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学尚贤,勤政爱民——连平拔贡庄玉馨

 青元閣 2024-04-08 发布于广东

庄文艺

庄玉馨,字懿修,号兰圃,惠州府连平州人,清乾隆年间任湖北云梦知县,他在任上,兴学尚贤,力修学宫,廉政公勤,筑修隄垣,广开言路,革故鼎新,关心民生,接济百姓,受到民众的爱戴。他卸职离开云梦时,百姓依依不舍,攀辕泣送者数十里不绝。因政绩显著,惠泽于民,云梦士民将他事迹记录在了《云梦县志》中的名宦篇。

清乾隆元年(1735年),庄玉馨出生于惠州府连平州(今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径口村。祖父庄若倬,字云若,父庄而恺,字伯良,两代皆是饱读诗书之士,至玉馨一辈兄弟四人,亦是幼学成名,乡邻著闻,玉馨后以拔贡致仕,四弟玉岐则中式乾隆五十七年举人。从小在这优良门风的环境中成长,饱读圣贤之书的庄玉馨性格温文儒雅,为人谦和且乐善好施,时常接济困难之人,读书求学孜孜不倦,常常求教于名士而不远千里,时人对其皆赞赏有加。

乾隆三十年(1765年),适逢朝廷依例推选保送国子监的生员,久负盛名的庄玉馨便被连平州学推荐前往应试,该次选拔除了一般形式的考试外,还得经过广东学政亲自考察为人品行。庄玉馨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并获得了时任广东学政翁方纲的赏识,最终被选为当科“拔贡”,并保送至京城国子监修习。

“拔贡”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制度,主要用于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在清代,这种制度初定为每六年选拔一次,但到了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选拔一次。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文行兼优的人才,保送入京,这些人被称为“拔贡生”。在国子监肄业时再经过朝考,合格入选者可以根据成绩被授予不同的官职,如七品京官、知县或地方教职等。虽然拔贡生有区别于正科(乡试)考试的功名,其更像是一种特殊的身份,类似于现在的保送生或推荐生,其更像一场对于品学兼优之士的特设选拔。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在国子监肄业的庄玉馨通过了朝考,以优异成绩由礼部推举引见,同年六月经吏部拣选,授职教谕(正八品),赴任广东合浦县(今广西合浦县)。

合浦县学宫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庄玉馨返回广东合浦县任职,初任教谕的他便勤于政事,鼓励教育、开课授业,得到县、府等上级的赏识和学子的赞许。教谕五年任满便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调任儋州,授职州学正。

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清代隶属广东琼州府,地处海南岛西北部,与大陆隔海相望,自古以来是为谪官寓流之地,为中原文人士子之所惧。而庄玉馨却并不以为意,反倒是增添了一股展示理想抱负的决心。他曾在《赴儋州》一诗中写到“皆闻海遥无尽处,岂知东坡开先文”,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庄玉馨以诗明志,效仿当年贬官海南的苏东坡,决心走出仕途上的一条充满挑战之路。    

儋州学宫大成殿

在儋州任职期间,庄玉馨昃食宵衣、知人善任,一如既往的专注于教育事业,主持了修缮州学宫,兴办书院、义学,同时关注和帮助贫困学子的生活学习。在他担任儋州学正期间,儋州文风鼎秀,两科乡试州学就出了四名举人,其中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甲午一科就有三人同登桂榜,是为儋州乡科史上之最。

庄玉馨在吏部的履历单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在儋州任职学正已达九年的庄玉馨向吏部提呈履历,以俸满五年为由请求朝廷准予提调。同年七月,经吏部议准,庄玉馨调任湖北德安府云梦县知县,敕授七品文林郎,久,庄便启程远赴湖北上任,时年四十六岁。

云梦县,隶属湖北德安府(今湖北省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江汉平原东北部,以古代楚地著名的“云梦泽”为名,是一个颇具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到任伊始,已是年关将近,庄玉馨并不急于处理政事,而是走访县域各处体察民情。近一个多月的走访他发现云梦县虽小,但人口众多,且很多官府机构办事松散,各类官署、城垣近乎废弛。虽身处康乾盛世,但百姓的生活甚至还比不上老家的一些偏远县城。后经多方探察,他陆续总结了县域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下决心要治理好云梦县。但作为一位刚到云梦且初次主政一县的广东人,他并没有马上推行自己的施政措施,而是广开言路听取多方意见再做决策。

湖北云梦县风光

时有云梦邑人冯炳时,以恩贡中式乾隆庚辰年副榜,乃文林郎冯其世之孙,冯氏家族几代皆出大儒,在云梦县有很高的声望。庄玉听闻其名,几次前往其寓所求教,皆不遇。后来此事传到冯炳时处,冯炳时备受感动,他虽具功名却未曾入仕,官场之人本无意交往,其更专心于治学授教。而这位刚到任的新知县,却几次躬身前来拜访而不遇,想到这里,冯炳时亦觉有愧,于是便前往庄玉住所,亲自见识下这位广东远道而来的新知县。庄冯二人首次会首便一见如故,畅谈许久以致日暮而不自觉。在与庄玉馨的会谈中,冯炳时不禁折服于这位有着理想与抱负的新知县,于是对于庄玉馨的各种请教皆仔细答疑释惑。之后,庄玉馨一有闲暇便常常过来拜访,二人因此也成为了莫逆之交。    

在总结了云梦当地的各种现状之后,庄玉馨便开始了对症施治的治理措施。在他看来,一个地方昌盛与否,首先要重点关注的便是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有着十四年教职履历又出身书香世家的文人而言,这无非就是他的专长。于是上任伊始,他便力主修缮学宫,同时在县域内增设社学,鼓励普通百姓士子勤学上进,各类兴学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振兴了云梦士子的读书风气,一时间云梦文风四起。

其后,庄玉馨又对县城年久失修的隄垣与城墙重新进行修缮加固,使原本近乎破败的县城焕然一新。同时狠抓吏治,严厉惩治胥吏贪赃枉法的行为,清理积压旧案,一遇疑案必细查。至于一些废弛了许久的惠民措施,庄玉馨又重新开展推行,一时间云梦县内呈现出了一片清明之景。

自小就以品行著优庄玉馨,不仅重视教育和吏治,其一直奉行的义举便是乐善好施,每到任一地,无时无刻关心着民间疾苦。自上任云梦县始,他便大力改善民生福祉,每逢岁节,更是自掏银两购置布匹、米肉等物,接济孤寡贫弱的县民与寒门士子,受惠之众无不感恩戴德。渐渐地在百姓之间,人们心中皆对这位新知县充满由衷的敬佩与感激。    

道光版《云梦县志·名宦》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年逾五十的庄玉馨因事去职,准备离开主政两年有余的云梦县返回广东连平。县民闻听此事,在辞行当天,大路两旁挤满了送别的百姓,直到庄大人一行马车驶出县衙,更有百姓泣泪攀附在庄大人的马车四周,以此不让这位为民谋福的父母官离去。此时,坐于车内的庄玉馨两泪纵横,抬帘走出车外,向着送别的一众百姓拱手致谢。瞬间,送行的百姓见了庄大人更加泣不成声,场面一度令人动容。随后,庄玉馨毅然坐进车内,招呼马夫启程,此时车内的他,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为官能至于此,也不负当年所立之志矣。最终,辞行的马车还是在众人的泣号声中慢慢离去。车出城外,道路两旁亦是挤满了送别的百姓,一路行进,送别的百姓队伍绵延达数十里不绝,直至出了云梦县的地域。

此后,回乡闲居的庄玉馨依然坚守在兴学育贤的人生信念上,为桑梓的教育贡献余晖,后终老于连平径口,归葬于下寨井壮头堂,后世尊称为“老爷地”。

回望庄公的一生,躬耕基层,心系百姓,虽没有一路升迁的通达仕途与高官厚禄,但他凭着惠泽于民的不朽政绩,同样赢得了百姓的肯定与赞许,最终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为后世所敬仰。

参考史料:

道光版《广东通志》

道光版《云梦县志》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官员履历全编》

连平县忠信镇《径口庄氏族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