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梭罗《河上一周》:浮躁的时代,叫醒人的不是闹钟,而是安静

 zhp001007 2024-04-0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者:每晚·瑾山月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1839年8月,一对美国兄弟在康科德河来了场为期两周的漂流。

他们安静地穿梭于自然界,享受着都市里少有的静谧。

上岸后,兄弟俩兴冲冲地约着过几年再去同游。

可谁曾想到,仅仅三年后,哥哥便猝然离世。

弟弟悲痛不已,他先是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三个月,后来又跑到荒无人烟的瓦尔登湖隐居。

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他内心的躁动与悲伤才慢慢得以平息。

这个弟弟便是梭罗,《瓦尔登湖》的创作者。

当年他独居瓦尔湖时,还写了他的另一本散文集——《河上一周》。

他一生就写了两本书,《河上一周》,正是他悼念亡兄的心血之作。

在书里,他将两周的旅行浓缩为一周,细腻地描绘了自然之境及所思所想。

波光粼粼的河面,寂然无声的夜晚,梭罗在静谧中沉思、回忆、修整自我。

不少人读完后发自肺腑地感慨:在这个遍地声响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从热闹中抽离,你才能唤醒当下的觉知;远离人群后,你才会遇见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圣雄甘地说:“别害怕自己与世隔绝,你能以安静的方式改变世界。”

浮躁的时代,叫醒人的从来不是闹钟,恰恰是这种深邃又丰富的平静。

图片

1

在喧嚣的世界,人人心绪不宁

写这本书之前,梭罗也有过一段极其痛苦的日子。

他出生在康科德河畔,16岁考入哈佛文学院,梦想将来成为职业作家。

当时的美国社会拜金主义盛行,大家都在掘金路上闹哄哄地你追我赶。

为了赚钱,梭罗便和哥哥开了一所私立学校,后来又和父亲一起经营铅笔厂。

他每天忙于应酬,不是参加聚会,就是拜访客户,没半点安静独处的时间。

身处熙熙攘攘的人群,周遭全是恼人的杂音,搞得梭罗疲惫不堪、戾气冲天。

学生家长找茬,他气得从学校辞职;与父亲观点不合,他又离开了铅笔厂。

之后去社会上打工,心浮气躁的梭罗,更是处处碰壁。

做编辑时,与主编吵架拌嘴被痛批;当督查员时,因与上司闹矛盾被辞退;

经商时看不惯政府作为,又遭人举报被逮捕入狱。

虽然第二天就被保释,梭罗却像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打不起半点精神。

他被外界巨大的喧闹卷入无尽的痛苦,彻底丧失了生活热情。

眼见他日渐消沉,哥哥约翰突发奇想,约他去河上散心。

他们自制木筏,带着简单的工具,沿着康科德河顺流而下。

这场寂静之旅,让梭罗释放出了积攒多年的压抑,内心也在平静中得到安抚。

他在书中说:“我们的静水之旅,从过去漂往未来,如同清晨苏醒或深夜沉思般悄无声息。”

其实,梭罗曾面临的困境,又何尝不是你我生活的缩影。

每天睁眼醒来,数十条消息扑面而来,忙孩子,忙家务,忙工作。

一会儿客户打来电话,一会孩子吵着要玩,一会朋友又拉着去喝酒。

好不容易应酬完,夜深人静时,头脑里的声音又像怨妇一样喋喋不休。

工作都干完了吗?领导说的话什么意思?同事是不是在议论我?

干不完的待处理事项,听不尽的嘈杂声音,直把人闹得心绪不宁,看什么都不顺眼,听什么都刺耳。

其实,谁不想平静?谁不想有一丝喘息?

怪只怪这个世界太喧嚣,让人无处可逃,大家只能被嘈杂反复蹂躏。

最终都变得面目狰狞,活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却怎么也逃不出生活的牢笼。

图片

2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丰富的平静

在书里,梭罗事无巨细地描述了他在河上的见闻。

清澈见底的水中,芦苇和灯芯草疯长,鲑鱼和太阳鱼来回穿梭。

河面上,无数鸥鸟翱翔,野鸭扑扇着翅膀乱飞,小瓢虫也跟着横冲直撞。

睡莲半睡半醒;柳枝柔软低垂,灌丛中还挂着一颗颗饱满的越橘果实。

而河的两岸,急着出海的船员挥手和妻儿告别,贩卖牛马的农夫粗着嗓子吆喝;

追逐的孩童撞翻了老太太的菜筐,又在一声声呵斥中大笑着跑远……

最令梭罗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年迈的垂钓者。

这位老人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叼着不冒烟的烟斗,像雕塑一样擎着鱼竿独坐在河边。

梭罗划船过去搭讪,老人却爱答不理怒目而视,生怕梭罗吓跑了小鱼。

梭罗毫不介怀,会心一笑,便和哥哥划着船飘然远去。

两周的时间倏忽而过,似乎一眨眼的工夫,太阳就又要落山了。

而每当夜幕低垂,哥俩便会上岸扎营。

他们点起篝火取暖,渴了就喝湖水烧开的热可可,饿了就吃一些黑面包和糖。

夜深后,他们便支起帐篷,把水牛皮铺在地上,再盖上厚厚的毯子避寒。

睡前哥俩总会聊一会,之后梭罗还要回顾一路上的所思所想。

途经古战场时,他感慨漫长的历史终将超越时间抵达永恒;

看见残破的墓碑,他明白人终有一死,断不可活成欲望的奴仆。

想到工作,他明白了聪明人不会瞎忙,只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热爱中;

想到生活,他也顿悟到了人可以被困住,但心却可以无限自由。

这场静水之旅,让梭罗感触很深,也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而这一切,是那么悄无声息。

哲学家周国平说: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丰富的平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宝藏。

平静地自处,并非在无聊中浪费时间。

而是一种摒弃喧嚣的魄力,一种降服躁动的智慧,也是一次探索内心的尝试。

心情不好时,哪怕没有梭罗的康科德河,我们也可以在家附近的三公里散散步;

寂寞难耐时,就算没有兄长好友开解陪伴,我们也可以一个人做点喜欢的事。

静下来,敏锐的洞察会让人在庸常的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有趣与美好。

世界不过是内心的投影,你心中是纷纷扰扰的闹事,那生活则无一处是净土。

只有熄灭心中躁动,我们的世界才会回归静谧,变得丰富而有序。

图片

3

浮躁的时代,学会给自己降噪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本想一个人静静,却不知道干点什么,只能出去找朋友喝酒聊八卦;

倍感生活无聊,却提不起一点兴致,只能玩手机、打游戏、网购;

休息时还想着第二天的工作,哪怕睡着了,还做着一个又一个疲倦的梦。

我们不是不想平静,只是生活的惯性太大,总能把人轻而易举地抛入烦躁中。

梭罗通过《河上一周》完成自愈,而我们同样需要一次疗养身心的“出游”。

浮躁的时代,人要学会给自己降噪。

我从书中总结了几点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1. 读书,是远离喧嚣的捷径。

在书里,有个细节令我很触动。

每天行程中,梭罗总会找出时间看书,可能是名著典籍,可能是露营时捡到的报纸。

他会借由看到的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头脑里营造一个又一个幻境,让旅行更加有趣。

其实,读书是他一贯的习惯。

以前在城市生活时,他就经常躲进书房,以此来逃避讨厌的人和事。

书籍,是生活的避难所,是远离喧闹的捷径。

翻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了世外桃源的一扇门。

走进去,你可以经历千种人生,可以游览万般风景,可以和智者对谈,也可以找到玩伴。

看书时,把注意力定在一个个具体的字上,人会瞬间抵达物我两忘的境界。

心烦意乱时,看看书吧,把一切打扰拒之门外,人自然会迅速镇定下来。

2. 爱好,可以打造避世的私人花园。

梭罗自小酷爱户外运动,爬山、徒步、探险都是他的爱好。

就像书里的河上之旅,那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就是梭罗最喜欢的事。

而这些事,就像一块块砖,在他内心垒起一座避世的花园。

心情不好,受挫沮丧了,被质疑否定了,都不要怕。

有了爱好便有了退路,你就可以在任何一种生活中进退自如。

就像村上春树说的:

“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便是自由人的定义。”

心绪不宁时,我们可以戴上耳机听音乐,可以找个画室画画,可以去田野散步,也可以关起门来在家里喝茶、写字、做运动……

取悦自己,并在这种愉悦中放松下来。

在时间静止般的宁静中卸掉满身疲惫,你才能大胆地做回自己。

3. 旅行,在自然氧吧中疗愈内心。

书里有一段关于夜景的白描,十分精彩。

夜里几乎没有可感知的人类活动,听不到人的呼吸,只有风的气息。

坐在帐篷中,耳边不时能听到狐狸踏过枯叶,露水打湿水草的声响……睡梦中还有麻雀或是猫头鹰的哑叫为我们唱起夜曲……

细枝的“咔嚓”、树叶的“沙沙”,每一种声音在打破夜的寂静后戛然而止,随之而来的便是更深沉更实质的寂静。

不得不感慨自然界的奇妙,仅仅是一个露营的野地,就能让人有如此丰富的感观。

其实,被生活浊气污染的我们,也可以走去户外,用自然的力量驱散心头的雾霾。

就像眼下的春天,天地间一派生机盎然。

你可以走走停停,在一步一景的赏玩中,卸下心中负累;也可以在周末假期,去更远的地方,让身心尽情舒展。

当我们把觉知放在一草一木,沉浸式感受自然,周遭的干扰便会顿时消散。

图片

4. 独处,营造另一个安静的世界。

有人说,梭罗是那类典型地独来独往的人。

他可以去未开发的瓦尔登湖住两年,可以去人迹罕至的康科德河漂流一周。

可以仅凭一把刀、一辆手推车、一盏灯、一本书,就能把日子过下去;

可以几个月不和人类接触,几年不参加聚会,一辈子远离无聊的社交。

年轻时,我只觉得梭罗是个异类,而今有了一番阅历,方明白他才是生活的智者。

《庄子》有言: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当一个人开始独处自得其乐,才是生活里真正的贵族。

独处时,可以静坐冥想,可以察觉呼吸,可以止息内耗,可以抵达最深的内在。

就像梭罗在书里写的:

“向前走,去一座孤岛,在荒凉的沙滩,无人的水湾,那里有我追寻的宝藏。”

别怕一个人生活,毕竟最珍贵的东西,也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找到。

1851年,梭罗在一篇日记中,将《河上一周》描述为一本“没有屋顶”的书。

这本书,就像一座观星台,抬眼望去,漫天繁星,置身其中,则万籁俱寂。

阅读时,只觉一股股宁静由心底泛起,如同康科德河难以察觉的水纹。

看完后,也不由得感叹: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美好,如此令人欣喜。

原来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只要内心宁静,人也可以活得自由畅快。

亦舒在书里写过这么一句话: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当大部分人在喧闹中挣扎时,谁先安静下来,谁就能最先摆脱痛苦。

外界的声响只能惊醒身体,而灵魂的苏醒,离不开深邃的平静。

抵达平静并不难。

你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放下手机去看看书,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人都不见,就那么一个人待会。

世界的喧嚣看似汹涌,但只要平静下来,人便不会被任何事扰动。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有离群索居的孤勇,退出他人世界,走向内心平静,收获更精彩的人生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