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朝起源何处:三星堆重大发现,难怪山东四川众多地名相同

 百家杂评 2024-04-09 发布于江苏

上个世纪,依据中国古代的文献记载,比如唐朝括地志“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学者徐旭生在河洛之间、今天的洛阳偃师发现“二里头遗址”,该遗址在时空上与夏桀之都斟鄩高度吻合,故而普遍被认为是夏都斟鄩。

需要说明的是,括地志中还提到“斟灌故城在青州寿光县东五十四里。斟寻故城,今青州北海县是也”,因此夏都“斟鄩”并不固定于某地,夏朝迁都之后,将新都也命名为“斟鄩”。更为重要的是,夏人迁居新地之后,似乎依然喜欢使用过去的地名。

但问题是,作为都邑性质的二里头遗址,距今不超过3800年,因此只能算“后半夏”,那么“前半夏”何在,夏朝龙兴之地何在?对此,四川发现“奇怪”现象,或许有助于破解“前半夏”之谜。

四川地名奇怪现象

如果比较韩国与中国湖北地区的地名,就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比如韩国的汉江、江陵、黄州、谷城、咸安、利川等地名,在湖北可以一一找到。因此,必是一批古代湖北人迁居于韩国,带去了相关地名,否则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而四川的不少地名,也存在这一“奇怪”现象,比如以下三个:

首先,四川被称为“蜀”,但山东鲁国境内也有蜀地。左传记载“楚师侵卫,遂侵我,师于蜀”,就是山东鲁国的蜀邑。如今,山东济宁汶上县西南四十里处还有“蜀山湖”,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说 “ 《尔雅》 '蜀者,独也。’ 四望无山,挺立波心,因名”。

除了山东济宁之外,当时山东很多地方都叫“蜀”,比如《逸周书·世俘》记载武王灭商后“新荒命伐蜀”,被古人考证为在山东泰安;还有《班簋》中也记载有蜀,考证为在山东益都、寿光一带等。此外,河南、山西也有“蜀地”,后世安徽、浙江等地,都有“蜀山”。

那么,先有四川之“蜀”,还是先有山东或河南、山西之“蜀”?或者说,是山东河南之蜀传播到了四川,还是四川之蜀传播到了中原?

更为有趣的是,“蜀”与“禹”的字形,似乎存在一些联系,详情见上下图。问题是,是“禹”演化出了“蜀”,还是反过来?

其次,山东济宁蜀山湖所在叫“汶上县”,大汶河古称汶水,泰安至今还有大汶口,出土的上古遗存叫“大汶口遗址”,而四川岷江古称叫汶水,当地也有汶川县。

第三,四川有巫山,山东泰山西面、肥城西北也有巫山;四川有蒙山,而山东也有蒙山;禹贡中的梁州包括四川、陕西等地,而山东有梁山、梁丘、梁山泊等地名。

总之,山东与四川在地名上存在很多重合现象,而两地相隔甚远,不可能是简单的文化交流,理应是人员大量迁徙导致的,即或四川部落迁到山东、或山东部落迁到四川。问题是,到底谁才是源头呢?三星堆考古取得意外重大发现。

三星堆的重大发现

上个世纪,三星堆遗址横空出世后,人们就发现三星堆与二里头文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多年研究,如今基本已经可以确定二里头为源、三星堆为流。

中国社科院考学者杜金鹏在《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及相关问题》一文中指出:“三星堆文化中的盉、豆等陶器,璋(二里头王权象征)、戈、圭等玉器,最初系从中原二里头文化中传来,是大体可信的”,传入时间大约在商汤灭夏前后数十年。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者李竞恒,在《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中指出:“三星堆文化受到了来自二里头文化的影响,接受了二里头文化的某些文化因素,主要有封口陶盉、青铜牌饰以及玉器中的牙璋等”,三星堆所在的古蜀,是接受“夏礼”覆盖过的方国。

以考古事实来说,显然是二里头影响了三星堆,考虑到三星堆有二里头夏都的王权象征——玉璋,因此显然应有夏人王族迁徙到了三星堆,与当地土著结合形成了三星堆文明。有网友认为三星堆为源、二里头为流,但以目前考古事实来看,的确是二里头传播到三星堆,这是事实判断。(上图,三星堆出土的玉璋)

可见,所谓“禹生石钮,今之汶山郡是也”等,认为大禹源于四川,应该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实际上,应是二里头夏人迁徙到了四川,将大禹传说也带去了,于是出现“禹生四川”之说,犹如东夷少昊因为秦人西迁而变成“西方白帝”一样。

最后

由于四川与山东重合的地名,早在周代时已有,因此肯定不是后人迁徙四川带去的,必然发生在更早的时期,而以二里头与三星堆的关系来看,更应该是二里头夏人带去的。问题是,洛阳的二里头夏人为何要把山东地名带到四川?

其实,史书记载与大禹关系密切的颛顼、伯益都是东夷人,因此大禹理应临近东夷,甚至就是东夷一员。也就是说,大禹与夏朝初都应在山东或在河南东部一带。其中,颛顼之父“昌意娶蜀山氏女”,而今考证颛顼在河南濮阳县,可见作为颛顼之孙的大禹,相距蜀山应该不远。因此,最早的蜀山可能在濮阳附近或菏泽济宁一带。

据此,大禹与夏朝起源于东部,或是躲避水灾,或是其他什么原因,然后逐步西迁到洛阳二里头。在迁徙的过程中,夏人将故地之名也带到了新居所,由此导致四川地名与山东存在重合的现象。至于二里头周围为何没有什么山东地名现象,大概是商汤灭夏之后,为了消除夏朝存在的痕迹而更改了地名。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的“蜀山”,其中一些极有可能夏朝灭亡前后迁徙导致的。因此,“蜀”应该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故而“蜀”与“禹”字极为相似。或许,考证“蜀山”,可能也有助于探寻夏人踪迹。

参考资料:《括地志》、《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及相关问题》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