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耄耋之年采茶人 | 2024茶山记5

 风在香 2024-04-08 发布于云南

每年春茶季,锣锅山有很大一部分茶都是杨妈妈采摘的。一大早,家人还没起床,她已经爬到锣锅山半山腰的茶园里,开始一天的采茶工作。

杨妈妈已是耄耋老人,按说早该好好休息,颐养天年。但这几年我每次到来,总能看到她挎着编织小袋,围绕一棵棵茶树采鲜叶,早出晚归,似乎不知疲倦。

趁着身子骨还硬朗,她想尽量为家里减省一些开支。古茶园的集中采制,前后也就半个月、最多二十天时间。茶树可不管你忙不忙,人手够不够,每日只管生长,因此达到标准后需及时采摘下树,不然就有发老的风险。

茶农一年的收入,春茶季占了很大比重。茶树发得好不好,他们会用“得吃”或“不得吃”来表述。天干之年,老天不赏饭,自然“不得吃”;正常年份,老天既赏饭,那就得把碗端紧了。

有古茶园的人家,通常需要请采茶工,每人一天的工费150元左右。锣锅山、蚂蟥谷茶树养得越来越高,同寨子的人不愿采摘。一则需要爬树采,危险;二则忙活一天,所获鲜叶也就四五公斤,怕主人说自己偷懒。因此这两年都是到其他村寨找的采茶工,早接晚送,中午十二点到两点准时休息,一分钟也不肯多采的。

锣锅山古茶园对老人还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她的嫁妆。滇南几大普洱茶区,少数民族居多,茶农人家闺女出嫁,慷慨的父母会挑选一块茶园作为嫁妆。茶已融入他们的血液,在父母看来,无论年景好坏,只要有茶在,便有一份依靠。

在上世纪那些特殊的时期,锣锅山古茶园曾被集中矮化过。这背后一方面有茶园增产的特殊时代因素,另一方面也和世代流传下来的茶树管养方式有关。在老人管理茶园的年代,父辈们教给她的管理方式就是定期砍树修枝,因为砍修过的茶树发芽早、产量大,并且便于采摘。

进入新世纪,年轻一代接手之后,开始意识到养树与茶叶品质之间的紧密关系。茶树养得一年比一年高,牺牲了发芽时间和一定的产量,换来品质的年年提升。

看到茶树发芽越来越迟,产量一年年降低,老人也会着急。但既是年轻人的管理方式,虽不完全理解,但也无声支持。

放养二十多年,茶树一年年长得更高,枝条一年年变得粗壮,老人自己却一年年老去。但只要还能爬得上锣锅山,拉得动长满芽叶的枝条,尽管一天只能采得有限的三四公斤鲜叶,便也要一年年采下去。

风在香 · 转山

2024年4月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