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日凌晨,我尊敬的窦老黎明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窦老生前对我颇多关爱,如今,先生五周年祭日将近,我以拙笔写写我心中的窦黎明先生。 四年前的这个时节,我在接受著名电视人沈蓉女史采访时曾说过,窦老在我眼里是一位神奇的书法家。 神奇首先来自他的经历。他1930年3月3日出生于山东郯城一个封建世家,四岁入私塾开始接受书法启蒙,十四岁在徐州读书时开始接触和学习张伯英先生书法艺术。1949年参加解放军进军大西南,1953年调北京总政话剧团,后转业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61年下放到吉林市。八十年代因身体原因提前离休后,全身心投入书海之航。仅仅几年时间,便以其章法、结体奇特,雄强大气的书法受到百姓推崇。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三惜草堂”尺寸:136cm×34cm) 在我国,有一批书画大家,他们自幼便有深厚的国学根底与艺术修养,可当民族危亡之时,他们投笔从戎,奋战沙场。国家安宁后,他们又重拾柔毫,挥洒笔墨,成为艺坛大家。舒同、赖少其、周韶华等都是这样,这其中也包括窦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部队回家探亲,在吉林市百货大楼门前地下商场的橱窗里第一次见到窦老的书法,两个榜书大字“墨海”,气势恢宏,夺人二目。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过眼的书法作品何止万件,没有哪件作品象那件印在我心里。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一默如雷”尺寸:136cm×34cm) 神奇也来自他的身体。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刚接触窦老时,他身体很不好,哮喘严重。朋友告诉我,在越南战场上他的气管被丛林中的嶂气严重破坏,留下了一生难以治愈的顽疾。三十多年来,先生每天黎明既起,临池不辍,即写蝇头小楷,也写榜书大字,十几、二十几米的手卷皆一气呵成。他的创作量是我接触的书法家中最多的,他的身体也在逐渐恢复。 神奇还来自有关他的传说。先生性格耿直,不趋炎附势。初登书坛时,虽有众多欣赏者,却不得书坛权贵承认。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八十年代中期,先生多次申请加入中国书协,均被地方同志以没有作品入选中国书协组织的展览而拒绝申报。1987年,先生应邀到北京参加八一电影制片厂一个笔会,先生就便举办了一个小型观摩交流展,请来了王遐举、欧阳中石、李铎等书坛名宿。先生说:请大家看看,我的水平够不够中国书法家协协会会员?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后来,几位先生从中国书协直接给先生要来登记表,窦老在北京加入了中国书协。这事我没向先生求证过,也许只是传说。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刘禹锡诗”尺寸:34cm×136cm) 神奇更来自他的作品。他说少年时喜欢张伯英,我觉得作为书家他更崇尚颜真卿的《裴将军贴》。其作品气势雄伟,筋骨开张,潇洒庄严,飘逸飞湍。既有铜铸的沉郁雄强效果,也有辛辣生动的笔墨情趣。其用笔、用墨变幻莫测,极具浪漫主义。我多次现场看先生挥毫,笔法极具轻重、虚实、正侧、强弱、燥润、刚柔、疾徐、滑涩、方圆、提顿、翻绞等变化,使人感到一种韵律感和生命力。需要说明的是,先生的许多作品都有自创的跋语,那些跋语,或古风、或骈文,还有许多现代诗和散文诗,颇能道出人生三味。 窦黎明先生谦称“草根书家”。其作品返朴归真、道法自然,章法结体开阔、气势宏大;笔法老辣高古、敢于创新;用墨变幻莫测,极具浪漫主义。窦老的书法,对内容的选择极其讲究,特别是有些他自己创作的诗词,写来别具风骨。文以达心,书风如人。窦老经常选择这样的内容送人,因书结缘,以书构筑心灵的桥梁广交朋友,表达了这位老革命对晚辈的期冀。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厚德载物”尺寸:58cm×88cm) 我与窦老黎明先生相交三十年,最喜欢与先生聊天,听先生谈书论道。窦老是书法家,也可称为哲学家,其谈话尽是警句箴言。文以达心,书风如人。窦老的书法,喜欢写励志的内容。每写榜书大字,都要在后面加一段跋语,这跋语也是励志的。根据章法需求,这些即兴书写的跋语有长有短,每每道出人生三昧,深受各阶层群众喜爱。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德魂居”尺寸:178cm×48cm) 我珍藏有窦老墨宝近三十幅,部分精彩跋语如下: 《天道》:天之大道在于宽容,贵于载负,臻于衡和,达于相依相克而并存。是故,知天者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胜己者强,而存焉。思老庄之训,或乎之人生。 《厚德载物》: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覆地载有万物大爱无言,悟大道道法自然。 《海纳百川》:集细流纳百川乃浩渺,有容乃大。厚土生大木,沧海居蛟龙。大心容万类,大德铸恢宏。 《梅韵》:乙丑夏,寒骤雨天水如注,恍惚间如冬将临之时,陆游之梅忽耀现脑际,并如见放翁枯热报国无汀之行,遂笔涂之。 《天道酬勤》:自古英才德为本,从来天道酬精勤。学以广识,思以悟道;勤以补拙,业精于勤;德塑魂兮勤为翼膀,鹏程万里兮任翱翔。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白桦吟”尺寸:158cm×24cm) 《傲雪》:陆游《卜算子咏梅》乃千古名篇,千年之后,润之公同调异趣之作亦见风采。古今英豪皆长歌而颂梅骨,人心物性发人深省,美哉,中华精神! 《刚健笃行》:山为骨兮云为魂,水为师兮酬我心。灵驿在心兮路迢迢,时不我待兮何记苦辛。为求索者书以互励。 《剑魂》:熠熠倚天剑,仁礼五千年。圣辉同日月,浩气靖人寰。忠义凝霜刃,侠骨震妖顽。砺我昆仑剑,护卫黄水源。于东雨西风来时,思中华之剑,感而书之。 《上善若水》:水之于天醸,蕴之于地,润泽万物而不自功,赤心趋下,不避低恶之所。饮咳壤,洁污垢,盈而放进,不作虚弱之行。美哉,水也!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忍”尺寸:136cm×68cm) 神奇还来自他的胸怀。2005年7月19日,吉林市文联举办艺博会在吉林市会展中心开幕,当时文联主政的党组书记是我的老领导蔡秀文大姐。前一年,我举办的“艺林墨彩—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作品展”很受关注,这一届,组委会又把最大的前厅留给我,由我策划“艺林墨舞—当代书坛百家作品展”。我从自己的藏品中拿出了从林散之到陈忠康120位当代书法家作品参展,并为每个参展作者撰写了入展理由。当时选定吉林市入展是金意庵、刘廼中和当年诞辰100周年的赵玉振先生。也许就是这个名单,得罪了当时一位书坛权贵,他气冲冲拒绝了我题写展题的请求,展览期间无数次路过这个展厅,目不斜视,一次没有停留过。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有入选的吴玉珩先生应邀题写了展题,多次来展厅观赏;同样也没展出窦老的作品,可从不轻易出门的窦老却亲临展览现场,并约我到他家里详谈。记得当时窦老说了一句话:“写书法要有大胸怀!”并在送我的“神骏颂”上曾题诗一首:“大漠铸得追风骨,冰雪塑就霹雳胆。垄沟碾道步忠诚,弹雨枪林闯险关。三分龙性腾雾靉,百代战神傲烽烟。自古英杰皆奴仆,无怨无悔走关山。”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神骏颂”尺寸:136cm×34cm) 在窦老仙逝前一个月,朋友单位想请窦老题字,电话中窦老说:“宝林啊,你让我写啥都行,可题字不行了,我写不好啊。”我以为是老人家推迟,忙说,润格照付。窦老说:“真的写不好,收钱写不好我不安。”这是窦老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2013年7月3日窦老因病逝世,享年84岁。一年后,由著名电视人沈蓉策划并主持的“窦黎明先生周年追思会”在吉林市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我应邀参加,以“神奇书家窦黎明”为题发言,回忆窦老艺术人生;窦老逝世三周年前夕,我撰写了《一砚松江水 千家纸墨香——纪念窦黎明先生逝世三周年》一文,在《江城晚报》刊发了专版。报纸出来当天,张兆慧阿姨和窦澄兄都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让我诚惶诚恐。因为这点小事与窦老对我的恩情相比不及万一。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陶渊明诗”尺寸:68cm×68cm) 窦老逝世三周年时,吉林市相关部门举行窦黎明书法艺术回顾展暨《窦黎明书法集(续)》丛书首发式。展览前,张兆慧阿姨给我打电话,通知我去家里取书。这是窦老仙逝后我第一次踏进这座位于松花江畔的居所,我的脚步有些迟疑,仿佛窦老还坐在客厅的茶案前,高声招呼:“宝林来啦……” 当时家里人很多,张阿姨单独递给我一个纸兜,轻声说:“这是窦老留给你的!”我隐约看到里面有三本书和一个信封。走出窦府,回到车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纸兜,是散着墨香的《窦黎明书法集▪续》《窦黎明诗文集》《窦黎明纪念文集》,而信封里则是窦老墨宝“四条屏▪归去来兮辞”,书于戊子年夏(2008年),窦老时年79岁。我的眼睛一下湿润了,一件往事浮现在我眼前……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沁园春 雪”尺寸:206cm×52cm) “艺林墨舞——三惜草堂珍藏当代书坛百家作品展”时,窦老曾在展览现场高声对我说:“宝林,你手里没有我的精品啊,我回去好好写个条屏送给你。”说实话,当时那个年代,书法家说写幅字送给你,如同现在有人说:“哪天请你吃饭”一样,千万别当真,否则就是自讨没趣。那以后,我经常见到窦老,请窦老题字,听窦老论艺,我都没提四条屏的事儿;那以后。我相继收藏了几十件窦老的墨宝,窦老也送过我“神骏颂”横幅,题赐“三惜草堂”匾额,老人家也没提过四条屏的事儿……而今,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张兆慧阿姨把窦老题赐的四条屏赠送给我,让我如何不感动!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归去来兮辞”尺寸:34cm×136cm×4) 9月26日上午,窦黎明书法艺术回顾展暨《窦黎明书法集(续)》丛书首发式在吉林市博物馆举行,那天中午也是我县党代会开幕报到的日子。我没有在开幕式现场听那些套话,而是早早进入展厅,仔细欣赏了展出的每一件窦老墨宝;而悬挂于壁间的窦老巨幅照片,仿佛告诉我们,他老人家并没有走远,还在谆谆教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为艺……上午十点,主办单位举办了“窦黎明书法艺术研讨会”,我应邀发言时,放弃了事先打好的腹稿,也没有去论述诗人黎明、书家黎明、战士黎明,而是讲了窦老留给我的那件四条屏,题目是:“君子黎明”……后来,这篇文字被《江城日报》全文刊登。 窦老80岁时迁入新居,那是松花江畔的一座高层建筑。我坐在窦老书房内与老人聊天,忽然看到南窗外的松花江,似乎觉得有什么不对。老人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说:“奇怪吧,都说大江东去,在我这是大江西流。其实,书法艺术也是如此,是没有定式的!” (三惜草堂藏品:窦黎明 “思成败 看青山”尺寸:29cm×160cm×2) 五年前,在窦老的追悼会现场,有一件张运成先生书写的挽联:“一砚松江水,千家纸墨香。”我觉得用这十个字形容窦老再恰当不过了。窦老仙逝五年了,可我总觉得他并未离去,他就在我们身边,督促鼓励我们前行…… (张运成先生为窦老逝世五周年纪念展题写展题) 窦黎明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五年时间了,永安美术馆策划的“致敬名家系列展”首先选定的就是窦老。我们精心选定的近80件墨宝,都是窦老在不同时期创作的精品。我与窦老有着特殊的翰墨之缘,清明将至,我们举办这个展览,一起怀念我们敬爱的窦黎明先生。 2018年4月2日凌晨王宝林三稿于三惜草堂 作者简介:窦黎明(1930—2013),1930年3月出生于山东郯城一个封建世家,4岁入私塾开始接受书法启蒙,14岁在徐州读书时开始接触和学研张伯英先生书法艺术。 50岁后方得上下求索于书海。为中国书协会员、吉林市书协20世纪历届理事、吉林省政协书画院顾问、韩国现代美术人协会名誉理事、审议委员、名誉副会长、招待作家。2002年获吉林市松花湖文艺终身成就奖。窦黎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3日凌晨3时在吉林市逝世,享年84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