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百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3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4-08 发布于山东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曹禺剧作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在中国人民中获得盛誉,而且在世界人民中找到了广泛的知音。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剧作家。21世纪以来,我国的曹禺研究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态势展开,研究的领域在不断地向新的方向拓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曹禺研究纵深发展,还必须同曹禺剧作的演出紧密相连。

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上,一位剧作家的历史地位不是靠权力造就的,更不是靠媒体吹捧出来的,而是由他的剧作的生命力决定的。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已经去世400多年,然而人们仍然缅怀他,研究他,是因为他的作品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在中国话剧百年发展史上,就剧作演出生命力、影响力的旺盛而言,曹禺剧作是“独一无二”的。

剧本的生命在于演出。20世纪西方“莎学”家早已认识到,研究莎士比亚,如果要想充分理解他的话,就应该首先从他为自己选择的环境——剧院——出发去接近他。曹禺是一位十分熟悉舞台的剧作家,有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尽管他的剧作有着很强的文学性,但他首先是为演出而创作的。他进行剧本创作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舞台上相应的戏剧场面来,就会把自己对舞台表现的要求鲜明地贯彻到文本中去。因此,研究曹禺剧作,如果只停留在文本中,就仅仅是只研究了一半,并且是很不够的一半。

要将曹禺研究、曹禺艺术的弘扬同曹禺剧作的广泛演出结合起来,还要提倡曹禺剧作演出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在人类文化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越是杰出的作家、翻译家,便越不会简单地停留在最初的艺术形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不断以多种艺术形式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在中外舞台上以各种形式获得广泛传播,便是一个明证。曹禺的剧作不仅以原有的话剧形式在舞台上历演不衰,而且被改编成歌剧、舞剧、电影、曲艺等多种演出形式,活跃在天南地北各个不同的舞台上。

除了正规的大剧场演出,我们还应该鼓励业余的,以及重视艺术本体简朴而又认真的曹禺剧作演出。莎士比亚剧作无疑是艺术的经典,但国外莎剧演出的形式却是多样的,既有豪华的大歌剧演出,也有十分简朴而灵动的演出。

弘扬曹禺艺术,弘扬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文化瑰宝,有利于我们创作出文质兼美的优秀剧作,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高峰,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和繁荣。

(摘编自曹树钧《传承曹禺艺术创造新时代艺术高峰》)

材料二:

戏曲艺术是美的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中央办公厅中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如何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戏为根。

发展和繁荣戏曲艺术,人才是根本。要重视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首先,要重视培养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因为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无“角儿”则无戏。一个好演员能带动一个剧团的发展,甚至能带动一个剧种的发展,进而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培养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虽然不易,但对于戏曲传承和繁荣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要建立和健全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既注重名家、名角的打造,又注重创作、市场经营等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努力构建层次结构科学合理、专业设置配套齐全的现代戏曲人才培养格局。最后,还要抓好戏曲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建立人才基地、设立培训班等途径,做好“传帮带”,为剧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给青年人创造更多登上大舞台的机会,让他们得到足够的锻炼,从而让戏曲事业后继有人、健康发展。

除了“出人”,“出戏”也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必然要求。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在戏曲舞台上,许多精品老戏久演不衰,百看不厌,这充分说明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传承、保护戏曲要尊重传统,尊重戏曲艺术的根本规律和根本特点,保留戏曲艺术的精华,让观众体味戏曲的意蕴深远、含蓄隽永。与此同时,戏曲艺术还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下、聚焦现实,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只有打造越来越多顺应时代变化,同时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精品剧目,使戏曲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戏曲、爱上戏曲。

我国戏曲艺术来自民间,扎根于社会,群众基础广泛而深厚。这就要求新时代戏曲艺术工作者既要技艺精湛,创作精品,能登上“大雅之堂”;又要不忘初心,深入群众,将优秀的戏曲文化送到田间地头。只有让戏曲深入乡村、走进校园,切实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普及和弘扬。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邂逅新媒体,传统戏曲艺术和基层院团更需要主动出击,与时代同步,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要多开拓线下剧场,又要积极进军网络市场,通过新媒体把戏曲艺术奉献给各地群众,满足戏迷需求。

(摘编自刘莉沙《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被马克思赞誉的莎士比亚已经去世400多年,但是人们仍然缅怀和研究他,这使得他的作品一直活跃在舞台上。

B.曹禺的剧作首先是为演出而创作的,他会把自己对舞台表现的要求贯彻到文本中去,其剧作的文学性显得不强。

C.曹禺的剧作以话剧、歌剧、舞剧等多种形式演出,可见中国自古至今的戏剧作品都适宜进行任意形式的改编。

D.戏曲表演领军人才的培养值得重视,一个好演员能带动一个剧团甚至一个剧种的发展,进而为戏曲艺术做出贡献。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研究曹禺剧作只停留在文本中是不够的,应与曹禺剧作的演出结合起来,而曹禺剧作的演出可以用多种艺术形式更广泛地传播。

B.除了正规的大剧场演出,我们还应重视简朴而又认真的曹禺剧作演出。其实,业余而简朴的演出比豪华而正规的演出效果更好。

C.发展和繁荣戏曲艺术,要重视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给青年人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得到足够的锻炼,让戏曲事业后继有人。

D.传承、保护戏曲要尊重传统,尊重戏曲艺术的根本规律和根本特点,戏曲艺术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反映人民生活,要具有人民情怀。

3.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短语)的相关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独一无二”,这里指在中国话剧百年发展史上,没有可以与曹禺剧作演出生命力、影响力的旺盛相比的。

B.“出人”,这里指发展和繁荣戏曲艺术要建立和健全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人才,“出人”与“出戏”构成对比。

C.“大雅之堂”,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这里指新时代戏曲艺术工作者要有精湛的技艺,能够创作出精品。

D.“两条腿”,这里指传统戏曲艺术和基层院团既要多开拓线下剧场,又要积极进军网络市场,来满足戏迷需求。

4.材料二阐述的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举措对文艺的发展具有普遍借鉴意义,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借鉴意义的一项是( )(3分)

A.注重文艺创作、市场经营等各方面人才的培养。

B.积极运用新媒体,让文艺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C.经典和精品能长盛不衰,深得群众喜爱和好评。

D.要让文艺扎根基层,走进校园,广泛深入群众。

5.两则材料都涉及戏剧(戏曲)艺术,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想念地坛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和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①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着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着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那安静,如今想来,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一个无措的灵魂,不期而至竟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点。

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②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也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的。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

《写作的零度》,其汉译本实在是有些磕磕绊绊,一些段落只好猜读,或难免还有误解。我不是学者,读不了罗兰·巴特的法文原著。是这题目先吸引了我,这五个字,已经契合了我的心意。在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譬如那一条蛇的诱惑,以及自古而今对生命意义不息的询问。譬如那两片无花果叶的遮蔽,以及人类以爱情的名义、自古而今的相互寻找。譬如上帝对亚当和夏娃的惩罚,以及万千心魂自古而今所祈盼着的团圆。

“写作的零度”,当然不是说清高到不必理睬纷繁的实际生活,洁癖到把变迁的历史虚无得干净,只在形而上寻求生命的解答。不是的。但生活的谜面变化多端,谜底却似亘古不变,缤纷错乱的现实之网终难免编织进四顾迷茫,从而编织到形而上的询问。人太容易在实际中走失,驻足于路上的奇观美景而忘了原本是要去哪儿。零度,这个词真用得好,我愿意它不期然地还有着如下两种意思:一是说生命本无意义,零嘛,本来什么都没有;二是说,可平白无故地生命他来了,是何用意?虚位以待,来向你要求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荒诞感,正就是这样的要求。所以要看重荒诞,要善待它。不信等着瞧,无论何时何地,必都是这荒诞领你回到最初的眺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可以玩味的是,这排名之妙,商界倒比文坛还要醒悟得晚些。

这又让我想起我曾经写过的那个可怕的孩子。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他凭什么让人害怕?他有一种天赋的诡诈——只要把周围的孩子经常地排一排座次,他凭空地就有了权力。“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第十跟谁好”和“我不跟谁好”,于是,欢欣者欢欣地追随他,苦闷者苦闷着还是去追随他。我记得,那是我很长一段童年时光中恐惧的来源,是我的一次写作的零度。生命的恐惧或疑难,在原本干干净净的眺望中忽而向我要求着计谋。

零度,并不止有一次。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一次次回到那儿正如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看看,你到底是要去哪儿?是否已经偏离亚当和夏娃相互寻找的方向?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当然还有阿谀。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再看那些老柏树,历经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我曾注意过它们的坚强,但在想念里,我看见万物的美德更在于柔弱。

我曾写过“设若有一位园神”这样的话,现在想,就是那些老柏树吧。千百年中,它们看风看雨,看日行月走人世更迭,浓荫中唯供奉了所有的记忆,随时提醒着你悠远的梦想。

但要是“爱”也喧嚣,“美”也招摇,“真诚”沦为一句时髦的广告,那怎么办?唯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人一活脱便要嚣张,天生的这么一种动物。这动物适合在地坛放养些时日——我是说当年的地坛。

回望地坛,回望它的安静,想念中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重新铺开一张纸吧。写,真是个办法,油然地通向着安静。写,这形式,注定是个人的,容易撞见诚实,容易被诚实揪住不放,容易在市场之外遭遇心中的阴暗,在自以为是时回归零度。把一切污浊、畸形、歧路,重新放回到那儿去检查,勿使伪劣的心魂流布。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2002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我”摇着轮椅,一次次地投靠地坛,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我”感觉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B.“我”在地坛中成年累月地走,“我”觉得有些东西最好是写下来,“我”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我”感觉写作是一条路。

C.“我”认为写作要是爱上了排名等,就不必谴责“霸权”,“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而商界对排名之妙醒悟得晚。

D.地坛曾很安静,是“我”的身心栖息之处;后来地坛变了,只能想念:在对比中主要表达了“我”对地坛变化的悲伤。

7.关于文中“零度”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通过读书知道了“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

B.“我”认为“零度”这个词用得好,“零度”一是说生命本无意义,二是说平白无故地生命来了,前者比后者更充满了荒诞。

C.“我”认为“零度”不止有一次,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D.“我”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和阿谀,像地坛一样安静,像老柏树一样历经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

8.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语句。(5分)

9.文章标题“想念地坛”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辛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删改)

材料二:

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注]①剸:专擅,统领。②孝惠:刘盈,汉高祖与吕后之子,高祖驾崩后继位,谥号汉惠帝,又称孝惠帝。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计户转漕A给军B汉王C数失军D遁去E何常兴F关中卒G辄H补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稷,指土神和谷神,也可用来代指国家,文中加点处的“社稷”就指土神和谷神。

B.“何素不与曹参相能”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意义相同。

C.“毋为势家所夺”与“手之所触”(《庖丁解牛》)两句中的“所”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D.太史公,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是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这里指《史记》作者司马迁。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何得到了秦朝的图册文书档案,这使沛公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情况和人们痛恨忧苦的事情。

B.汉王与诸侯攻打楚军时,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萧何经常上奏,汉王许可的就去执行,事事等着汉王的许可才做。

C.汉王即帝位,按照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秋认为萧何应当第一。皇上让萧何位居第一,恩赐他佩剑穿鞋上殿。

D.太史公说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的情况,顺应历史潮流,给他们除旧更新,其地位冠盖群臣。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4分)

(2)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4分)

14.萧何辅佐沛公(高祖)和孝惠帝时一向廉洁自律,这两则材料都有所体现。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江城子 苏轼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①朱康叔:朱寿昌,字康叔,时任鄂州(今武汉)太守。②檐:屋檐。③青帘:酒帘,古时酒店外挂的幌子。④厌厌:安静,和悦。⑤水晶盐:透明如水晶的盐,这里指代酒肴。李白诗中有“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城子”是词牌名;“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点明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内容。

B.前一日黄昏下着细雨,次日清晨词人醒来,发现大雪差不多快要和屋檐齐平了。

C.“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描绘了雪后的情景,雪把江边酒馆的酒旗都盖住了。

D.虽然人生和雪花一样飘忽不定,但词人相信自己和雪花一样可爱,不惧被嫌弃。

16.苏轼说:“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此以寄之。”这首词的上、下阕是如何体现“怀”与“念”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人不是天生就懂得知识和道理,每个人都会有疑惑。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谦虚地说自己对于“礼乐治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孔子不认为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而认为公西华能做大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细雨淅沥的时节,有一次我误打误撞地走进了深山。抬头一望,群山之巅灰色的天空滚涌着黑色的云翳,山峦上是被雨雾湿透的,一眼望不到边的森林,如黛如墨……刹那间,我眼前一片灰蒙蒙。忽然,头顶上裂出一道亮光。我抬头仰视,天穹与群山似乎正在亲昵,也就在那一瞬间,霞光万千从云霭中透射了出来。阳光恰逢雨露,天穹豁然,次第开朗、辽阔,   ①   的光影绚丽夺目,我看得   ②   ,完全抛掉了内心的阴沉……

这时候阳光明媚。(A)雨丝透过云层泄下,千万缕银丝漫空飘洒。阳光和雨丝就这样相互交织、蒸腾。(B)阳光照亮了雨丝,晶莹剔透;雨丝伴随着阳光,光怪陆离。雨里有太阳的颜色,太阳里又有雨的光亮。好像无数根银针……淅淅沥沥的太阳雨里,一些植物发出“嘎巴嘎巴”清脆的拔节声。泥土清香里,蘑菇撑开了春天的小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同样是写雨丝和阳光,画横线的两处句子句式明显不同,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看鸽是这样的:把鸽拿在左手中,拢着鸽的翅与腿,用右手去托一托鸽的胸。鸽在此时,如瞪眼,即是公;眨眼的,即是母。头大的是公,   ①   。除辨别公母,鸽在手中也能觉出挺拔与否。

看完了头部,要用手捋一捋鸽翅,看翅活动与否,有力没有,与是否有伤——有的鸽是被弩弹打过而翅子僵硬不灵的。对于峰、尾,都要吹一吹,细看看,恐怕是假的。都看好了,才讲价钱。半日之中,鸽受罪不少。所以真正的好鸽,如在鸽市上去卖,便放在笼内,只准看,不准动手。这显得硬气,可是鸽子的身份得真高;假如弄只破鸽而这么办,必会被人当作笑话。还有,好鸽保养得好,身上有一层白霜,像葡萄霜儿那样好看,经手一摸,便把霜儿蹭了去,所以   ②   。可是好鸽上市,即使不许人动手摸,在笼中究竟要受损失,尾巴是最易磨坏的。所以要出手好鸽往往就把买主请到家中来看,   ③   。因此,鸽市上实在见不着什么值钱的鸽子。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篇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下列选项中的“笑话”,与文中加点的“笑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他之所以脸红,原因很简单,他怕一对老年人笑话他袒护老婆。

B.他也讲了一个法国人的笑话,还模仿那法国人的腔调表演了一段。

C.这次的表演很重要,咱们要不做好准备,就可能在台上闹出笑话。

D.你说的话真让人笑话,哪个要你的田?那几亩田地能值几个钱!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告诉我们宇宙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要效法和遵循自然规律。屠呦呦团队利用青蒿素研制药物,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很多优点,都充分尊重和利用了规律。

《庄子·庖丁解牛》中讲文惠君感叹并惊讶“(庖丁)技盖至此乎”,庖丁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依乎天理”。庖丁解牛的智慧具有普遍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项,因果颠倒,原文是“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已经去世400多年,然而人们仍然缅怀他,研究他,是因为他的作品一直活跃在舞台上”。B项,“其剧作的文学性显得不强”不合文意,原文是“尽管他的剧作有着很强的文学性,但他首先是为演出而创作的⋯⋯就会把自己对舞台表现的要求鲜明地贯彻到文本中去”。C项,“可见中国自古至今的戏剧作品都适宜进行任意形式的改编”说法绝对)

2.B(“业余而简朴的演出比豪华而正规的演出效果更好”于文无据,原文没有涉及这样的效果比较)

3.B(“'出人’与'出戏’构成对比”分析不当,二者不构成对比)

4.C(“经典和精品能长盛不衰,深得群众喜爱和好评”是谈文艺经典和精品的生命力和效果的,不属于材料二阐述的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举措的借鉴意义)

5.①材料一侧重阐述要将曹禺研究、曹禺艺术的弘扬同曹禺剧作的广泛演出结合起来,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高峰,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和繁荣。②材料二侧重阐述要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戏为根,还要深入群众,学会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6.D(“主要表达了'我’对地坛变化的悲伤”分析不当,应是“主要表达了'我’的一些思考”)

7.B(“前者比后者更充满了荒诞”分析不当,二者没有这样的比较,原文是“二是说,可平白无故地生命他来了,是何用意?虚位以待,来向你要求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荒诞感,正就是这样的要求。所以要看重荒诞,要善待它。不信等着瞧,无论何时何地,必都是这荒诞领你回到最初的眺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

8.①运用对偶和拟人手法,写地坛里的暮鸦归来、雨燕吟唱、蜂飞蝶舞、草动虫鸣等,生动地描绘了地坛充满着生命活力。(2分)②运用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描绘了“我”当年在地坛里思考人生、寻找出路的祈求或怨叹的状态。(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9.①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安静而充满生命活力的地坛给予“我”启示,“我”在那里思考人生之路。②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和阿谀,历经风雨坎坷而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③想念地坛,就是守住精神家园。如今地坛已面目全非,“我”已不在地坛,但地坛在“我”,“我”会守住心中的地坛,守住精神家园。(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0.BEG[(原文标点)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11.C(两句中的“所”字用法和意义不同:前者是“为……所”用法,表被动;后者是“所+动词”用法,构成名词性短语,意为“……的地方”)

12.B(“事事等着汉王的许可才做”不合文意,依据原文“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可知,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适宜的方式施行,等汉王回来时奏报)

13.(1)虽然陛下多次丢失崤山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常常保全关中来等待陛下,这是万世的功劳。(“亡”“全”“也”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亡,丢失;全,保全;也,表示判断)

(2)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何如”“顿首”“恨”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何如,怎么样;顿首,叩头;恨,遗憾)

14.①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府库去瓜分金银丝帛等财物,而萧何先去收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和户籍簿并加以保存。(2分)②萧何购置的田地住宅必定处在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时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萧何,是沛县人。汉高祖刘邦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他。高祖做了亭长,萧何又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做了沛公,萧何曾经担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银丝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去收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和户籍簿加以保存。之所以沛公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情况,人们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图册文书档案。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的百姓),让他们供给军需粮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攻打楚军,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制定法令规约,建立宗宙、社稷、宫室、县邑,经常上奏,汉王许可的就去执行;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适宜的方式施行,等汉王回来时奏报。(萧何)还统计户籍人口并转运粮饷来供给军需,汉王多次损兵折将逃跑,萧何经常征发关中士卒,立即加以补充。汉王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萧何。汉五年,已经杀掉了项羽,汉王即帝位,按照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秋当时担任谒者,进言说:“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队没有现存的粮食,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饷,供给不缺。虽然陛下多次丢失崤山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常常保全关中来等待陛下,这是万世的功劳。现在即使没有曹参这样的人一百个,汉又能损失什么呢?汉的获得不一定非等待他们才能保全。为什么要以一旦之功加于万世之功之上呢!萧何应当第一,曹参排在其后。”皇上说:“好。”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让萧何(位居)第一,恩赐他佩剑穿鞋上殿,进入朝廷时不必小步快走。

材料二:

萧何一向不跟曹参和睦,到萧何病重时,孝惠皇帝亲自去探视相国病情,趁便问道:“您如果故去了,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萧何购置的田地住宅必定处在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时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他说:“我的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不贤能,可以不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取。”孝惠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

(太史公说)相国萧何在秦朝时仅是个文职小官吏,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等到汉室兴盛,仰仗帝王的余光,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这一情况,顺应历史潮流,给他们除旧更新。韩信、黥布等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更显得灿烂。他的地位为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

15.D(“但词人相信自己和雪花一样可爱,不惧被嫌弃”分析不当,应是“词人感慨雪花和人虽然都有可爱之处,但是仍遭到有些人的嫌弃”)

16.①上阕借景抒情,写词人想念友人。天气急速变化,白雪漫漫,词人在寒冷中独自坐着吟咏诗词,无人陪伴,寂寞难耐。词人想念友人朱寿昌,不知他现在情况如何。②下阕通过想象(虚写、对写法)写友人怀念自己。词人想象朱寿昌可能正宴请宾客,朱寿昌向东望去,想起词人。(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7.(1)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2)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3)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

18.①五彩缤纷(五颜六色)②如痴如醉(如醉如痴)(每处1分,如有符合语境的其他成语,也可给分。①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艳丽。②如痴如醉:形容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或陶醉)

19.示例:我仰视(抬头看),天穹与群山似乎正在亲昵,也就在那一瞬间,万千霞光从云霭中透射了出来。(每处错误修改正确得2分。如有其他修改方式,修改后无语病且不改变原意的可给分。原句有两处语病:①成分赘余,删去“抬头”或将“仰视”改为“看”;②语序不当,将“万千”放到“霞光”前面)

20.①(A)处句子是散句,灵动地表达出雨丝自由飘洒、与阳光互相交织的情状,语气舒缓,无单调、呆板之感。(2分)②(B)处句子是整句,将阳光与雨丝对举,前后构成了对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阳光与雨丝互相辉映的美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21.①头小的是母②不许动手摸③根本不到鸽市上去(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22.C(C项与文中加点的“笑话”都是名词,意为“供人当作笑料的事情”。A项,“笑话”是动词,意为“取笑,讥笑”。B项,“笑话”是名词,意为“能引人发笑的谈话或故事”。D项,“笑话”是动词,意为“取笑,讥笑”)

23.【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

材料第一段引用《老子》中的名句,告诉我们宇宙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要效法和遵循自然规律,并指出屠呦呦团队利用青蒿素研制药物,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很多优点,都充分尊重和利用了规律。材料第二段讲述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惠君感叹并惊讶“(庖丁)技盖至此乎”,庖丁回答说自己解剖牛的时候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遵循自然的规律,超过具体的操作技术;材料第二段还指出庖丁解牛的智慧具有普遍意义。材料引导我们从容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技艺(技巧)要建立在规律之上,尊重事物的自然规律,利用客观规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化繁为简,游刃有余。

参考立意:①利用事物的规律,解决问题;②技艺(技巧)要建立在规律之上;③道法自然,依乎天理;等等。

(二)写作任务和要求

1.确定立意

写作必须紧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立意不准确的,不能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

2.结合材料

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明确文体

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