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德天教授:慢性肾脏病新视角——微生物组与肾脏健康

 浪迹天涯soyxqc 2024-04-07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李德天教授

新生儿出生之后,会直接接触来自母体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同时这些微生物会快速地在婴儿体内定植。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人体与微生物之间不断发生各种相互作用,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二大脑,会影响我们的胃口、心情甚至胖瘦。80%的微生物都集中在肠道。肠道菌群分为三类,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为代表的益生菌、以阴沟肠杆菌为代表的有害菌以及人畜无害的中性菌。无毒、无害、非致病性耗氧微生物暂时在肠道内定植,使局部环境氧分子浓度降低,营造适合正常肠道优势菌群——厌氧菌生长的微环境,促进厌氧菌的生长,最终恢复正常的微生态平衡。

人体体表/体腔菌群种类达500余种,数量达100万亿个,重量约1271 g,相当于肝脏重量的99.9%,是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为主的专性厌氧菌。其中,0.1%是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的兼性厌氧菌。肠道正常菌群具有促进微生态平衡及保护宿主健康的作用,具体生理功能如下:(1)代谢与营养吸收。(2)胃肠免疫屏障。(3)生物化学屏障。(4)维持内环境稳定。(5)生物拮抗作用。(6)抑癌作用。

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排斥。正常微生物群具有以下特点:(1)可形成生物屏障,防止外籍菌侵入。(2)降低肠道微环境pH,从而抑制外籍菌生长。(3)营养争夺占优势,限制外籍菌生长繁殖。(4)产生类抗生素物质,抑制、杀伤外籍菌。

图片

慢性肾脏病(CKD)时
肠道微环境的变化与危害


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生的多种尿毒症毒素可通过肠道入血,经由肾脏排出。但CKD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尿毒症毒素积聚。而尿毒症毒素又可影响肠道微生物和肠壁完整性,影响毒素的产生和炎症状态,增加CKD的全身并发症和病死率。CKD时微生物组学发生变化,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表1),导致肠源性尿毒症毒素增多,如硫酸吲哚酚、氧化三甲胺。

表1 CKD时肠道菌群的变化

图片

CKD和肠道菌群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肾功能,CKD对肠道微生物谱也有很大的影响,肠道微生物谱又对尿毒症毒素的水平非常敏感。CKD患者体液中尿素浓度升高导致其扩散到肠腔,被尿素酶转化为氨,最后水解为氢氧化铵。氢氧化铵可作用于连接蛋白,破坏上皮屏障。受损的上皮屏障导致细菌、毒素进入循环,从而引发恶性循环,加剧CKD的进展。CKD时由于医源性原因和尿毒症,可引起菌群失调,可直接导致尿毒症毒素增加。

此外,由于肾脏排泄减少,肾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增加了这些毒素在循环中的浓度。这种恶性循环使CKD恶化,并导致包括胰岛素抵抗、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失调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合并症。尿毒症毒素促进活性氧的形成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失衡,导致氧化应激过多。活性氧增加可诱导炎症、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化,加速CKD进展。

图片

CKD肠道微环境失衡的处理


1.改变饮食成分

可以改善CK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尿毒症毒素水平,或恢复CKD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地中海饮食、极低蛋白饮食可补充营养;高抗性淀粉饮食可补充短链脂肪酸。 

2.补充益生菌

益生元、益生菌和共生菌可通过选择性增加结肠内的糖水解菌(消化膳食纤维)和减少蛋白水解菌(蛋白质和氨基酸发酵菌)来减少尿毒症毒素的生成。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与致病菌竞争黏附位点,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刺激肠黏膜产生抗炎细胞因子以提高肠道免疫性能;改善肠黏膜细胞紧密连接,提高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强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改善肠道黏膜局部和系统免疫功能。益生元是一种不可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选择性发酵,使胃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或活性发生特定变化。在CKD大鼠模型中,富含抗性淀粉的饮食可延缓CKD的进展,并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

益生元、益生菌和共生菌为CKD相关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可能在延缓CKD进展和预防相关并发症(如死亡和心血管风险)方面发挥作用。

3.洗涤菌群移植

洗涤菌群移植可改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该方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毒性代谢产物的排泄,改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为治疗CKD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4.其他方法 

改善CK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其他方法如下:(1)使用吸附剂或磷酸盐结合剂AS-120/司维拉姆。(2)强化透析来提高尿毒症毒素清除率。(3)进行中药治疗,利用白蛋白结合置换器等方式抑制肠源性毒素的来源。

整理自CSN2023专题报告

编辑:黄瑞

审校:武多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