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高效益、教学高效率、学习高效果

 入出有致 2024-04-09 发布于四川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中职课程改革陕西行动教学成果应用和效果展示-点击阅览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中职课程改革陕西行动教学成果获奖展示-点击阅览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中职课程改革陕西行动成果总结

陕西省教科院依托亚洲开发银行政策咨询技术援助项目和省部级教改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创新性提出“课程高效益、教学高效率、学习高效果”的中职有效教学课改理念,重构了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整体评价观,通过构建A-CSR行动体系课程建设模型、创设“一芯双核三维六环节”教学组织范式,指导学校开展课改实践,竭力破解制约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的关键性问题。成果自2015年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和社会影响,引领中职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成果背景与问题提出

中等职业教育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长期以来,课程开发效益低、教学适应性不强、教学评价不足等问题导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制约着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聚焦课程建设,增强教学工作有效性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什么样的课程高效益满足企业所需又贴合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组织高效率高效果?陕西省教科院持续探索“中职有效教学”,联合中职学校、企业,确立“数据搭桥对接开发课程,项目任务牵引实施教学,动态反馈保障质量”课改框架和实践路径,启动“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评价机制”课改行动,促进中职教育质量提升。

二、研究过程

1.成果前期:2005-2012年,开展有效教学探索,立项《中等职业教育有效教学基本理论和策略研究》

2.成果起始:20136亚洲开发银行政策咨询技术援助项目立项启动,系统研究中职有效教学基本理论和实施策略。

3.成果完成:2015年4月,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有效教学基本理论和策略研究》《职业教育行动体系课程建设研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探索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研究》等课题研究,构建行动体系课程建设模型和教学组织范式,出版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系统实施课改行动。

4.实践应用:2015年至今,通过全省24个教研中心组全纳网络协同教研及职业院校国省培训项目等,在省内外中职学校推广应用。

三、主要做法与经验成果

(一)丰富发展中职有效教学基本理论,促进中职教育质量提升

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应适应职业领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应促进学习领域不同类型与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服务终身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三个“确立”。

1.深挖“有效教学”内涵,确立“课程高效益、教学高效率、学习高效果”课改理念:立足产教两端需求,构建产教对接谱系图,多方联动、同向同行开发行动体系课程,实现课程效益最大化。②关注学生核心素养项目承载、心流体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实现教学效率最优化。③落实德技并修目标,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探、探中创,创新评价、趣激需求,实现学生学习高效果。

2.把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确立“产教谱系化”课程观、“学习行动化”教学观和“评测全程化”整体评价观用“产教谱系化”课程观建构“行动体系课程”解决课程效益不高的问题。②用“学习行动化”教学观指导“行动导向教学”解决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③用“评测全程化”整体评价观建立“全过程目标牵引评价体系”解决质量效果难以保障问题。上述教改三观的确立,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石,明晰了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向。

3.明确职业教育课改方向,确立“数据搭桥对接开发课程,项目任务牵引实施教学,动态反馈保障质量”课改框架和实践路径基于行业动态需求,匹配关联专业,实现“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生产过程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对接。借助大数据技术支持,从数字化岗位画像,到建立全面、结构化的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开发课程。②课改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孵化作用,通过项目任务设计,引领学生在职业情境中体验工作流程,构建个性化技能经验和知识体系。③围绕“课程高效益、教学高效率、学习高效果”有效教学目标,开发“行动导向教学”评价方案,构建“行动体系课程”评价指标,引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制订“学业质量检测陕西方案”等,动态反馈保障质量。

(二)构建A-CSR行动体系课程建设模型,增强课程适切性,实现课程建设高效益。

1.精准对接产教两端需求。在“职教桥”大数据技术支持下,通过具体专业与岗位关联分析建立结构化岗位群;通过海量岗位数据进行岗位职能分析,标准化提取、专业技能可视化实现数字化岗位画像,获取职业关键能力要求。②通过课程对接职业领域关联度分析,通过数据采集各行业企业人才招聘信息对“职业核心素养”关联词分析构建、数据挖掘识别、统计分析,获取产教两端需求,将需求转化为课程目标。

   2.构建A-CSR课程建设模型,序化课程标准开发流程,研制课程标准。基于行动A,锚定学生素养发展C,“焊”接产教标准S,开发课程资源R,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核心素养,匹配相应评价指标,研制课程标准,将职业行动“谱系化”为学习任务,开发基于项目教学的活页式教材和数字化课程资源有效落实“岗课对接”。 1.精准对接产教两端需求。在“职教桥”大数据技术支持下,通过具体专业与岗位关联分析建立结构化岗位群;通过海量岗位数据进行岗位职能分析,标准化提取、专业技能可视化实现数字化岗位画像,获取职业关键能力要求。②通过课程对接职业领域关联度分析,通过数据采集各行业企业人才招聘信息对“职业核心素养”关联词分析构建、数据挖掘识别、统计分析,获取产教两端需求,将需求转化为课程目标。

3.基于A-CSR课程建设模型,重构系列行动体系课程。以西安技师学院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等为试点,进行从一次课、到一门课、再到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将序列化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系统化学习项目,构建一门行动体系化课程,将职业领域所属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别转化为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构建完成一个专业的行动体系化课程体系。

上述课程建设模型已形成完整技术路线,为全省职业院校广泛推进“行动体系课程”构建提供更明晰、可操作的流程和方法,实现行动体系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为中职学校建设特色专业(群)、创建高水平示范校提供路径借鉴。

(三)创设“一芯双核三维六环节”教学组织范式,改变教学样态,提升教学效率。

确立一芯、锁定双核、三维度系统推进、明确有效教学六环节,以实现教学组织高效率,学生学习高效果。

一芯“有效教学”:教学始终锚定“课程高效益、教学高效率、学习高效果”中职有效教学为基本追求。

双核“职业标准和核心素养”: 立足产教两端需求,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德技并修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双核达成为基本教学目标。

三维度“目标导航”“行动表征”“评价全程”将课程标准细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以“能够……”“完成……”“养成……”进行具体描述,给出明确、清晰的行为条件,可操作、可评价;在职业情境工作任务创设下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活动设计以实现学习目标为有效。分析与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相匹配的行动表征,具体描述表现程度,即学生在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中等、理想表现水准,最低表现水准如“针对某一项工作任务,小组合作至少给出3种可行性解决方案”,描述的表现程度是基本的、共性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参照目标,评价与教学同向同行,以评价标准规范和引领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

六环节“资讯学习—方案设计—任务实施—成果展示—评价反馈—应用拓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互动的职业交往情境,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创新评价、趣激需求,实现教学高效率。结合中职学生学情特点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情境化、项目化、模块化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由专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体会充实感、成就感,促使学生“想学”“会学”“学会”高效果。

课改实践中,行动体系课程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更加凸显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实践性”,有助于学生“能动性”“创新性”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其终身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与特点

(一)拓展了“有效教学”理论内涵。

确立“课程高效益、教学高效率、学习高效果”课改理念立足产教两端需求,产教谱系对接,实现课程高效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构建行动导向教学范式,实现教学高效率;落实德技并修目标,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探、探中创,实现学习高效果。

确立“产教谱系化”课程观、“学习行动化”教学观和“评测全程化”评价观,为有效教学实现奠定基石,明晰了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向;同时确立“数据搭桥对接开发课程,项目任务牵引实施教学,动态反馈保障质量”课改框架和实践路径,实时了解行业动态需求、构建个性化技能经验和知识体系,引领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建设。

(二)建立了A-CSR行动体系课程建设模型促进课程高效建设。

科学确立岗位需求与课程目标。教科院联合学校、企业,通过“产业人才大数据分析平台”搭桥,让企业需求精准匹配课程教学,将需求转化为课程目标,有效落实“岗课对接”。

构建A-CSR课程建设模型,序化课程标准开发流程,研制课程标准。锚定素养,“焊”接产教标准,开发资源,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核心素养,匹配相应评价指标,开发基于项目教学的活页式教材和数字化课程资源;明确从一次课、到一门课、再到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化建设和实施路线。为职业院校广泛推进“行动体系课程”建设提供典型流程和实践方法,实现行动体系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创设了“一芯双核三维六环”教学组织范式,改变教学样态,促进教学实施高效率,学生学习高效果。

确立一芯“有效教学”基本追求,锁定双核“职业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三维度“目标导航、行动表征、评价全程”系统推进,以学生行动为主,实施“资讯学习-方案设计-任务实施-成果展示-评价反馈-应用拓展”六环节。教学样态从理念、模式、环节、环境、评价以及师生角色等都发生了改变,学生成为学习行动主体;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由专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通过创新评价、趣激需求、成果激励、应用拓展,促使学生“想学、会学、学会”,有效提升教学适应性。

五、推广应用

(一)应用成效显著

1.课改成效。开发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16个,重构行动体系课程96门。成果有效指导陕西中职国家级、省级示范校建设。编写教材112本,其中国家级教材10本,出版专著3本。团队成员主编“十三五”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在线开放课程4门,其中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在线精品课程《工程识图与BIM基础》同时在智慧职教、学银在线两大平台上线运行,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获省级以上奖项10项(国家级2项)。完成相关有效教学课题研究16,推进课改,研究实践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二等奖9项。

2.育人成效。全省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70.89%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年国家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奖项361项、省级6055项,获专利6项,旬阳等一批中职学校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成效明显。秦都职教中心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摘金夺银,获奖学生进入高职继续深造,在国赛高职组中再获金奖,行动体系课程筑牢学生知识和技能基础,打通了学生成长成才路径,增强了中职吸引力。

3.教师发展。教科院十多年不间断举办教学设计、教学能力比赛等教学研习活动,推进行动体系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近三年,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中职组)比赛奖项26个,其中一、二等奖9项。

4.生态优化。十年课改,有力提升课程适切性、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学行动化。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研制《物流服务与管理》等4个专业教学标准,《仓储服务提供》等32门核心课程标准,应用于示范专业建设中,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绩效,课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眉县职教中心构建“工学结合,师徒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岗课对接,开发行动体系课程标准3本、特色教材17本,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用人部门满意度超过95%。

(二)全国推广辐射

陕西省教科院组建24个学科(专业)教研中心组建立起全纳式教研网络,线上线下协同教研,推广成果;组织全省课程建设大型专题培训14场;成果主要完成人受邀省内外职业院校进行专题讲座百余场次,培训数万余人次;成果在三届西部职教论坛上进行经验分享,参会省份先后组织有关人员赴陕考察学习并在本地进行实践应用从最开始的20余所实践校试点,到全省近百所中职学校以及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广东、浙江等省、市部分中职学校推广应用,促进中职学校基于行动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一芯双核三维六环”范式引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陕西教育”“西安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成果进行了多方面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