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2152】养正遗规序

 新文艺 2024-04-09 发布于山东

“V”习惯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一以贯之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每天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e启读《五种遗规》

养正遗规序

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农村孩子更适合'考’大学,城市里的孩子更会'读’大学。”

现在想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我那个时候,上大学虽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很少有人会说给我听。所以,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多都想尝试,但是很多事都是从零开始,几乎没什么基础。而那些城里的同学,无论什么活动都能够驾轻就熟、很快上手。

陈宏谋在序言中说:“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

什么是真教术?

什么是真人材?

好像没有规范、正式的定义。

我想,所谓的真教术,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所谓的真人材,应该是能够学以致用的人才。与之相对应的,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没有任何作用的、中看不中用的教育方法就是假教术,只有文凭或只会夸夸奇谈、没有实际工作能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就是假人才。

在那个年代,能够让你考上大学就是真教术;大学毕业后不能发挥专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就是假人才。

“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

早在西汉时期,贾谊就提出了早谕教、选左右、重儒术、胎教是始端等观点,他是我国历史上先秦以来第一位较全面地论述早期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古罗马的教育家昆良体也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主张为儿童挑选好的乳母和教育者,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的重大影响等。由此可见,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记得有报道,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会上,有人采访前苏联物理学家卡皮察,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或实验室里得到的?卡皮察说,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他在幼儿园里学到了技能、养成了习惯,学会了很多很多,让他受益终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想想,所谓的情商,或许就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形成的性格,表现出来的待人处事的能力。

所以,关于教育,古圣先贤向来都重视“源洁流清”,也就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教给孩子正确的东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周围的人也都要给孩子以恰当的引领、示范,不使孩子学坏、走上歧途。

“余每见当世所称材子弟,大者夸记诵,诩词章,而德行根本之地,鲜过而问焉。”陈宏谋也正是看到那个时代,很多人所称的“人才”只不过是些只懂理论、只会考试、只能生搬硬套、夸夸其谈,而不注重德行修养、不懂得人情世故、世事冷暖的“学习机器”,所以他才利用公务之余,搜集古圣先贤的遗规,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为国家输送真正的人才。

图片谨供欣赏

请勿恶意传播!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拍摄于梅花山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