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8)

 新会佬l3bgs3j2 2024-04-10 发布于广东

新质生产力的定位与内涵


新质生产力大致由三个“新”构成。


第一个新是“新制造”


“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称得上“新质生产力”的,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以下五个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比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的研究可能会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往前推进一大步。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比如未来的生物制造,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制造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能源等。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比如EUV光刻机(极紫外光刻机)的出现让7纳米、5纳米芯片制造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等等。


四是新的生产要素。新的要素介入让生产函数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会产生新的交叉组合和融合裂变。


五是新的产品和用途。未来可能是家用机器人、头戴式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柔性显示器、3D打印设备和智能汽车等等。


回到当下,我们发展新制造需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为重点,“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第二个新是“新服务”


服务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新生产力需要有新服务,这个服务的重点在于镶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对全球产业链具有重大控制性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
关于服务业,世界经济版图里现在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在各种高端装备里面,服务业的价值往往占这个装备或者是这个终端50%~60%的附加值。

第二个特征是,整个世界的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越来越大。30年以前,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左右,现在已经达到了30%,货物贸易比重在收缩,服务贸易在扩张。


第三个特征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其GDP总量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对比之下,服务业的这三个特征恰恰是我们国家现在生产力的短板。


换言之,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高质量的中国制造,必须把跟制造业强相关的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搞上去。

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育新质生产力实际上就是要使中国服务业的50%是生产性服务业,整个GDP板块中生产性服务业要力争达到30%。


第三个新是“新业态”


培育新业态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变革,是产业组织的深刻调整。有两个关键推力。


第一个关键推力是全球化,新业态的形成要与全球潮流连在一起,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制度型开放,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

第二个关键推力是数字化,形成产业互联网,现在我们消费互联网做得风生水起,而产业互联网基本上刚刚开始。

总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及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形成的聚合体就是新质生产力。

————————————————————

读书笔记合集

《基辛格谈基辛格》

《技术的本质》

《大汇合与大分流:大变局下的中国现代化》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宝贵的人生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