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版本《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纂原则和再现方法

 暮雨晨钟 2024-04-10 发布于天津

各版本的编纂原则和再现方法

图片

作者:郑文吉

文章来源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与MEGA文献研究》

图片
图片

图书简介

图片

本书汇编了笔者1990年以来就《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研究所撰写的八篇文章。其中,前面的四篇论文从手稿的构成及编纂史的角度,探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形成历史和思想意义;后面的四篇论文则集中讨论了手稿形态上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I.费尔巴哈”章的文本再现问题。

2004年4月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arx-Engels-Gesamtausgabe,简称为MEGA)的“同伴杂志”(Begleitzeitschrift)——《马克思恩格斯年鉴》Marx-Engels-Jahrbuch,简称为《年鉴》)。《年鉴》贡献出第一号,即2003年号的整卷篇幅,用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Ⅰ.费尔巴哈”和“Ⅱ.圣布鲁诺”章手稿的再现。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nternationale Marx-Engels-Stiftung,简称为IMES)和《年鉴》的编纂者声称,因MEGA2《德意志意识形态》预定在2008年岀版,为了弥补之前研究和利用上的空白,故作为暂定版出版(Vorabpublikation)。②

图片

《马克思恩格斯年鉴》

图片

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年至1846年夏期间,通过与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即青年黑格尔派的施蒂纳(Max Stirner)和鲍威尔(Bruno Bauer)的论争,对他们的观念论进行了批判,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Ⅰ.费尔巴哈”章正是体现出这一过程中他们自身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轨迹的重要资料,很早就倍受关注。

图片

鲍威尔(左)和施蒂纳(右)

然而,以往出版的各种版本在文本的编纂上体现出了强烈的政治意图,操之过急地将之作为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唯物论世界观之形成的具有逻辑性和体系性的资料。而后在1960年代初,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内发现三张手稿纸页,随着其中两张被证实为“Ⅰ.费尔巴哈”章的缺损部分①,“Ⅰ.费尔巴哈”章文本的重新编纂便一度兴起。尽管各版本编者标榜忠实于文本的原稿,但1960年代和70年代出版的各版本在手稿纸页的排列和文本的再现上,还是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准,因而MEGA2这一决定性文本的出版便被寄予了厚望。

然而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预定刊载《德意志意识形态》的MEGA2 Ⅰ/5,原计划是由前东德的研究人员(陶伯特为研究负责人)主持,并于1990年代初期出版,但因1989年柏林墙的拆除,以及继之的包括苏联在内的东欧剧变,而不得不无限期延迟。②

图片

柏林墙倒塌

尤其是进入1990年代之后,MEGA2的出版权由前东德和苏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Institut fur Marxismus-Leninismus:IML)移交给了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MES),而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内的MEGA2 Ⅰ/4、Ⅰ/5、Ⅰ/6的编纂则交由以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Karl-Marx-Haus,Trier)为中心的德法MEGA2工作组负责。因此到了1990年代,以往的MEGA2编纂原则不得不随情况的变化而作大幅的修改,《德意志意识形态》MEGA2 Ⅰ/5)的编纂工作也由柏林转至以特里尔为中心。也就是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纂是以1970年代初就开始主持该项工作的陶伯特为中心,由德法MEGA2工作组的佩尔格(Hans Pelger)和格朗炯(Jacques Grandjonc)负责执行的。①但近年来,普罗旺斯埃克斯大学的格朗炯教授因高血压倒下,马克思故居研究所的佩格所长也到了退休年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预计将推迟。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年鉴(2003)》所刊载的《德意志意识形态》“Ⅰ.费尔巴哈”和“Ⅱ.圣布鲁诺”章手稿的再现,引起了相关研究者们热切的关注。

继1920年代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稿》之后,断断续续发行出版的各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的同伴杂志,是出版“历史的、考证版的全集”(historisch-kritische Gesamtausgabe)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②作为这些杂志的重要功能,前半部分刊载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面传记”,或“对历史问题进行批判的、严肃的、学术的探究”的论文,然后是将两人“手稿中未公开的文本予以暂定的出版,以接受学术上的批判”。虽然根据个别情况的需要而有所差异,但介绍与全集有关的文件、介绍MEGA工作的进行情况及相关文献,是这些同伴杂志的一般体制。

图片

马克思与恩格斯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年鉴(2003)》以下简称《年鉴2003)》的编辑工作大大摆脱了MEGA同伴杂志所具有的以往惯例。首先从外形上来看,《年鉴2003》釆取了MEGA正本的形式。也就是说,《年鉴2003》不是一册的单卷,而是一卷两册,在2008年MEGA2 Ⅰ/5正式出版之前,暂时担当起《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部“Ⅰ.费尔巴哈”和“Ⅱ.圣布鲁诺”章的作用。这从该书编者陶伯特和佩尔格(Hans Pelger)的暂定版序中也可看出——他们在介绍和批判以往“Ⅰ.费尔巴哈”章各版本的暂定版序(Einfuhrung)中,指出《年鉴2003》继承了MEGA2试行版的传统,认为这一文本再现是稳妥的。①

因此,本论文欲首先探讨“Ⅰ.费尔巴哈”以往诸版本中代表性版本的编辑原则和文本再现样式,然后具体考察《年鉴2003》所刊载的暂定版“Ⅰ.费尔巴哈”章的再现样式。有鉴于此,本文在论述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以往出版的各种不同版本,以及预定在2008年完刊的《德意志意识形态XMEGA2 Ⅰ/5)的总体结构进行比较,对之加以探讨。另一方面,本文的论述集中在传统上包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Ⅰ.费尔巴哈”章内的手稿上,故对于《年鉴2003》中的“莱比锡宗教会议”、“Ⅱ.圣布鲁诺”,以及作为附录刊载的魏德迈的《布鲁诺·鲍威尔及其辩护士》,则不作多言。

迄今为止,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未发表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1部“Ⅰ.费尔巴哈”以“原文(Originalsprache)”加以再现的文本相当之多,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五种。

01

梁版(1926):《马克思、恩格斯文稿》第1卷(1926)中所收录的梁赞诺夫版。①

02

阿版(1932):MEGA1Ⅰ/5(1932)中收录的阿多拉茨基版。②

03

③新德文版(1966):《德国哲学杂志》第14卷(1966)刊载的巴加图利亚版(俄语,1965:巴版)的德语复原本。[巴版(1965):巴加图利亚的俄语版]。①

04

MEGA2试行本(1972):MEGA2试行版所收录的陶伯特的编辑本。②

05

广松版(1974):日本出版的广松版。③

首先,以上五个版本中,梁版和阿版是在莫斯科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主持下出版的早期版本,但手稿的排列或文本的再现样式却大相径庭。梁版正逢MEGA1出版在即,作为为载入“历史的、批判的”全集而做的准备,梁版忠实地遵循了手稿上所记的恩格斯的纸页号和马克思的页码,对于独立的片段,也遵从手稿发现时的顺序,在补充完善手稿的同时,对“原来的排列”非常仔细和留意。也就是说,梁版对于梁赞诺夫历尽艰辛搜集而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中最难再现的“Ⅰ.费尔巴哈”,忠实地遵循作者所整理出的顺序,不仅是手稿的边注和指示,而且连修改和删除,也在正文和脚注中一一记述。因此,梁版体现出初创期文本的平面编纂所能够具有的各种美德,是将作者意图具体化的手稿再现(Ausgabe letzter Hand)的一个典型。①

图片

达维德·波里索维奇·梁赞诺夫(1870-1938年)

但是,阿版则岀版于1931年梁赞诺夫卸去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所长职务,阿多拉茨基被任命为继任所长之后。阿版在其编纂原则——“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6年7月,其出版计划遭受挫折之前的(手稿)形态加以复原”的指导下,对文本的重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就是说,编者视手稿为“未定型”形态,将正文中添加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笔记与边注,其他用于构思与推敲的指示(Angaben),以及划分文段的分节线与插入指示,都积极地应用于文本的编纂,有体系地对手稿进行了重构。②阿版对手稿的脱胎换骨式的重构,使文本具有高度的体系性,进而使“遗稿的内容首尾一贯”,从而“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其内容”。③

然而问题是,我们在比较梁版和阿版时,如果考虑到这是同一手稿的编纂,而且是由同一研究所编订的,那么便无法不惊讶于两者如此的迥然不同。我们知道,梁版根据的是梁赞诺夫的编纂方针,由乔贝尔(ErnstCz6bel)加以复原;而阿版则根据阿多拉茨基修改过的编辑方针,由威尔勒(P.Weller)进行准备。④也就是说,我们有必要注意到,梁版和阿版之间介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事件,即1931年2月开始的斯大林对梁赞诺夫的传唤与肃清。而且我们通过这一事件可知,政治权力对学术研究所给予的影响是多么的严重。①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部“Ⅰ.费尔巴哈”章原是作为“最早述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手稿,被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形成过程的重要文献之一。②因此,梁赞诺夫付出努力,想要将这一重要的文献按照手稿的原形加以忠实的再现。

图片

弗·维·阿多拉茨基(187-1945年)

然而,在梁赞诺夫被肃清后,阿多拉茨基随即接手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他所秉持的坚定立场为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应与革命的无产阶级群众运动紧密结合”,因此未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而是明确主张,需要“准备一种更大众、更普遍、更容易接受的版本”。阿多拉茨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将“梁赞诺夫的错误”定性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国际性、大众性版本的出版”消极怠慢。也许是因为他认为,“Ⅰ.费尔巴哈”章的手稿从多个角度且创造性地探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各基本问题,所以才会一味蛮干,将之按照编者的意图进行重构。③

换言之,阿多拉茨基想要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在该手稿中首次形成了体系,并欲将这一强烈的政治意图具体化,其结果便是以他们自认为“历史的、批判的”全集的MEGA1Ⅰ/5,《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卷“Ⅰ.费尔巴哈”章来加以再现。这样,MEGA1Ⅰ/5的“Ⅰ.费尔巴哈”章的文本因刊载入MEGA,而确立了其坚实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在之后三十年间,一直被作为德语原语的新版、普及版,以及其他外语翻译本的底本。①

但是,1962年,巴纳在IISG发现了“Ⅰ.费尔巴哈”章中的三张手稿纸页,并予以公布,这样,阿版的虚构性便大白于天下。②而后到了1960年代,包括新发现手稿纸页在内的新版得以刊行,其中代表性的,是基于巴加图利亚编辑方案的1966年的新德文版,MEGA2编纂组编纂的1972年的MEGA2试行版,以及1965年以来广松基于自己的论文的1975年的广松版。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发行的这些版本有其特点,首先是出于阿版(MEGA1)没有“必要和充分的根据”就“对文本进行置换”③,甚至被指为伪书④,因而忠实于“原手稿”的文本的再现成了当务之急。因此,在作为在作为含有作者最终审定版本的“Ⅰ.费尔巴哈”章文本的编纂上,最重要的关键均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上:①遗存手稿的排列顺序,②手稿的再现样式。

图片

马克思与恩格斯

首先,1960年代和70年代出版的以上三个版本在手稿的排列顺序上,都是“基本上”将核心手稿[Hauptmanustript:—般称为“大束手稿(groβes Konvolut)的“基底稿”]排列在版本的后面,①虽然在顺序上有所不同,但小束手稿的誊清稿、异稿、片段(Fragment)则排列在前面。其次在手稿的再现样式上,新德文版采取平面样式,而MEGA2试行版和广松版则尝试用2栏,或2页排版。2栏或2页排版原是因为手稿原形即分为两栏,左栏为正文(Grundtext),右栏内有修改、边注、指示,为了使之准确位于手稿原有的位置,而导入此种排版方式。但广松版釆取的样式则是将位于手稿右栏的修改、边注、指示放入脚注,片段、异稿、誊清稿等则排在右栏。②

不管怎样,1960年代和70年代出版的以上三个版本都是在忠实于手稿原稿的大命题下,对文本复原所进行的尝试。其结果为:

一方面在手稿的排列上,以马克思所标页码的基底稿为轴,誊清稿、异稿、片段排列在前面,这一点是一致的;但在这些誊清稿、异稿、片段的排列上,各版本都因为“(阿版)所尝试的文本位置改变”不是基于“慎重的探讨和对手稿及其内容的进一步研究”,因而纷纷标榜展现手稿原形,“在笔迹的现象和形态所引导的认识框架内”,或以“手稿本身的有机的内部结构”,来尝试对文本进行排列。然而,其中任何一个版本都无法提供证明手稿排列正当性的决定性线索。③尤其是广松版,在手稿排列上不乏假设和推测,到了可与编者自己所猛烈批判的MEGA1Ⅰ/5(阿版)相匹敌的程度。①因此,“在不远的将来”要出版的MEGA2 Ⅰ/5的手稿排列,是相关学者所热切关注的;围绕这一问题所展开的学术界的讨论,也在1990年代后期之后被引发出来。②

另一方面,在文本的再现样式上,MEGA2试行版带来了新的转机。考虑到很难接触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稿原稿及很难想象其原形的读者,MEGA2试行版通过2栏排版,使其原形具化。也就是说,这一版本将手稿原稿左栏中所写的正文(Grundtext)再现于左栏,将手稿右栏中记有的修改、边注、指示等放入右栏,使文本再现于原本的位置。③因此,文本的这一再现方法对于体现《德意志意识形态》“Ⅰ.费尔巴哈”章手稿的特点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而大受欢迎。而且1982年出版的MEGA2 Ⅰ/2中,刊载了《1844年手稿》第一再现部,使MEGA2试行版的尝试得以具体化,并在效果上得到了验证。①

图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然而众所周知,在手稿的再现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Ⅰ.费尔巴哈”章,较之马克思自己撰写的《1844年手稿》要更为复杂。也就是说,前者是复数的合著人以目前的出版计划为前提,经过了多次修改、删除及编辑;而后者首先是为了自我理解而作的选粹,因此前者之成稿经历了更为多样的阶段。故韩国和日本的学者曾就《德意志意识形态》“Ⅰ.费尔巴哈”章再现,要求即便“部分地”变用原有MEGA的编纂方针,也要在MEGA2 Ⅰ/5中具体展现手稿成稿的各个阶段。②这样看来,我们可以不为夸张地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Ⅰ.费尔巴哈”章的再现上,至少2栏排版是现在的一个大势所趋。③

而众望所归的是,上述各版本之间的差异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同的讨论的展开,可作为MEGA2 Ⅰ/5的编纂过程,并最终在“历史的、批判的”决定本全集中尘埃落定。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全集的出版遥遥无期,到了2004年才在MEGA的同伴杂志《马克思恩格斯年鉴》2003年刊出版中,刊载了“Ⅰ.费尔巴哈”章的暂定版。为此,本文在下一节中将对该暂定版中刊载的“Ⅰ.费尔巴哈'章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