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下大单元教案】明清大单元学习2——日月重开汉家天:第14课明朝的统治

 2初中历史教研 2024-04-07 发布于陕西
【七下大单元教案】明清大单元学习2
日月重开汉家天: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单元分析与大单元设计建议】
明清时期的时代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主题和内容都很明确,就是明朝和清朝在政治上强化皇权,通过多种措施对边疆实行有效管辖,巩固发展大一统,同时也涉及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中外交流;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封建王朝末期潜藏的社会危机,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上的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因为思想的钳制,创新能力逐渐降低,因为闭关锁国,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开始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对于明清时期,如果以单元主题来统摄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内容与主题的结合不够明确,所以不如以时期统摄教学内容,即把本单元的8课内容按照“明朝”与“清朝”两个时期进行划分,与明朝相关的4节课,与清朝相关的4节课,衔接二者的正是17课中的“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在进行大单元整合学习时,建议按照先政治、后经济、接着科技文化、最后对外关系等大概念,对教材内容进行再次整合,紧扣时代特征,完成明清时期的大单元学习,并为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做好铺垫与衔接。
简单规划如下:明朝时期:14课-政治,14+16课-经济+建筑,16课-科技文艺,15课-对外关系,17课-灭亡;清朝时期:17+18+20课-政治(集权统治篇),18课-政治(边疆管辖篇),19课-经济,21课-文艺,19+20课-危机。
【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2022新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素养目标:时空观念:知道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通过观察《明朝形势图(1433年)》,获取明朝疆域信息。
史料实证:通过《明史》等史料了解元朝末年统治的腐朽和明朝的建立。   
历史解释:掌握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和影响,通过学习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理解八股取士的危害。
【大单元教学目标】
2022新课标要求如下: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在进行大单元学习时,建议在时期划分为“明朝”和“清朝”的大前提下,按照政治(中央集权+边疆管辖)、经济、科技文艺、中外交流、灭亡(危机)等模块,重新分解整合内容。
在学习明清政治时着重展现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引导学生了解君主专制的强化措施,探究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在完成政治模块的中央集权篇后,着重带领学生学习政治中的边疆管辖篇,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整合中国古代对新疆、西藏、台湾等地的交流管辖史,引导学生掌握清朝对边疆的有效管辖,重点理解清朝在巩固和发展多民族统一国家方面的贡献。
在学习明清经济时,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探究经济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在学习明清科技文艺时,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艺科技成就,知道这一时期出现的科技著作、四大名著等代表性作品,掌握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外交流时,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展示中外交流中的和平交往,通过戚继光抗倭展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者的英勇,通过葡萄牙攫取澳门这一历史管中窥豹,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世界变化,理解后面清朝闭关锁国孕育出了危机,进而导致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为八年级下册的学习做好衔接铺垫。    
【大单元学习规划】
计划用12个课时完成本单元的大单元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其中第1课时为大单元学习导言,不建议跳过,我认为大单元教学的前提,就是要在开始学习前,尝试培养学生对大单元大概念的认知,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大单元学习规划和课件标题,展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温故知新,通过回顾元朝的“四等人制”及其影响,承上启下地从上单元的宋元时期过渡到本单元的明清时期,以14课序言为载体,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开始本节的学习。    
在宋元时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实现了大一统,加快了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一个新的民族——()族开始形成。但是,元朝也有自己的严重问题,其中在民族政策上,他们实行了(人分四等【四等人制】)的民族歧视政策,这引发了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今天就让我们正式开始明清时期的学习,首先了解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与统治……
二、新课讲授
知新学习一:明朝的建立(日月重开汉家天)
师:设置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6页,了解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
生:阅读教材,自学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完成导学案的【任务一】。
师:从元朝的统治腐朽入手,带领学生一步步梳理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
生:学习了解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对比导学案中的表格。
师:通过《明朝那些事儿》的动画和《明史—太祖纪》中的记载,展示元朝末年的政治腐败。    
生:通过动画和史料,真切了解元朝末年统治的腐朽。
师:通过《明史—太祖纪》和课本中的明朝形势图(1433),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明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和疆域特点。
生:了解明朝的疆域。
知新学习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师:关于此段内容的学习,采取沉浸式历史剧的形式,通过采访大明太祖朱元璋的形式,在双方对话中,把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举措一一展现。
生:阅读教材和导学案,通过在导学案中补全采访对话的形式,学习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具体对话见导学案,不再插入)
师:完成强化皇权的学习后,通过列思维导图(导学案展现形式为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巩固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生:总结巩固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填写导学案中的表格。
师:展示课本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明太祖强化皇权的特点影响。    
生:分组讨论,分析总结明太祖强化皇权的特点,思考这些措施的影响。
师:通过教材正文、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向学生展示明太祖强化皇权的后续,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发展变革的道理。
生:通过史料了解明朝政治的后续发展,引以为戒,明白发展变革的道理。
知新学习三:科举制的变迁和明朝科举的变化
师:首先通过设问温故,引导学生回顾科举制的变迁。
(1)是谁初步创立了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杨坚
(2)谁在位时期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隋炀帝杨广
(3)科举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进士科的创立
(4)回顾科举制的影响,完成下列表格。
科举制的特点
科举制的影响
选拔看才能,通过考试选拔,
不限制参加考试者的门第
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应试者为参加科举而好好学习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参加了科举考试,那就是朝廷选拔的人,自然要为政府服务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后世:科举制真太好用,
我们也要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制成为历代选官的主要制度,延续1300年
(5)唐朝对科举制改革贡献比较大的两个皇帝分别是谁,各有什么贡献?
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和一代女皇武则天。
贡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最重要;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制度。
(6)宋代改革发展科举制与什么政策有关?
重文轻武
(7)宋代改革发展科举制的表现?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8)宋代发展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创读书氛围浓厚,社会文化素养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生:通过设问与回答的形式,温习科举制的变迁,完成导学案的【任务三】。
师:完成温习后,结合明朝的文化特点与政治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明朝科举制的变化。
生:从明朝的政治特点和思想文化方面入手,了解明朝科举制的变化和影响。
背景——明朝的思想文化特点:
尊孔崇儒,尤其尊崇朱熹
变化——明朝政治文化对科举的影响:
(1)考试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限制了考题的内容来源    
(2)标准答案必须以朱熹的为准——限制了考查的思考方向
(3)不能自己随意发挥——限制了考生的理解与创新
变化——明朝科举制的特点与缺点:
明朝科举的显著特点是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新。让应试的人只知道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
三、总结与练习
总结挖空回顾
师:补全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最后一个拼图——科举钳制思想。
生:通过思维导图建立起结构化认知,从地方、中央、军事、监察、科举等方面了解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完成【任务二】强化皇权中的总结表格。
本节课的学习到此便告一段落了,在这节课中,我们了解了元朝的灭亡原因是(政治腐败),知道了明朝建立于(1368)年,建立者是(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因此,为了加强皇权,他在地方上设(三司)以分散行省权力,还分封诸子为藩王镇守各地。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的(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在军事上,明太祖朱元璋与宋太祖赵匡胤的方式类似,分离了(调兵权)和(统兵权),把原来负责(统兵)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让兵部掌管(调兵)和武官任命,使得(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在监察上,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成祖时期又设立了(东厂),成为皇帝监控百官和百姓的耳目爪牙,加强了皇权。    
在科举上,明朝科举的突出特点是(八股取士),即考试内容固定,答题形式固定。考试内容出自(四书五经),考生不得自由发挥,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以(八股文)的形式作答。这样的科举考试形式(扼杀)创新,(牵制)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强化)了皇权。
通过在政治、军事、监察、科举上的一系列措施,君主专制大为加强,使皇权高度集中。
练习巩固:
1.(2022·广西百色·3)“废中书,罢丞相”“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八股取士”。上述历史事件均发生在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2022·山东日照·5)明太祖朱元璋对中央、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下列机构在改革后得以保留的是
A.行中书省      
B.厂卫           
C.六部          
D.丞相
3-1.(2022·甘肃金昌·8)《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示相”的目的是
A.精简官僚机构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3-2.(2021·湖北黄冈孝感咸宁·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上述变化实质是
A.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B.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C.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4.(2021·山东济南·6)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文字狱的迭兴                     
D.军机处的设立
5.(2022·天津·6)随着科举考试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2021·山东菏泽·6)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下图“?”处的内容应是
A.设立三司      
B.设立厂卫      
C.八股取士     
D.废除丞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