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一剂专治皮肤病的经方

 昊天正气 2024-04-09 发布于河南
春季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
《伤寒论》中有原文记载:“伤寒,热瘀于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伤寒”二字,明确指出这是表证,意思是皮肤受到了寒邪。既然是表证,那就必然会有脉浮的脉象。“热瘀于里”,是说皮肤毛孔闭塞,邪气化热郁积在皮肤之下而无法排出。
故而在中医看来,皮肤病乃是一种表证,常常是邪气停留在体表。中医的思路,是将停留在体表的邪气发散出来。
西医将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等都归入“炎症”的范畴,于是就采取挂水、吃消炎药等方式,这是典型的“控制”身体:堵住排邪的通道,不允许邪气外发。

短期内看似控制住了,实际上邪气并未排出,这个病并未痊愈,病情会反复纠缠。
皮肤有邪,能够从皮肤发出来,这自然是最好的。中医所用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顺势而为,给身体搭把手,将邪气排出,病就痊愈了,而且是从根本上治好。
来看医圣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六克,杏仁三克,桑白皮九克,赤小豆三十克,连翘六克,大枣十二枚,生姜六克,炙甘草六克。
皮肤的病,往往要从肺论治,因为肺主皮毛。麻黄宣肺解表,打开汗孔,让邪气有退路;用杏仁降肺,用桑白皮泻肺,将不能从汗孔排出的邪气,从肺中降下。肺与大肠相表里,皮肤的邪气可以通过大肠这个通道排出。
因为皮肤底下藏有很多湿气,必须想办法将湿气驱逐出去。赤小豆擅长将水湿通过小便排走;连翘最擅长解毒,是治疗皮肤疮疡的常用药。这两味药的靶向,就是皮肤表层的邪气,有湿祛湿,有热清热,有毒解毒。
生姜配大枣辛甘化阳,化成源源不断的阳气,炙甘草守中补津液,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驱除外邪。

将郁积在皮肤表层下的湿热毒邪一网打尽。邪气排出之后,身体恢复平衡,所谓的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自然就消失了。
分享一下名医郝万山先生的用药经验。
郝万山先生跟随刘渡舟先生学习的时候,不仅用这个方子治好了同学的荨麻疹,也治好了一个小女孩的肾炎脸肿的病症,还有医院的一个黄疸病人,也是服用了这个方子后,顺利出院。
这三种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划分,一个归皮肤科,一个归泌尿科,一个归消化科,为什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都能治好呢?
所谓的黄疸型肝炎,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就是皮肤发黄,湿热邪气郁积在皮肤之下排不出来,所以皮肤发黄而且,肝主疏泄,因为邪气发不出来,肝就需要加大疏泄的力量,想要将邪气发出来,从而导致肝脏的炎症指标上升,表现出来就是肝炎
肾炎,就是肾脏主水液代谢的功能出现了问题。我们身体的水,主要有两个通道排出,一个是通过尿液,一个是通过皮肤出汗。如果身体不出汗,皮肤这个通道堵住了,身体的水就只能通过尿道走,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容易引发炎症。
现在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打开皮肤毛孔,将湿热毒邪通过皮肤排出,身体的水可以从皮肤走了,肾脏的负担减轻了,肾炎指标就正常了。
看似不同的病,用的却是同一个方子,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异病同治”。
这个方子煮水来泡澡,比如新生儿的黄疸,不用吃任何药,就可以解决。
*重要提示*
各位家人朋友!
微信又改版啦!
想要每天及时看到中医养生知识文章?
快给【杜二叔说经方】设个星标吧!
(1)点击下方名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