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五】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新用户76101Ls1 2024-04-09 发布于北京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一】

高考材料作文题的类型及审题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二】

根据所给材料提炼精当立意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三】

对中心论点展开有力论证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四】

论证要有逻辑力量

一至四讲已推出。今日推出第五讲。

本系列稿件应刊物之约撰写。

欢迎高中学子及其亲朋好友关注。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五】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北京市十一学校   雷其坤

议论文要用论据来支撑论点。能否根据论证的需要选用合适的论据,决定了议论文是否具有说服力。

一、优质论据,可靠有力

要根据论证的需要,精心选取优质论据,即真实的、典型的、新鲜的论据。这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论证要勇于担当,可用论据很多:毛遂自荐不辱使命、烛之武退秦师、蔺相如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这样的论据真实而典型;202211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邓清明终于圆了出征太空的梦想。此前他一直作为备选航天员,每次都失之交臂;但他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以超强的意志坚持训练25年,飞行本领始终保持在青春状态,时刻等待祖国挑选。这样的论据典型而新鲜。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北京小男孩朱德恩用小号吹响嘹亮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40多个来自太行山区的孩子,用希腊语齐声高唱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颂》,他们通过勤学苦练,自信而自豪地完成了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这样的事例新鲜而独特。
论据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具体事例,还有故事、格言、谚语、名言警句、诗词名句、哲学原理、科学定理等都可以作为论据。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熟读、背诵过的古诗文中,就有丰富的优质论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2019全国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要求根据如下材料作文: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作文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以水与盐为例,突出物性各异,味道不同;第二句仍以水与盐为例,强调同质化的数量增加只会量变而不会质变,不会产生新的味道;第三句话强调五味调和就会产生丰富的滋味,“共存相生”则精彩纷呈;第四句话由“物”推及“事”再推及“人”,道理相通。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诸如: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各种思想融会贯通;美美与共;包融共生;合作共赢;和而不同尊重个性……高考佳作《高原上没有臣服的山头》有如下一段文字:
鲁迅和沈从文都是中国近代文坛中有大成就者,一个举着劈向黑暗的启蒙之剑,一个唱着至善至美的人性之歌。他们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就像玫瑰和紫罗兰散发着不同的芬芳。两位文学巨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鲁迅成了现代文学殿堂里唯一的神,沈从文却被逐出了文学殿堂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人知晓。何以如此?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使然也。
作者认为鲁迅与沈从文都是独立的文学高峰,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能以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来评判。强调“世界是多元的,少些非此即彼、有你无我的对立,多些取长补短、共存相生的包容,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文章论据典型,思想深刻,给人启迪。

二、关联建构,形成合力

不同论据合理建构、形成合力,能更加有力地支撑中心论点。
1.异类组合。不同类型的论据组合起来形成合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022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高考佳作《本手游刃处,妙手自秀出》有如下一段文字:
庄子笔下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其炉火纯青的技艺是他在十九年“所解数千牛”的实践中练就的;苏轼写作常有神来之笔,其意到笔随的才情是从“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勤学中涵养的;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动人心魄,其高超绝伦的绘画技艺以他从画蛋开始打下的深厚功底为基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完成转体1620高难度动作,其凌空飞跃的妙手以她在“晨光之熹微”中的反复训练为前提。
作者将“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与作家苏轼、画家达·芬奇、运动员谷爱凌几个事例组合起来,将典型的事例与恰切的引用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只有夯实本手,才可练就妙手”。
2. 同类叠加。将具有相同性质的论据叠加起来,有力支撑论点。同类叠加顺序要合理,或按时间先后,或按逻辑顺序: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
2020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高考佳作《怀容误之心,成大美格局》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管夷吾举于市时,若无鲍叔牙对其之前过错的容纳与规劝,他又怎能在东周列国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成就千秋史名?廉颇执迷于“不忍为之下”时,若无蔺相如对其过错的容纳和退让,怎么会有强秦不敢加兵于赵国的局面?魏征一次次逆龙鳞时,若无唐太宗对他错误的宽容和忍让,怎么会有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古往今来,身清如玉、毫无瑕疵的完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在容误之心与规劝之言下抬头向前,于温暖和宽厚中成就大美格局的“非满分学生”。
鲍叔牙包容管仲、蔺相如包容廉颇,唐太宗包容魏征,这三个事例都很典型;作者将三个事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合起来,很好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3.相反对比。性质相反的两个材料,通过鲜明的对比,可以增强表现力量。
2020全国高考语文I卷作文题】高考佳作《知人善用,方成大事》有如下一段文字: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这样的汉高祖刘邦,如何能打败素有“战无不胜”之称的西楚霸王项羽而成就霸业?不就是因为他知人善用,让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吗?刘邦能充分了解三人的长处并加以合理利用,正是他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的重要原因。而战国时期的赵王,见廉颇不主动出击,便听信谗言,改用赵括,终致长平之战大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后被秦国吞并。两相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知人识人、善于用人对于成就大事的重要性。
刘邦了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长处并加以合理利用而一统天下,赵王罢免良将廉颇而错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国家破灭,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知人善用,方成大事”的中心论点。
4.对立思辨。有的材料,看似对立、矛盾,但细加审辨,都是正确的。将这样的材料组合起来,揭示其本质,能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其实,两者并不矛盾,自力更生是立身处世之根本,而人是社会化的高等动物,得到他人的帮助也很重要,“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要善假于人也。
高考佳作《高原上没有臣服的山头》有如下一段文字:
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进行最激进、最无情、最全面的抨击,而胡适则主张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只图一点一滴的渐进式的社会改良进步。如果说鲁迅的主张像一剂苦药、猛药,针对的是这个民族的顽症,那么胡适的主张更像是“健”字号的冲剂,对身体健康的人,能起到调和身心的作用。两种主张各有千秋,习惯于选边站的我们昨天坚定地选择鲁迅而抛弃胡适,今天又企图选择胡适而抛弃鲁迅,我们昨天和今天的立场都失之偏颇。
作者将鲁迅与胡适进行对比,两者看似相反,其实都有其正确性,对两者持非此即彼的立场是偏颇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