏剂及外用贴剂等剂型。王志俊[1]通过实验筛选出金铃子散有效部位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制备的滴丸外观色泽均一,硬度较好,丸质量差异变异系数为2.16%,平均溶散时间为7.6min,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还有学者将传统的口服金铃子散剂改制为便于使用的软膏剂及外用贴剂。其制备的软膏剂、巴布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关软膏剂及巴布剂的规定[2]

2 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没有关于金铃子散的质量标准的规定。根据文献报道,赵辉等[3]建立了测定金铃子散水煎液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田永亮等[4]采用HPLC法测定延胡索单味药及延胡索分别配伍白芷、当归、川楝子的4种水提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以上两种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均可用于金铃子散水煎剂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

3 配伍与药效研究

金铃子散方由延胡索和川楝子两种药物组成,两药的常用配伍比例为2∶1和1∶1两种。现代研究表明,延胡索的镇痛有效物质是所含的生物碱成分,其中以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最为显著;川楝子的有效物质为川楝素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脂苦楝子醇。

川楝素是一个选择性作用于突触前膜的神经肌肉阻断药,能阻断大鼠和小鼠神经肌肉间的正常传递。川楝子的醇浸液对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呈较强的抑制作用。两药配伍后,对药物药效成分的溶出率和体内药效均产生影响。

田永亮等[4]采用HPLC法测定延胡索单味药及延胡索分别配伍白芷、当归、川楝子(均为1∶1配伍)的4种水提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延胡索与白芷、当归配伍后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降低,而与川楝子配伍后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升高。

刘生肸等[5]将金铃子散水煎液用浓氨水进行碱化使之游离出生物碱,然后用有机溶剂三氯甲烷对样品中生物碱进行提取。采用酸碱滴定法分别测定延胡索及延胡索与川楝子(2∶1)配伍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2.219和3.422 mg·g-1,配伍后较延胡索单品中生物碱含量高1.203 mg·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川楝子与延胡索配伍后其生物碱的含量显著提高。

李玉仿[6]采用HPLC法分别对单味延胡索及延胡索与川楝子(2∶1)配伍后的两种水煎液进行测定,其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分别是0.371 3和0.436 9 mg·g-1,配伍后延胡索乙素含量较单味延胡索明显提高。除川楝子中所含的生物碱对其与延胡索配伍总生物碱的含量有影响外,川楝子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对延胡索中生物碱的溶出率可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沛清等[7]建立了二甲苯致炎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并通过醋酸所致扭体法、热板法致痛实验,比较金铃子散分煎与合煎液的药效。结果显示金铃子散分煎液与合煎液在抗炎镇痛方面无明显差异,均能明显减少小鼠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值,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能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朱爱江等[8]研究发现金铃子散(2.936 g·kg-1即临床等效剂量)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胀,能明显减少气囊炎性渗液中前列腺素(PGE2)、白细胞介素(IL)-6、一氧化氮(NO),对气囊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无明显影响,金铃子散药物血清和延胡索乙素能明显抑制激活的多形核白细胞化学发光。结果说明金铃子散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部分在于抑制PGE2、NO、IL-6的产生,抑制PMN产生氧自由基,但与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无关。

4 临床应用

4.1 治疗胃脘痛 姚炳森[9]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顽固性胃脘痛患者13例,取得较好疗效。

处方:金铃子、延胡索、丹参、川芎、赤芍、白芍、白术、柴胡、陈皮各9 g,山楂30 g,黄芪15 g,白芨12 g,木香6 g。

加减法:有反酸者加海螵蛸、甘草;口苦咽干加川黄连、黄芩;畏寒喜暖加肉桂、生姜;呃逆加砂仁、制香附;食后腹胀加麦芽、鸡内金;出血者先服生大黄粉。每日1剂,水煎,连服3 d,得效再服。13例治疗前体检均有固定性上腹疼痛及舌下静脉怒张等血瘀表现,经服用上药,1 d内疼痛消失者2例,2 d内疼痛消失者2例,3 d内疼痛消失者4例,3 d内疼痛缓解者3例,无效2例。其中消化性溃疡6例中,3 d内疼痛消失4例,缓解1例,无效1例;胃炎5例中,3 d内疼痛消失3例,缓解2例。舌下静脉怒张消失者5例,减轻8例。

4.2 治疗食管炎 牛豫洁[10]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处方:川楝子、延胡索、黄芩、百合各10 g,陈皮、半夏、甘草各6 g。每天1剂,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愈36例,有效 20例,无效 4例,中药组总有效率达93.33%,而西药组仅为83.33%。

4.3 治疗胆囊炎 史国梅等[11]采用金铃子散合柴胡疏肝散治疗35例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

处方:金铃子、延胡索、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郁金、焦三仙各15 g,枳实、陈皮各10 g,甘草5 g。如果伴有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5 g,半夏10 g;如果伴有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250~300mL,15 d为1个疗程。治愈20例,好转14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7.2%。

4.4 治疗肠梗阻 王百林等[12]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35例。痞结型以复方大承气汤合金铃子散加减;瘀结型以桃仁承气汤加减。兼少气、乏力者加人参、何首乌;兼口渴、尿赤便结者加黄芩、桅子;兼有津液亏虚者加生地黄、麦冬。每天1剂,水煎,由胃管注入。同时以通腑泄热合剂(本院制剂)保留灌肠;电针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双柏散外敷脐周部位,直径约10 cm,每次4 h,每天2次,连续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5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转手术治疗。

4.5 治疗痛经 张祝昆[13]采用逍遥散合金铃子散治疗30例原发性痛经。处方:当归、茯苓、白芍、柴胡、延胡索各15 g,白术12 g,川楝子、甘草各10 g,薄荷6 g,生姜8 g。加减:肝郁化热伴有咽干,口苦,大便不畅者加丹皮、栀子各10 g,夏枯草15 g,去生姜;寒凝胞中见小腹冷痛,遇寒加重,得热则舒者加肉桂6 g,艾叶10 g;湿热下注伴带下黄稠,小便短少,舌苔黄腻,脉弦数者加鱼腥草20 g,贯众10 g,去生姜;经行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涩者加桃仁、红花各6 g,去生姜;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隐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腰骶酸痛,舌淡脉细者加續斷15 g,山茱萸、杜仲各 12 g。每天 1劑,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每個月行經前7 d開始服藥,服至月經來潮1~2 d,疼痛緩解後即停藥。連續治療3個月經週期。治癒22例,好轉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67%。

4.6 治療盆腔炎 陳淑萍[14]採用加味金鈴子散治疗慢性盆腔炎192例,疗效满意。处方:延胡索、川楝子、三棱、莪术各15 g,土茯苓、丹参、芡实各25 g,山药30 g,当归20 g,香附10 g。加减:偏热型加苦参、黄柏各15 g以清热化瘀;偏寒型加炮姜、小茴香各10 g以温中祛寒。早晚分2次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3个疗程不愈为无效。治愈104例,好转64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87.5%。

4.7 治疗糖尿病 杨晓颖等[15]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糖尿病35例,降糖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处方:川楝子、延胡索各12 g,生地、山药各20 g。口干甚者加麦冬、葛根各10 g;燥热便结加大黄3~6 g;乏力、自汗、气短较重者加生黄芪30 g;口渴甚者加花粉30 g;多食善饥者加玉竹10~15 g;夜尿多加翻白草20 g;血瘀加丹参、益母草各30 g,水蛭10 g、全蝎3~5 g。每日1剂,水煎3次,取汁400mL,早中晚3次分服。服用9 d为1个疗程。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西药组总有效率仅为75.76%。

4.8 治疗腹型癫  段功奇等[16]采用痫复康合金铃子散加味治疗腹型癫42例。痫复康片组分:木香、郁金、丹参、茯神、胆南星、白矾、辰砂、山皂仁、红珊瑚、壁虎、珍珠粉。金铃子散加味:柴胡、香附各12 g,川楝子、延胡索、天麻各9 g,炒白芍15 g,煅龙骨、煅牡蛎各18 g,以上为成人量,小儿用量酌减。加减:中焦虚寒之象者,可减少川楝子用量,加干姜、白术以加强温中散寒之力;肝脾不和者,可酌加积壳、陈皮、防风,以抑肝扶脾,增强理气镇痛之功;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者,可加黄连、大黄,以清热泻火,荡涤肠胃湿热。每个疗程配合10~20剂金铃子散加味汤,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痊愈3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以中焦虚寒和脾胃不和者疗效为佳。

4.9 带状疱疹 陈连坤等[17]采用龙胆泻肝汤合金铃子散治疗带状疱疹36例。处方:龙胆草、黄芩、川楝子各12 g,柴胡、当归各24 g,生地黄18 g,车前子15 g(包煎),栀子、延胡索、泽泻各10 g,木通、甘草各6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15剂后观察疗效。治愈30例,好转6例。

4.10 治疗胸肋内伤 周军等[18]应用复元活血汤合金铃子散治疗各类胸胁内伤218例,疗效满意。处方:药用柴胡15 g,瓜蒌根、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桃仁、金铃子、延胡索各10 g,甘草7 g。伤气型加郁金10 g,青皮、陈皮及香附各6 g;伤血型加赤芍10 g,丹参15 g;气血两伤型加乳香、没药各10 g,川芎6 g。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同时以其院自制张氏百草膏贴患处,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观察疗效,有效率 95.4%。

金铃子散方除用于治疗上述疾病外,还用于漏肩风、头痛[19]、失眠、疝气痛[20]、心绞痛、产后腹痛、跌打损伤疼痛、蛔虫腹痛[21]、肝炎、肝硬化、胆石症、急性胆道感染等症,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志俊.金铃子散滴丸成型工艺研究[J].海峡药学,2010,22(2):23-2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附录12.

[3]赵辉,方步武,李玉仿,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铃子散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1):1886-1887.

[4]田永亮,窦志英,曹柳,等.不同配伍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32-833.

[5]刘生肸,刘喜平,董钰明.延胡索与川楝子配伍中总生物碱含量变化的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06,2(5):42-44.

[6]李玉仿.延胡索与川楝子配伍对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7,19(6):56-57.

[7]李沛清,刘喜平,席时燕.金铃子散分煎与合煎药效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19-20.

[8]朱爱江,方步武,吴咸中,等.金铃子散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3):1-3.

[9]姚炳森.加味金铃子散治疗顽固性胃痛13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6):41-42.

[10]牛豫洁.加味金铃子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0):1492-1493.

[11]史国梅,王雪利.金铃子散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 35 例[J].河南中医,2010,30(4):400.

[12]王百林,王海明,翟淑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35例[J].新中医,2009,41(5):80-81.

[13]张祝昆.逍遥散合金铃子散治疗原发性痛经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94-1195.

[14]陈淑萍.加味金铃子散治疗慢性盆腔炎192[J].江西中医药,2007,38(8):27.

[15]杨晓颖,曹克强.金铃子散加味治疗糖尿病35例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5,9(11):1003-1004.

[16]段功奇,张稳波,王法沂.复康合金铃子散加味治疗腹型癫痛42 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0):32.

[17]陈连坤,朱俊英,赵桂华.龙胆泻肝汤合金铃子散治疗带状疱疹[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86.

[18]周军,张姚萍.复元活血汤合金铃子散治疗胸胁内伤[J].中国骨伤,2001,14(5):271.

[19]黄其红.金铃子散的临床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4(2):12.

[20]韩 谨.宋柞民应用金铃子散治案二则[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4):38.

[21]牛忻群,牛国考.金铃子散镇痛新用途[J].家庭中医药,2002,10(8):52. 

中医药导报2016年第8期

金铃子散最新研究进展

沈淑洁,刘少磊,黄荣清,杨建云,肖炳坤(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辐射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查阅,从金铃子散的历史起源、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为金铃子散作用机制以及体内代谢等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

1 金铃子散的历史起源、组成与应用

金铃子散方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寒凉派”代表刘完素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文中记载:“诸心痛者,皆少阴经气上冲也,有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寒……当灸太溪及昆仑;灸毕服金铃子散”“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当用金铃子散。

金铃子,玄胡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

金铃子散由延胡索、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两味中药组成,能够疏肝泻热、活血止痛。用于肝郁化火、肝气郁结、脾胃气滞、肝胃不和等引起的胸、脘、腹、胁痛以及疝气、经期腹痛等痛症。《本草逢原》文中有:“以金铃子降火逆,元胡索散结血,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李时珍也曾高度评价该方:“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虽小制,配合存神,却有取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川楝子苦寒,有小毒,泄气分之热,理气止痛;延胡索气味辛温,无毒,行血气之滞。二药相配,一寒一温,一气一血,合用后能使气行血畅,疼痛自止。金铃子散其历史悠久,组方精简,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肠胃、肝胆、妇科疾病中。

2 金铃子散的有效活性成份用研究

川楝子,别名金铃子,呈类球形,直径2~3.2 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具深棕色小点,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作用。药性偏苦寒,可治疗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等证[1]。川楝子主要成分川楝素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抗肉毒毒素的天然化合物,且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生长、诱导凋亡作用。此外,它还含有挥发油、黄酮及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川楝子的药理活性作用是抗菌、消炎、抗病毒、驱虫,同时对消化系统、心血管、呼吸中枢也产生影响。现代临床多用于胃病、胁痛、淋证、急性乳腺炎、乳痈、带状疱疹、皮肤病、男性睾丸疾病、前列腺炎等。王小娟等[2]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川楝子水提物、不同极性提取物以及与白芍配伍的毒性进行了研究,解释了川楝子在体内的毒性代谢机制。延胡索,别名玄胡,罂粟科植物延胡索干燥块茎,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1.5 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气微,味苦。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等证[1]。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主要包括d一紫荃碱(d-Cowdaline,即延胡素甲素)、dl一四氢巴马汀(dl一Tetrahydropalmatine,即延胡索乙素)、l一四氢黄连碱、dl一四氢黄连碱。延胡索与活血、行气、止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镇痛,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等。另外还有抗心律失常,松弛平滑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现代应用多用于各种疼痛、失眠、胃溃疡冠心病等。

金铃子散由川楝子和延胡索组成,金铃子、延胡索两者配伍从化学本质上来讲是不同中药的多组份间构成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体系,也是复方整体效应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些成分群可能直接作用于机体产生作用,也可能进入机体之后与机体代谢系统相互作用后产生药理作用。王伟等[3]从肠吸收角度观察该方组成药物的代表成分川楝素、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不同比例的配伍肠道吸收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川楝子:延胡索=4:3为最佳吸收配比。

3 现代关于金铃子散的药理作用研究

金铃子散作为古代名方,具有疏肝泄热,活血止痛,抗炎镇痛之功效,现代科技技术对此方的药理研究也日益增多。

3.1 镇痛  金铃子散方中川楝子和延胡索均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气滞血瘀,不通则痛,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可达到缓解疼痛,消除焦虑的目的。赵雪莹等[4]针对金铃子散水煎液的镇痛作用研究,采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证明金铃子散水煎液高剂量组可使热板法小鼠痛阈值明显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邢伟等[5]通过理气开郁法板块方的镇痛作用,动态分析水浴引致小鼠疼痛模型,测定痛阈潜伏期以及用药前测定基础痛阈,得出金铃子散属于作用于外周的镇痛药。

3.2 抗炎 在对金铃子散复方实验中以抗炎镇痛为机理研究的较多。王俊丽等[6]通过对金铃子散散剂与汤剂进行了抗炎镇痛的比较研究得出散剂抗炎镇痛药效优于汤剂。曹丽娟等[7]以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及由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将金铃子散及单味药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得出金铃子散效果优于单方;单方药物中醋延胡索的镇痛抗炎作用最强。另外,成龙等[8-11]针对名方金铃子散,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思路出发,基于药物吸收、代谢两个主要环节,建立了适合中药复杂体系研究的吸收-代谢模型并用于金铃子散复方配伍探索了其配伍可吸收组份比,以及不同配比方对大鼠肝药酶CYP1A2、CYP4503A4活性的影响,得出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吸收行为、吸收-代谢行为与复方配伍的相关性。

4 金铃子散现代临床应用

4.1 肝胆疾病 各种肝胆疾病,如慢性肝炎、胆囊炎等,多属中医胁痛范畴。金铃子散中川楝子入肝经,功疏肝泻热,是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药物,配伍延胡索可增强其疏肝理气止痛之效。史国梅等[12]用金铃子散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显示有较好临床疗效。

4.2 胃肠疾病 金铃子散可治疗由胃痛所引起的气血滞痛。中医学认为各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使肝胃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故用金铃子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治疗肝胃郁热、肝气犯胃引起的疼痛症者。相关的文献报道有金铃子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胃溃疡等[13-16]。

4.3 心血管病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用金铃子散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特别是闭塞心络,阻遏胸阳,不通而痛。由于理气活血法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疾病、高血脂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治法,固本方金铃子散有良好的行气、活血、止痛的效果,可有效缓解心绞痛。

4.4 妇科疾病 金铃子散在临床妇科疾病的应用广泛主要为:(1)痛经。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其病机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阻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尚有因气血虚弱、肝肾不足,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所引起的痛经之症。金铃子散可有效缓解此症状[17-18]。(2)妇科腹痛(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腹痛是妇科常见病,加味金铃子散主治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局部体征[19-20]。(3)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多由肝气不舒,失于疏泄,肝郁气滞,气机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于经脉,乳房脉络瘀阻而发病。妇科疼痛病症多属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瘀阻胞宫或冲任所致,金铃子散有良好的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效用[21],可有效缓解因肝气瘀滞所致的乳腺疾病。除上述相关疾病外,金铃子散还应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附睾炎、前列腺增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2-25]。

5 金铃子散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目前,单方成分研究,组方配伍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等均发现本方及其加味有抗炎、镇静的作用,而关于金铃子散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群体成分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以及全面系统的识别金铃子散进入人体内的成分和代谢物,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时可基于现代研究水平,使用串联质谱,超高相液相等高灵敏度仪器和研究的新方法、新策略来探索金铃子散的多成分研究模式,以期寻求到新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途径,为增加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9-40,130-131.

[2]王小娟.川楝子毒性及配伍减毒的代谢组学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1.

[3]王伟.金铃子散不同配伍的肠吸收特征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

[4]赵雪莹,滕林,李冀.金铃子散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2,40(1):61-62.

[5]邢伟,李秀玲,方步武,等.理气开郁法板块方镇痛作用的动态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5):537-541.

[6]王俊丽,赵闻平,兰云,等.金铃子散汤剂与散剂药效学的比较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34(4):345-346.

[7]曹丽娟,韩超,王双华.金铃子散及单味药镇痛抗炎作用的比较[J].天津药学,2012,24(1):9-11.

[8]成龙.基于肝药酶代谢的金铃子散复方配伍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9]成龙,王岚,王彦礼,等.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大鼠肝药酶CYP1A2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5):648-653.

[10]成龙,王岚,王彦礼,等.基于吸收-代谢模型的金铃子散复方配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130-3136.

[11]成龙,王岚,王彦礼,等.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大鼠肝药酶CYP4503A4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17(22):117-122.

[12]史国梅,王雪利.金铃子散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35例[J].河南中医,2010,30(4):400.

[13]王萍,唐旭东.唐旭东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20(1):25-30.

[14]王春燕,王萍,王凤云,等.唐旭东运用失笑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 (3):96-97.

[15]黄国和.金铃子散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25(29):17.

[16]杨小兰,张保国,段艳锋.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12):20-21.

[17]王丽娜.自拟行气化瘀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18]王庆敏.哈荔田治疗痛经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17(11):91-92.

[19]吴丰儒.解毒化瘀类方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20]郑静.间歇服药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60例临床疗效评价[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21]袁亚敏,元媛.金铃子散加减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4,29(6):1314-1315.

[22]王杰,谢建军.多囊卵巢综合征辨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2):98-99.

[23]王全,张喜玲,尹霖,等.陈德宁辨治附睾炎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5):82-83.

[24]马春.金铃子散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3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19-20.

[25]沈国伟,许丽羚.金铃子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5例[J].光明中医,2012,27(7):1348-134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