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小说《下洞庭》连载11(原创版权,抄袭必究)

 张效雄 2024-04-07 发布于湖南

丽珍带着秋明到码头上去买鱼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小镇上的时候,这对刚认识的姐妹便起床了。

虽然他们聊到鸡叫时分才睡下,但秋明心里有事,一大早就醒了。

洗漱过后,丽珍带着秋明一同前往热闹的码头,赶个鲜鱼早市,挑两条好鱼给哥哥下酒。昨天磊石山下用米换来的一篓子鱼,已经让衡山号的水手待会长沙去了。聂家公子其昌留下来,在养正堂的客房里,要和汨江关起门来合计下一步的计划。

营田的早晨,空气清爽得很。从洞庭湖深处吹来的风,掠过宽阔的湖面,又掠过湖边的芦苇荡,从水的那一边吹到码头上。秋风在营田的街巷里慢悠悠地穿行,把头一天的暑热吹得无影无踪。秋明给丽珍捶捶肩颈和腰背,再深深地呼吸几口凉爽的空气,惬意极了。

码头上的船只一条接着一条,停泊在浅水里,任早风不停地敲打着船帮,发出一阵又一阵有节奏地响声。在这些货船的北边,几只早起捕鱼的小划子,已经靠在了岸边,渔夫们将黎明前的收获,装进几个竹篓子里。他们把竹篓搬到岸上,任前来购买的人挑三拣四。卖主并不用杆秤衡量,只是把鱼儿按照种类大小分成几堆。买主们似乎也不在意数量多少,选中了一堆,就拿货走人。

这姐妹二人到达码头鱼市时,还没有来得及挑选鱼,便有一幕不和谐的场景映入眼帘。码头上的人们正围成一圈看把戏。

圈子中间有两个人争执不休,他们的争吵声此起彼伏,让旁人难以分辨究竟说了些什么。

争吵的一方应该是个本地汉子,穿着打扮都是营田一带的服饰,头上纱巾颜色不一,有黑色的,灰色的,也有格子布的。而另外一方都穿着黑色的土布衣衫,头上围着一条土布做成的白色纱巾。纱巾在头上围了两个圈,露出一节穗子,贴在右耳上头,很容易看出来他们是一伙的。

丽珍聚精会神地听着,她发现其中一名男子说的是岳阳话。 而另一人的话语却如同鸟语般,让人摸不着头脑。

秋明靠近丽珍,也在细听两人的争吵声,分把钟后,轻声告诉她,那个人说的是他老家湘乡的方言。两人各懂一方语言,开始互相翻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两个人争先恐后,是想要上船去注磁口。上船的跳板只有半尺宽,两个人都挑着箩筐行李,相持不下,打斗到了码头中央。那船老大也不做和事佬,顺手将两条汉子的箩筐掀翻,两条汉子又联合起来鱼船老大扭作一团。

紧张的气氛在码头空气中弥漫,就在难解难分之际,两人中的一人冲着船老大急忙大声喝止:“钟天贶,你这箩筐掀不得呀!”

船老大正是那天在磊石山用鱼篓子换米的钟天贶,他怒目而视,不解地反问:“咋个掀不得?”

那人急切地解释:“我家有老娘!”另一个人也不甘示弱地回应:“难道只有你才有老娘?”

钟天贶看到这二人又要争斗起来,于是挑事似的大喊着:“谁家没有老娘?快给老子掀!都不要上船去了”

两人中的一个,后来秋明才知道,他叫郑三龙。秋明听见他大声呼喊:“掀不得呀,我是'嗨’了的!”

秋明听出来了,这里的“嗨”,意指他已经加入了江湖中的汉留组织。

那人突然念念有词,用江湖中的隐语表达自己的困境:“'大哥请登金交椅,三哥请上软人抬,五哥请坐龙虎案,各路弟兄两边排。辕门该由老幺守,不是嗨哥不准来,弟兄们弄我上'龙背’忠义堂,万望高抬龙袖、亮个膀子,把兄弟放了。我家里有天老,指父亲;老柴,指妻子;春儿,指儿女。看在我'嗨皮’份上,请你们手下留情啊!”

两方对峙,气氛愈发紧张。那人似乎也是江湖中人,不得不说了一句切口:“同是江湖沦落人,人生何处不相逢。”这句话仿佛触动了船老大的心弦,他的神情逐渐缓和下来。

钟天贶说,冬去春来年复年,秧绿果黄香满田。

郑三龙立马回答:可怜四海万钟粟,买个猪头无现钱。

按照江湖规矩,无论是汉留还是袍哥中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能够用“海底”言语交流,袍哥之间就应该相互关照。

果不其然,钟天贶听到这些黑话后,原本凶悍的气势顿时收敛。他摆了摆手,示意放行:“都是道上弟兄,不是袍哥,就是汉留,松绑!”

“袍哥”是指四川的民间帮会“哥老会”,在当地也被称为“哥老”、“汉留”。这个组织有着自己的章程,即《海底》,也有各自的“公口”,也就是“码头”,是船码头这个词的引申含义。在非公开活动中,他们形成了一套内部的联络隐语,也就是所谓的切口或江湖黑话。

郑三龙被钟天贶礼貌地迎上了跳板登船,围观的人群刚听了那几句“切口”,早已走得一干二净。没有与汉留关系的人,这会儿唯恐牵扯进去,避之不及。

只是与郑三龙争打着要挤跳板上船的另外一个人,灰溜溜地挑着箩筐,站在码头的边缘处滴眼泪。

秋明听不懂那些“切口”

两个人中,有一个人说的是湘乡话。秋明听得懂湘乡话,却听不懂那些“切口”,便问丽珍。

丽珍虽然在营田街上是个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对江湖上的事儿却全然不知。可惜她的哥哥办事去了,没有一起来码头,丽珍想找个熟人问问,恰好她父亲的“同年”老根“易老侠客”,也在等船,便问易伯伯。

易伯伯对丽珍说,你父亲,也就是我的同年柳如易,他在江湖上行走这么多年,你一点儿也不晓得?

丽珍说,我们家是男主外女主内,连我妈妈都没有跟我说过这些事情。

易老伯便讲起了“袍哥”“汉留”的“切口”,其实就是他们止间交流和联络的一套语言,大都用方言来表述,使用的是方言词汇。单说四川袍哥的切口,常用的词语有:篙竿表示筷子;放黄表示失约;关火,就是能决定的人;结梁子就是结仇;涮坛子是开玩笑;打平伙:是分担伙食钱;捡脚子叫收拾残局;拉稀摆带表示胆小逃脱。他说,这些话儿,太多了,不是一天两天学得会的。跑江湖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好些年在道上,机会每天都要说这些,说是黑话也好,暗语也好,同道的人都这么讲,搞久了,自然就学会了。

明末清初,汉人为恢复大明江山,组织了秘密组织天地会,打折反清复明的旗号,在全国各地设有分舵。袍哥、汉留与天地会一脉同源。清康熙初年,郑成功占领台湾后,创立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并派其部将到四川,在雅州开“精忠山”,拜把结盟,并取《诗经》上“岂日无衣,与子同袍”之义,以平等合作之精神,互助联络,当如兄弟,号称“袍哥”。为警惕其勿忘根本,故又称“汉留”。也有人说是这个说法来自于古今奇书《三国演义》,无非是突出忠诚、义气、气节等汉人传统文化的精髓。

哥老会与袍哥一脉相承,都出自于天地会,也是一个有影响的秘密会社,它发动过19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反洋教斗争,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族利益、群众利益,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哥老会在一些地区有独特的别名,有的地方仍沿用“汉留”自称、有的地方叫“袍哥”,对于这些别名的寓意,各种帮会手册的解释不尽相同,互有出入。

由于天地会、袍哥、汉留和哥老会,长期处于秘密状态、会中通行暗语、隐语,会外之人很难理解。这些组织五花八门,都是汉民族的秘密帮会,后来演化出的分支化名特多,有青帮,红帮、袍哥、哥老会,红枪会,小刀会、三合会、洪门、致公堂等。当然致公堂主要是海外汉人帮会。

还有一说,这个汉留,与明朝末年的朱明太子有关。

传说汉留创立于崇祯甲申年八月八日,也称汉流.明太子朱慈烺命陈淑妃弟陈英祯建立汉留营。因满清政权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逃难中的太子朱慈烺在京营戎政府厅都统陈英祯建议下成立"汉留"营,收留汉家将士,留守华夏衣冠。汉留营以敬奉“天父地母”以“天地君亲师”为结义,也称天地会。“缅怀大明皇帝,定衣冠之制,品格堂堂,圣德昭著,辉耀千古。而满夷所着,昧于宫廷礼仪,强令百姓服饰犹如马形,其状殊觉难堪,真为遗臭千载”。

为保留汉家血脉,陈英祯偕昭儇公主朱媺仪退隐于婺州永康珠峰,修三天子都与白鹤殿,陈英祯创立道教天女派,号白鹤道人,藉传道联络各方仁人义士,隐忍以待时世。陈近南也以“白鹤仙师”的图像供奉,即代表汉留组织的标志。至今有很多地方有供奉白鹤仙师或鹤母的风俗。清康熙甲寅年陈近南奉命改组天地会.自己为总舵主。广招反清义士,听候他的命令。《天地会诏书》中提到:“名正言顺,天与人归.一为祖宗报仇,二为群黎伐暴”“灭尽胡儿,克复中原之土,安我黎庶,重睹汉室之天”。

清乾隆二十六年年改组洪门。洪门五袓是随史可法抵抗清兵的将领,又转随郑成功之洪门留在中国大陆“汉留”组织万云龙等建立.从福建发展到台湾、两广、江西、云贵、湖南、江浙等省,并由华侨中的洪门成员带往海外。洪门天地会创立于福建云霄高溪,洪门始祖为万云龙即万提喜,万提喜于乾隆二十七年即在高溪观音庙传布天地会。云霄高溪是天地会洪门的发祥地.高溪庙门上对联:“一派溪山千古秀,三河峡水万年流”。在诗句中有“地镇高岗,一派江山千古秀,门相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河”。

江湖上那些去“切口”,好些是从这些联对里演变而来的,或是帮会中有文化的人自己创作的,像诗词,或者说像民间的竹枝词,更像顺口溜,听上去牛头未必对得上马嘴,只要押韵,只要江湖上的人好记,听得懂就行。

易老佰解释了半天。丽珍和秋明完全听懂了这些,只是不停地点头而已。

洪门与汉留

天地会洪门是全世界汉人数百年来的国际性民族组织,是海外汉人华侨政治力量的代表。海外洪门组织自开山立堂的宗旨,是爱国家,爱民族,保卫民族文化,抵御外来侵略。洪门流传到港澳南洋,成为重要的华侨组织。

为什么叫做洪门?洪门就是“漢民族的漢门。明朝丧失了中原的土地,所以在”漢“字里要除去'中土’就成为洪字了。也因为明太祖年号洪武,所以以洪字起名。另据传明末崇祯年间,有山西太平县人殷洪盛,又名洪英,贤明练达,有义气,有侠肠。四方豪杰,都慕名来归。崇祯皇帝殉国后,满清的军队入关,明朝忠臣史可法在扬州督率军队抵抗清军南下,抵抗不住,史可法为国殉难,殷洪盛又投到明朝将官黄得功那里。后来黄得功又被清兵打败,黄自刎殉难。殷洪盛率师继续和清兵打仗,不能胜,被清兵击毙,他儿子洪旭,和洪盛的人就到杭州投潞王。

哪知潞王降了清,洪旭乃再投奔郑成功。洪盛门人蔡得忠、方大洪、胡德地、李式开、马超兴等都成了郑成功的部将,继续和清兵激战。当他们在史可法领导下和清兵激战时,被清兵围攻甚急,史可法殉国。他们突围而出,共约今后见到面的时候,应报一'洪’字为暗号,继续奋斗,有恢复汉室天下的意义。

西历1904年,孙中山在美国夏威夷参加洪门组织“致公堂”担任负责人,以“洪门大哥”身份进行革命活动。改组致公堂,洪门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孙中山成立的“兴中会”“同盟会”也是洪门组织,推翻清朝的黄花岗72人,有69人是“洪门”子弟,可见洪门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正如元朝的之下有明教自然清朝治下就有天地会。民国开国元勋大多有天地会背景,大清实为天地会所灭。洪门由明清时期的“天地会”演变而来现今以成立375多年。分支遍布美国,法国,南非,澳大利亚,越南等20多个国家。

西历1923年10月10日,也就是辛亥起事纪念的日子,致公堂总部在旧金山召开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由旧金山洪门致公堂发起,决定组织致公党,通过《党纲草案》,陈炯明首任该党总理。

中华民族致公党创建于西历2000年1月,原名中国台湾致公党,前身是汉人华侨社团洪门发起的海外组织。下设中华致公文化总会与汉民族致公洪门天地会.

无论是大陆的天地会,还是哥老会、袍哥和青红帮、汉留,还是海外的洪门,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长期活动在民间,甚至在盐道、漕运、河运、马帮等行当里,起着组织主导的作用,有的还与官府有联系。在这些组织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章、礼义、奖惩等制度。他们各自有一套专用的隐语和手势,称为“切口”。这种隐语和手势一方面作秘密联络之暗号,另一方面也加强其组织内部的向心力。

作者张效雄,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1977级学生。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湖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新闻阅评专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随笔集《蓉园笔记》,论文集《新闻文化随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