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⑦《离娄下》: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三个石头读书 2024-04-08 发布于广东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 《孟子·离娄下》    

相关文章:

出自于《离娄下》的名言、成语有:赤子之心、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延续上一篇《孟子·离娄上》,孟子继续讲故事,甚至在最后一篇还讲了一个类似寓言的《齐国人有一妻一妾》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既生动,又富含哲理,深谙写作艺术的精髓。

1

惠而不知其政

子产主持郑国的国政,用自己乘坐的马车帮助行人渡河,看似惠及百姓,实则不务正业,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本末倒置。

孟子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他对于为政之道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为政者,应该通过长期的、系统的政策来改善民生,而不是仅仅依靠一时的、个别的善举。

学习过《时间管理》课程或方法的人应该知道,一个人,根据自己承担的角色,应该将最多的时间分配给去实现最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二象限),才是最高效的管理行为。如果总是在做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成为救火英雄,不如在平时夯实基础、做得扎实,未雨绸缪。

用现在网红的话来讲,就是: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人生也好,工作也好,心里有个全盘的规划,空间上远近兼顾,时间上长短兼顾,所谓“不泄迩,不忘远”,才可能行稳致远。

这样的人,在一个团队里,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往往会成为中流砥柱。

在公司、在部门做主管的人,在政府机构担任公职的人,都应该时刻问问自己:我,有没有“惠而不知其政”?

2

中也养不中

原文: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意思是说,作为贤父贤兄,有责任教化、教育那些“不中”或“不才”的后辈。

这里的中,不是中等,是中和之道,是古典德行的至高境界。

读《中庸》的时候,记得南怀瑾说“中庸”的“中”,应该用河南话来读,就显出它的本来意思了,你就不会误解“中庸”的“中”为“中间”的“中”了。

挺有趣,看到这句“中也养不中”,脑子里蹦出河南话“中”、“不中”的念法,这句话的原意,似乎一下子就懂了。

3

水之德
儒家和道家看“水”的不同视角

我们都知道,道家对“水”推崇备至,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柔弱胜刚强”。

而孔子从水流中看到的,是时光的流逝,是生命的不可追,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而孟子在《离娄下》中,列出了水的四点美德:

1)源泉混混:水流滚滚而来,是有源头的,凡事要重本源。

2)不舍昼夜:这是激励人一生向上,精进不已,自强不息。

3)盈科而后进:科就是坑、洼地,从源泉涌出的细流,日夜不休,留到任何一个坑坑洼洼,都会将之填满,直至溢出,再继续向前奔流。这是说,君子也是一样,要领悟人生是无从逃避的,也无从取巧,要保持沉静之心,有不足便补齐,有余力方精进。香港有个电信运营商叫PCCW电信盈科,其品牌名称就源于这里。

4)放乎四海:君子的目标就是星辰大海,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君子的志向,所谓“先立乎其大志”是也。

同样是水,道家看的是对立统一、通透智慧;儒家看的是积极进取、催人奋发。

4

《诗经》和《春秋》

这一节讲述很精彩。

作者借着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展开到《诗经》和《春秋》的关系。

《诗经》分风、雅、颂。那什么是风、雅、颂?

风,涉及一个诸侯国范围内的事情,所以有十五国风。

雅,涉及整个天下的事情,也就是王政,政事有大小所以有小雅、大雅。

颂,则涉及人和神的关系,类似宗教祭祀相关的事体。

所谓《诗》亡,就是说周天子对诸侯不再有约束力,天子也不再派官员到各地乘车去采集诗歌了,所以孔子写了《春秋》。

注意《春秋》是不同于各诸侯国的史书的,《春秋》有褒贬,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即“有义”。这是《春秋》重新倡导王政、重新唤醒仁义的意义所在。

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是孔子的首创。

5

两可之间

人总是会遇到进退维谷,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困境(英文叫Dilemma)。

这种情况怎么办?

孟子给出了三种情形下的建议: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 可以拿取,也可以不拿取时,拿取了有损廉洁;

  • 可以给与,也可以不给与时,如果轻易地给予了,那么这种行为可能并不能真正体现恩惠的价值,甚至可能让人误解恩惠的本质,从而损害了真正的恩惠;

  • 可以死,可以不死时,一味以死为勇,反而损伤了“勇”这个催人奋进的力量。

勇,分为“血气之勇”和“道德之勇”。

战国时期,豪侠之徒轻掷生死,圣人君子忍辱负重,前者为小勇,后者为大勇。

照此来看,我的理解,如果按照儒家的标准,屈原投江,不算“大勇”。

6

修身心法

孟子描述君子如何修身的心法,纵横捭阖,气势磅礴。

以仁存心,在此世就不会感到孤独;以礼存心,就知晓万物在相似相通之后,仍然有所差别,对差别,要有敬畏,要有欣赏。

存心,跟现在我们常说的略含贬义的“存心”不同,就是有个东西,时时刻刻要放在心上。

你觉得自己再“爱”、再“敬”,可遇到不好的人,怎么办?孟子说,“君子必自反”,先要反省自己有无问题,“先求诸己”。

但是这个反省并不是迂腐的,反省也是有限度的。

如果认真反省自己的缺失之后,依旧遭受恶意,那对方就是“妄人”,君子就不再值得和对方计较。

更多的眼光和精力,应该放在人生大道、社会公正和个人修养的持续关注和追求上面,这些妄人的干扰,或者一时一刻的困难,就只是一朝之患,不足为惧,此所谓“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既是儒家士子心无旁骛的高远志向,也是面对人生际遇起伏的修身心法。

这句话,值得仔细品味。

三个石头

2024.4.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