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座谈会实录丨丹鹿同春——周国城、钟瑞军中国画作品展在广东省南方画院美术馆举行

 020艺术观察 2024-04-11 发布于广东

座谈会现场


2024年2月3日,由广东省南方画院主办的“丹鹿同春——周国城、钟瑞军中国画作品展”在广东省南方画院美术馆举办,展出两位艺术家国画作品近60件,他们以中国画为媒介,用笔墨勾勒出各自心中的艺术世界——周国城以牡丹为题材,墨气淋漓,设色雅致,展现出其繁华与生机;钟瑞军则以鹿为主题,形神兼备,意蕴悠长,描绘出鹿的灵动与唯美。

周国城,西泠印社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钟瑞军,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南方画院执行院长。

座谈会现场

开幕当天还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表示,此展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平衡,让观众领略到中国画的悠长韵味,对于推动中国画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启示作用。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区广安、孔繁乐,岭南美术馆副馆长李志国,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冯清源,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家赵利平,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健行,《新快报》收藏周刊主编李世云,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师范明,暨南大学副教授、博士刘镇,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莫道明,广州青年美协主席赖智豪,广州市白云区原书协主席赵节初,书画家刘释之、梁境峰、黄亮、石燕婷,《新快报》特刊编辑部副主任梁志钦,《广州日报》美术大观编辑陈运成,本次参展艺术家周国城、钟瑞军等领导和嘉宾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广东画院理论室副主任、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卜绍基主持。


座谈会现场





座谈发言摘录
(以发言先后为序)


卜绍基

广东画院理论室副主任
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每年的新春,在南方画院都会举办迎春画展活动。这既是艺术家在辛勤耕耘后做一次总结汇报,也是让同道中人聚在一起,分享一下,座谈一下一年来的艺术心得,希望以书画为引子,引出我们思考的话题。今天这两位老师——周国城和钟瑞军,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周国城老师这次专门展出牡丹题材。大家都知道他一直以来擅长兰竹,而在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牡丹,是观众比较喜闻乐见的。而这次周老师笔下的牡丹,既有一种世俗、繁华,又能通过传统笔墨表现它的文雅,所以,在周老师的牡丹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他的探索和创新。周国城先生笔下的牡丹色彩绚丽,生机勃勃,既继承了中国写意画传统,又富有创新精神,仿佛在宣纸上绽放出璀璨的光华,展现了他借鉴西画色彩的丰富技法,并使之与中国画水墨的特有气韵完美结合,从而探索出了一条极具东方美感的绘画方法与风格。
说到钟瑞军,首先要祝贺他,因为在一月底,他连任了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的这批鹿题材创作以水墨为主。这几年时间,他除了进行大量鹿题材的创作实践,还对鹿的文化做了很深入的研究,写了十几篇有关鹿文化的研究文章,也做了很多场相关的学术讲座。他巧妙地运用水墨技法,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描绘出鹿的优雅姿态和温润质感。在其画作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鹿的灵动之美,更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祥和。



区广安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今天我很高兴,龙年将至的时候参加这个展览,这个展览我感觉很新颖,为什么?在疫情过后有这么高水平的文人画的表现形式的展览,还是很新奇和珍贵。
周国城老师德艺双馨,自己在艺术造诣非常深,他的画花了很大的心思,学习王铎的方笔圆笔,强化了方笔,王铎的书法感觉形成周国城自己的面貌,这是他在书法上的突破。
他写的牡丹,艳而不俗,总的感觉是单纯、高雅的感觉,很有历史感和文人气。
周国城老师时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的时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术上的著作多,展览非常多,而且是群众性汇集全体会员的活动也组织得非常多,说是简单,但是搞一个活动很不容易,上上下下的会员,对老一辈的艺术家,当了十年的主席,每年带着我们去看望老一辈的艺术家,坚持十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回顾起来都是非常的有感触,而且把浙江的精神带到了广东,并成长起来,朋友遍天下,成绩斐然。
今天看到了钟瑞军的作品,他是周老师的学生,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在书法方面花了很多的功力,艺术上也在不断成长,最近几年有自己的定位和题材,探索把鹿作为自己文人的艺术符号。近现代的艺坛上面有很多的画家都有很明晰的艺术符号——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钟瑞军的鹿越画形态越丰富,而且越成熟,非常的灵动,用笔墨来构建画面,很清晰。一个人要找到自己的符号也不容易,鹿在中国文人里面都是比较高尚的、高贵的、恬静的,很多人都喜欢,很受各界的欢迎。



周国城

西泠印社理事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国家一级美术师


今天大家这么忙的时候来参加座谈会,很感谢。刚才我跟几位朋友聊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搞这个展览,对于我个人来讲主要是防止老年痴呆症,毕竟75岁了,没事干,如果不动手,不参与任何的活动,可能自己也会退化。
搞一个主题展览,对于我自己也是一次挑战。这不同于一般的个展。这次凸显了“牡丹”,那么,我应该展示怎样的牡丹?在展出的这批作品之前,我已经否定了一大批。当时做了一种尝试,给牡丹点花蕊,好几十张,可是怎么看,都感觉不舒服。最后决定,那批作品全部放弃,重新再画。可以说,牡丹是被“画烂”的一个题材,太多人画,画好的有,画得不好的则更多,牡丹这个题材,很容易画俗,不高雅。我曾经应邀回杭州参加一个牡丹主题的展览,当时也反复思考自己到底要呈现怎样的牡丹。最后,我选择了在金粉纸上尝试,也算是受了岭南画派的一些影响,最后展出引起了浙江不少同行的关注,纷纷投来好奇的眼光。我想,那一次的尝试是成功的,因为与其他人不一样。
牡丹最难在叶,但花是点睛。叶子难在层叠、线条以及大块面的色调如何画得既统一,又有层次。另外,我始终强调,中国画关键在书法,所以,我的画尽量都像书法一样写出来。我追求以书法入画,强化了线条的价值。牡丹题材,我也没那么讲究固有牡丹传统概念的结构,而是突出了书法的价值,利用枝干,凸显线条的价值,让书法入画的感觉更为深刻。



赵利平

收藏家
资深艺术评论

非常开心参加这个座谈会。周老师是我的好朋友,大家来到这里非常不容易,如果是疫情期间来是生死之交,今天南方小年,在这个时间来是莫逆之交,希望这个展览成功举办,让大家都有收获。
我非常认可这种展览形式,因为轻松,很多展览华而不实,这种座谈会范围不大,是行内的人,自己的朋友,互相见一下,讨论一下,互相触动一下,互相提高。周国城和钟瑞军俩师生的展览别有风情,别具一格。周老师的牡丹雍容华贵不俗气,瑞军的鹿灵动、雅致又有风情。一个是书卷气很浓的,一个是书卷气里面带有朝气蓬勃的,既相区别又相融合。再有一点书法是他们两个人的优势,在他们的画里面非常的突出,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书法撑起来了画里面的笔气和骨气。周老师不断探索,不断讨论历史的问题,文史哲的问题都讨论,不断日积月累,不断滋润他的人,也不断滋润他的作品,两个人的画非常有中国底蕴,看起来很舒服,值得回味。
我跟瑞军接触得比较多,我不是专门接触他的东西,我写他的文章是在微信交谈中整理写成的,现在看来鹿的题材“一鹿同行”,“其鹿可待”,文化底蕴,还有实用层面,找到了非常好的题材,不同的题材表现不同的风情,不同的变化,看到瑞军的鹿越来越有概括性,越来越有符号性,符号性和概括性带着墨韵,带有丰富,带着活力,用他的词说是仙气飘飘、活泼、灵活,这里的鹿并不能具体的,但是一看就是鹿,一鹿风情,非常难得。他的花鸟画画得非常不错,把花鸟结合到鹿,当下我感觉他还是有点心怯,没有那种很大胆、舒放地融进去,他竹子本来画得很好,与鹿结合的时候就有点顾虑了,加油更上一层楼。一个画家能够找到一个符号很难,把一个符号画好更加难,一个符号陪你一辈子难上加难。
谈到周国城老师,最早我看他的荷花、竹子、兰花,现在看的是牡丹,牡丹画得不俗气,画得雍容华贵,有文化底蕴,牡丹要表现得太像是太俗了,牡丹也有很多人画过,我去一户人家,或者是一个场所挂着牡丹特别难受,那种俗气、妖艳、造型,看着让人眼睛不舒服,但是看国城老师的牡丹,是没骨的,书法结合的,特别能够体现出他的个性。
国城老师非常难得的是把自己文学上的修养,在广州几十年的生活,也是岭南的精神,融得很自然,融得别具一格。刚刚他说怕老年痴呆症,其实是对自己艺术长远的不停歇的追求,是一种自信的表现,难能可贵。



赵健行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广州画院专业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我很高兴,我作为周老师的学生,在艺术上跟着周老师大概20多年了,一直练书法,现在捡起来继续亡羊补牢。对于周老师的艺术水平我不多讲了,远远在于我之上。周国城先生的牡丹,墨气酣畅,花朵大开大合,艳且不俗,尽显富贵风度。
瑞军兄笔下之鹿,瑞鹿呈祥。吉祥文化,中国人一直都喜欢,不光广东人喜欢,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们一入学都要拜一只鹿卧在松树底下,含义就是福鹿,这是很吉祥的寓意,读书就是为福为禄,学而优则仕,你有了仕了就是鹿。钟瑞军选择鹿这个题材的时候,从文化含义来讲扩展的空间很大。钟瑞军兄笔下的鹿,娇俏可爱,体态灵动,墨润华滋,无论竹鹿还是伏鹿,吉祥之意,溢于言表。



范明

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师
第一,雅,首先体现在花;鹿也好,整个布局都雅。二是参与者的雅,真正想学艺的人,很有雅气,画的雅气,人的雅气,参与人的雅气,我是门外汉,来沾点雅气。第三,现在雅集很多,但是像这样的雅集,学术味很浓,定期交流的雅不多,希望在周老师的领导下,让我们艺术的展览或者是国学的研究更多一点,雅气多一点。

刘镇

暨南大学副教授、博士


我觉得从周老师身上看到的应该是“海派”与“金石”的味道,注重线的运用,似乎都有着篆刻用刀的表现,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张力,这么有立体感。从根本上来讲,对于可以用胭脂一种颜色去表现她的层次感,谈到用很单纯的东西,这些东西来源于绘画背后的人文精神的表达。



莫道明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我是天平楼的一员,老师没有收学生任何一点费用,虽然我是学工科出身的,但老师对我不离不弃,从如何欣赏古画开始带我步入艺术殿堂,对诗书画印的综合运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我们对传统有了深刻领悟。
我看周老师的画越来越纯净,从花草的解构中凸显出文人画的精神,在我看来,中国画的文人画小众的,周老师能大隐于市,从作品里看到他内心宁静、澄明,这是他的综合修养而得。 



孔繁乐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今天进来展厅让我很吃惊,以前我想过画牡丹,但大家从来没有看过我画牡丹?因为太难了。牡丹能画,但画出人文画味就很难,牡丹象征富贵,文人是清高的,梅兰菊竹,甚至松树都是可以在文人画常见的东西,带有一种清高、古气,但是你要富贵和清高挂上钩,很难,你要变成文人画更难,但周城老师做到了。
我很佩服钟瑞军师兄,画瑞兽鹿,他名叫瑞军画瑞兽,真是天意使然。这次的展览作品与之前看的不一样了,线条多了,呈现的鹿比以前清高了,有筋有骨,更接近文人画了,这是个很难得的。



李世云

《新快报》收藏周刊主编
周国城老师一直强调书法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刚才也讲了书法的运用,其实我们岭南对书法不是那么重视,所以周老师好像是在疾呼“书法很重要”,诗书画印在天平楼里这个群体学子,一直所坚守的诗书画印兼修的研学精神,坚守着现在很多人都把它扔掉的东西。
我看周老师的作品,有一个共性,是高度符号化的。刚才周老师和繁乐兄讲到牡丹点的花心,我觉得他是做一种减法,在颜色、构图上,有些非常简单,但是又非常丰富,这是周氏符号。我感觉到周老师可能随着年龄,水准各种方面不同,好像慢慢回归到越来越年轻,越有一种活力的东西在里面。这一点,我觉得确实是给我们很多思考,给我们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钟瑞军从天平楼出来,他的笔墨精神是取法于周主席,但在艺术上确实是很“叛逆”,因为现在展览的这批作品,是非常新的一些创作。鹿这个题材绘画起来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创作鹿,钟瑞军下了很多功夫,录了很多视频研究鹿的结构和动态,同时对中国画的表现力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和归纳,他笔下的“鹿”很显“鹿”性,我常和他开玩笑“你这个鹿很性感”,确实看到有一种美感在。

冯清源

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

欣赏完二位老师的作品,突然想的词是很有笔墨精神,不管是淡墨还是色彩,通过笔渗透纸的内部,毛笔在运动过程当中运力和节奏感完美的呈现在画面中。由俗的题材提升到雅致乃至文人画的根本原因是对笔墨有追求,换言之,如果笔墨无力了,弱弱的看着就难受,没有一点精神可言,但是二位老师的这些画,看起来非常精神、很有力量感。

梁志钦

《新快报》特刊编辑部副主任

记得大半年前,张伟老师在这里办了一场个展,让我印象深刻是座谈会上聊到书卷气,但是书卷气是不能随便提,不能说他的书法写的好,我们就把它用书卷气来形容,这点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启发。当我重新再看回书卷气和中国画的关系的时候,再看周国城老师的作品,我就感受到他这么多年的投入就是践行这样的方向,也许他可能会谦虚的说,自己都感觉好像是在书卷气这个路上,还有一点空间。周国城老师作为一个都影响这么大的艺术家,他这样画牡丹,也是给我一个非常大的触动。通过钟瑞军老师的画作来看,这一点是在别的采访里面是很少遇到过这么明显的脉络。
钟瑞军老师对鹿的探索,和多年前我和他刚认识的时候,觉得他的鹿更现代了,,前两天采访的时候他提到,“会把鹿的特质进行提炼,尽可能去淡化'牛羊马’相类似的动物的共性,把鹿的特质强化、放大,凸显鹿的特点。”

陈运成

《广州日报》美术大观编辑
周国城笔下的牡丹,既继承中国写意画传统的豪迈与雅致,又不乏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每一朵牡丹或是春日的温暖,或是雨后的清新,或是秋日的寂寥。这种对生活的深度感悟和艺术感染力,让观者能真切感受到牡丹的生命力与审美价值。
钟瑞军笔下的鹿,亦独树一帜,他以鹿为笔墨符号,传递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在中国画中,恰当的笔墨语言只有与所描绘的物象相契合,同时融入画家生活感受才能产生笔墨精神和价值,否则再娴熟的笔墨技巧都会显得空洞无趣。

李志国

岭南美术馆副馆长
这次师生联展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两位画家对中国画传统师承关系的理解。周国城在言传身教的同时,也传递了对传统绘画诗书画综合素养的尊重与热爱;而钟瑞军则在继承师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寻找符合自己的绘画题材和笔墨语言,从而形成了带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印记和风格。这种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绘画精神,正是中国画能够在当代社会依然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

赖智豪

广州青年美协主席
我也是周老师的学生,周老师没有教我们一些笔头上的东西,也没有说要你画的多准多像,但周老师会讲一些书画高度给你听,让你思考,比如笔墨精神、笔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像周老师的画,已经形式成了鲜明的个性。钟老师的鹿将他个性的东西笔墨融到共性的笔墨里面,尽管还在摸索,其实已经极具个性了,形成了很鲜明个性的特点。



石燕婷

中国国家博物馆博士后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
在周国城老师的作品中,不仅能看到娴熟练达的笔墨风格的生动呈现,又能感受到牡丹花卉的生机活力,这是兼具传统文化精神及时代气息的表现形式。此次展出的画作无疑是周老师个人情感和艺术相互交融的缩影。吴昌硕有一句箴言:“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周老师正是深谙以书法笔法入画之道,因此牡丹画作浑朴苍劲、用色古艳清新。这次展览所表现的笔墨语言,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同时,周老师一直以来所绘就的花鸟作品,也让我们从中体会出了人间美好。
再读赏瑞军师兄的作品,可以看出这是他结合长久以来的绘画实践以及创作体悟而萃取的题材,经过长期的努力,也以此形成了个人鲜明的绘画风格。这些画作,很好地再现了瑞军师兄的思辨和创作过程。他从不同维度展现了鹿的美,这包含了他对生活、对世界的体认与理解。与此同时,鹿不仅有俸禄之意,也有康寿和福祉之喻,在清代,鹿题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而在当下,这个主题依然是大家所向往的内容与意涵。仔细读赏瑞军师兄的画,他确实做到了以诗养画、以画达意的境界,十分精彩。



赵节初

广州市白云区书协原主席
我简单说四个字,第一个词是幸福,因为龙年将至,我们有丹鹿同春、逐鹿同行,有老师的富贵相伴,感到非常幸福,而且老师带着弟子一起做展览,这也是一件美事,觉得是一件好事,善事,又是提携学生,对学生的一种肯定、鼓励,所以我就觉得作为天平楼的一员,非常荣幸!第二个词是欢喜,也就是喜爱,跟随老师也差不多20年了,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在进步,越看老师的东西,就越来越喜欢,这个是我们对老师作品的认识的提高和深入,也从另一方面来讲,说明我们天平楼的师兄弟妹们也是在一天一天进步,所以我就感觉到越来越喜欢,越来越幸福。



钟瑞军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东省南方画院执行院长

跟周老师学习那么多年,他从未告诉我应该怎么去画画,他只是不断地引导我,哪些是好的,好在哪里。不断地引导、提高我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包括我决心要探索“鹿题材”的时候,他也没告诉我应该如何做。只是每当我画拿给他看的时候,他便告诉我如何调整一下可能会更好,以及如何凸显绘画中的书写性和笔墨情趣。
朋友常问为什么选择画鹿,我开玩笑说,主要是卖画好收钱,“留下买路(鹿)钱”嘛。事实上,的确是因为自己喜欢,中国文化讲究吉祥如意,鹿在古代被视为神兽、瑞兽。人们认为鹿能给人带来富贵、幸福、健康、长寿.....当我偶然接触到鹿题材的时候,便开始对它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而且与日俱增,总是想方设法好好地表现它,这可能是我一直以来的动力。其实,我画的既不是梅花鹿,也不是麋鹿,它是我心中的鹿,换一种方式表达的话,我画的就是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甚至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中国画笔墨的追求。
前几天我发了个朋友圈:得老师们的鼓励,谢老师提携,“丹鹿同春——周国城、钟瑞军中国画作品展”,欢迎大家指导…在此,感谢我的先生周国城老师,让我和他一同展览,我名副其实“傍了大款”。刚才听了所有嘉宾和专家老师的点评,深受启发和教育,我会好好学习,认真体会。祝大家瑞鹿呈祥,感谢一鹿(路)有您,希望龙年大家工作和生活一鹿(路)向上,创造更多鹿(路)子,谢谢大家!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周国城 雨后牡丹睡意浓 66cm×34cm

周国城 富贵神仙 180cm×46cm

周国城 牡丹绝色三春暖 66cm×34cm

周国城 牡丹绝色三春暖 68cm×34cm

周国城 春风富贵 97cm×60cm

钟瑞军 群鹿图 46cm×180cm

钟瑞军 鹿迎远客到吾家 34cm×66cm

钟瑞军 树深时见鹿 68cm×46cm


钟瑞军 呦呦鹿鸣 34cm×66cm

钟瑞军 写罢灵鹿赋新辞 68cm×46cm

近期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梁江:风范岭南一世雄

“日本梵高”山下清

黄胄的速写手稿

林蓝任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林容生2023最新写生作品

赵培智2023最新写生作品

静寂清凉丨周思聪的荷花世界

列维坦丨这风景,美到窒息!

毛焰:过度证明自己是很可悲的事情

安格尔:素描是真正的艺术(50图)

吴冠中:“我书房只有5平方米大”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生白描作品

全集丨任伯年(中国美术馆馆藏画180幅)

情系山海——深圳市中国画学会第七届学会展

陈丹青:一个画家不会写生是非常危险的

吴冠中丨周思聪是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和人品在中国都是一流的!

郭全忠:画速写让我感悟到平时看不见、相机拍不到的一个崭新世界

刘寿祥:每个所谓成功的画家,实际也是发现自我的画家(附78幅作品)

“画好人好,可惜对他的宣传太少了!”丨纪念杨善深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摘录

艺术家检索(点击直接阅读)刘国辉·杭鸣时·黄胄·郑爽·周彦生·费欣·弗洛伊德·李伯安·戴泽·霍默·郭莽园·黎雄才·陈子庄·刘其敏·周思聪·蒋悦·朱光荣·李津·鲍黎健·黄铁山·蔡拥华·林风眠·黄国武·张彦·李金明·郑阿湃·牛翰鼎·孙其峰·何多苓·叶浅予·关山月·于小冬·史国良·方向·郭润文·方楚雄·郭绍纲·杨之光·李劲堃·郭怡孮·詹忠效·靳尚谊·梁明诚·王家训·潘喜良·陈天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