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浊酒清谈 自语自趣”之钱萚石诗篇

 老朽颂明 2024-04-11 发布于广东

“浊酒清谈 自语自趣”之钱萚石诗篇

颂明

《谈艺录》五二——五八章都是围绕着钱萚石谈诗。

钱萚石名载,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官至二品,担任了《四库全书》总纂,却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钱载是浙江秀水派诗人重要人物。

钱老在《谈艺录·五三》中说“夫以萚石之学,为学人则不足,而以为学人之诗则绰有余裕。”

在这里,钱老提出了“学人之诗”的概念。

“学人之诗”一说出自钟嵘的《诗品》“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防、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逐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巳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 (白话文意思:所以大明、泰始之间,诗文几乎是抄书。近来,任昉、王融等人,不重文辞的奇特,只是一味地运用无人用过的典故,逐渐形成了一种文风,句子里没有不用典故的话,话语中没有不用典故的字。一字不苟,字字有来历,拘束补缀,严重损害了诗意。能把诗歌写得浑然天成而不加雕琢的,实在是太少了。)

一般来说“学人之诗”指诗人具有相当的学术造诣,能以学问入诗,用典故,讲来历,长于考证。这包含对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两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包含着对诗歌创作和民族文化两方面的意义。

与“学人之诗”相对的是“诗人之诗”。

“诗人之诗”,讲究直抒胸臆、自然天成、情景交融、意境清新,有情有味。

“学人之诗”、“诗人之诗”的命题关系到“风”与 “雅”两大诗学传统,涉及到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与人格追求。从中国先秦以后诗歌的发展来看,各个时期对“风”、“雅”传统的承续情况不同。唐诗基本指向具有“风人之致”的“诗人之诗”,而宋诗则基本指向具有“雅人深致”的“学人之诗”。

近代同光体诗人,在反思前代诗学的基础上,肯定“诗人之诗”的创作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学人之诗”产生的历史必然。他们试图使“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调和诗歌的“吟咏情性”与“明志见道”功能,为近代诗歌发展寻找新的创作方法。

就当代来看,诗歌创作既无学人之诗也无诗人之诗,反而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堆砌空话甚至专写脏丑,一味发泄政治味浓厚的仇雠戾气。诗歌大国出现了如此龌龊文风,实在有辱斯文。

2024年4月11日星期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