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情愿的新娘》忧郁的美人为何不想出闺房,发挥你超穷的想象力吧La Fiancée hésitante,The Reluctant Bride, 1866与图尔穆什(Auguste Toulmouche)通常描绘的单身女性画作不同,这幅作品的构图更为复杂,描绘了豪华室内场景中的四名女子。画面中央的年轻女子身穿饰有毛皮的白色高领绸缎连衣裙,她凝视着观众,表情复杂;她两侧的女子年龄相仿,左边的女子身穿蓝灰色缎面长裙,披着有图案的披肩,弯腰亲吻白衣女子的额头;而右边身穿焦糖色天鹅绒长袍的女子蹲下握住了白衣女子的左手;画面右边的女孩站在镜子前试戴橙花头饰,与白衣女子的花束相呼应。 ![]() The Reluctant Bride (detail) 这个场景可能发生在婚礼前不久,新娘和伴娘在客厅里等待着,新娘的表情或许表达了敌意,又或许表达了对包办婚姻的无奈。画中人物聚集在画布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则专门描绘装饰华丽的房间及其中的镀金家具。 这件作品于2023年底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它在TikTok上被用来表达女性的愤怒。 ![]() 奥古斯特·图尔穆什(Auguste Toulmouche,1829年9月21日-1890年10月16日)是法国画家,以其描绘巴黎上层阶级女性家庭场景的奢华风俗画而闻名。 2. ‖聆听画声:油画《无名女郎》油画《无名女郎》 作品信息:作品名称: 《无名女郎》类别:油画创作年代:1883年作者: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年)作者国籍:俄国尺寸:75.5cm×99cm馆藏: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 画面描述:该画是横构图,画面中真实表现了一位19世纪后期俄罗斯的女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这位女郎身体侧向画面左边,身体轻轻地靠着椅背,端坐在华贵的敞篷马车上,画面为半身像。她面向观众,头微微向画面左边侧转,身着北国冬季上流社会妇女的时尚服装,天鹅绒的外套用毛皮镶边,两只手袖在毛皮的手笼里,左手露出手镯,头戴白色鸵鸟羽毛的帽子,脖子系有蓝紫色的领结。皮毛手笼、镯子、白色羽毛、蓝紫色的领结都表现得极为精致。女郎略带仰视,以高傲而自尊的样子在望着观众。 ![]() 画面以冬天的城市景色为背景,建筑物的屋顶上覆盖着白雪。明亮的天空衬托出女郎庄重的倩影。女郎斜睨的眼睛里带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出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冷眼审视,不屑一顾又不愿与之合流的神情,这是一位人格独立的女性,她不再是生活的点缀品,而是一位可以独立思考,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立见解的新女性,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使她从众多的脸谱化的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人文精神的一个写照。这隐含着当时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态度,也体现画家的美学观,而最令人惊叹的是人物的精神气质,实在被描绘得精湛绝伦。 ![]() 艺术导览: 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是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创始人和思想领袖之一。他不仅是当时杰出的艺术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是卓有成就的大画家。 这幅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现风格,他用主体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把主题性带入单纯的肖像画之中,突出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把作品内涵和创作技巧高度融合,使得画中女郎生动、活灵活现,成为作者心目中的完美理想美丽的女性。而且,这幅作品的动人之处还在于画家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成功挖掘,表现出与时代的差异,突出了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妇女的形象,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A Rose》她的美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让人不敢直视:安舍茨与丽贝卡的心灵交响曲,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这幅名为《A Rose》(一枝玫瑰)的作品出自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艺术家安舍茨之手,创作于1907年的一幅尺寸147.3x111.4cm 的油画,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画面上,一位年轻女子坐在室内的椅子上,她的容颜婉约而典雅,仿佛一朵盛开的玫瑰花,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 这幅画的主人公是丽贝卡·H·惠伦,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受托人的女儿。而安舍茨正是这所学院的教授和负责人,他不仅在教学上有所建树,还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当他为丽贝卡创作这幅肖像画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年轻女子的敬意与赞美。 丽贝卡·H·惠伦,一个生活在1907年的年轻女子,她并非是简单的模特。作为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的受托人的女儿,她本身就承载着家族的期望。而安舍茨,作为学院的教授和负责人,不仅传授绘画技艺,更在画布上倾注了自己对艺术、对生活、对女性的深刻理解。她不仅是画中的主角,更是画家心中那朵永不凋零的玫瑰。画中女子身着艳丽动人像花儿一样的红色长裙,佩戴着精美的饰品,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托着脑袋,目光望着侧前方,像在思考着什么又像是在纠结着什么,旁边的柜子上放着一枝娇艳欲滴的玫瑰鲜花。安舍茨通过细节的描绘,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娇艳迷人花儿般诗意的世界,将这位年轻女子的美丽与优雅描绘得淋漓尽致。 ![]() ![]() 画中的丽贝卡,她的眼神纠结。安舍茨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丽贝卡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将她描绘成一个深思熟虑,但又充满理智和情感警觉的女性。画中的色彩运用也体现了安舍茨对丽贝卡性格特点的深刻把握。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光影处理,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种温暖而神秘的氛围。这种氛围与丽贝卡本人温柔而又独立的性格形成了完美的呼应,使得整幅作品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 ![]() 当安舍茨决定为丽贝卡画像时,他把这幅画命名为“一枝玫瑰”。这个题目并非出于俗套的浪漫情怀,也并非仅仅象征着火热的爱情或“我爱你”之类的情感表达。它代表了纯洁、艳丽和高贵等世俗赞美。在安舍茨的笔下,丽贝卡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象征,更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和深刻情感的女性形象。在十九世纪晚期的美国绘画中,将休闲的女人和美丽的女人比作花朵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在这里,安舍茨赋予了这幅画更深层次的寓意。他通过描绘这位年轻女子,展现了一个深思熟虑、理智与情感警觉的女性形象。 ![]() 安舍茨通过这幅《A Rose》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女性形象,她既美丽又独立,既温柔又坚强。这幅画不仅是一幅艺术肖像画,它还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她们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与力量。这幅画不仅仅是对丽贝卡个人的赞美,更是当时女性地位的一种无声抗议。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社会,女性依然面临着种种限制和束缚,而安舍茨通过这幅画向世人展示了女性独立思考、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 ![]() 《A Rose》更是一幅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艺术杰作。它谱写了安舍茨与丽贝卡之间的心灵交响曲,也见证了女性艺术地位的逐渐崛起。更是人类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为她们的自由和平等权利而不断努力。 托马斯·波洛克·安舍茨(Thomas Pollock Anshutz,1851~1912)是一位美国现实主义和印象派艺术家,出生于肯塔基州纽波特,并在西弗吉尼亚长大。1871年,他随家人搬到布鲁克林。 ![]() 安舍茨也是一位印象派艺术家,他擅长户外写生,特别关注光线随时间变化而引发的光影改变。他的这种绘画技能使他在写生作品的水准上表现出色。安舍茨还是达比学院的联合创始人和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领导的负责人,也是美国最有天赋的艺术教师之一。他的肖像画《玫瑰》是一幅传世佳作,画中的女主角丽贝卡·H·惠伦被描绘得美丽而高贵。安舍茨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美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