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札记 ‖ 锐气与暮气

 知易行难nev5ph 2024-04-11 发布于河南

近日有两件事让我颇感到一股青年教师的锐气,其一是地理科的江盼盼老师获得了教育部级的精品课,对于我们这样非常普通的高中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其二是一名年轻的数学老师把自己受到的不公,即时的发到了年级群这个公共平台,使得年级领导必须直面问题,而不是视如不见。可以说,两件事虽然对于学校来说可能是一好一坏,但是从中,我却感到年轻教师的一股锐气,扑面而来,锋利若矢。

现在的青年教师多为九五后生人,刚刚步入社会,正处于朝气蓬勃、昂扬进取的人生阶段,其头脑灵活、观念开放、知识新潮,所以才有如盼盼老师这样获评部级优质课,正是青年人锐意进取之表现。

然则,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应该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不可避免的思考问题总是以“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作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万般宠爱,受不得半点委屈,遇到不公,总是会很直接的表达出来,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如另外一位数学老师之做法,直来直去,锋芒毕露,这也有点零零后整顿职场的意思。

说完青年教师的锐气,忽然又想到中年教师的暮气,当然暮气不意味着死气沉沉,而是一种人到中年,该争的、能争的,已经置于囊中,而那些想争而争不到的,也早已放下,所以在工作上大多已经争无可争。而另一方面,人到中年,家庭负累骤升,而且多有二胎小宝,在上有老人,下有稚儿的情况下,生活重心早已转移到家庭。对于工作上那些莫名的荣誉、新潮的知识已经处于无可无不可的状态,所以说无进取即沉暮。

中年教师虽说与计划生育政策共时而生,但大多出自农村地区,多有兄弟姐妹,从小到大,也并没有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条件,且因为从传统中走来,从农村出来,那种谨小慎微已经刻在了骨子里面,所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传统智慧多有浸润。因而遇到委屈,总会瞻前顾后,思量再三,最后一笑而过,也可谓是暮气沉沉了。

当然,青年教师的锐气正需中年教师的暮气来调和,方能使青年教师们锐不可当,直贯云天,否则刚则易折,伤人又伤己。而中年教师的暮气也正需要青年教师的锐气来刺激,才能死水生波,宛若新生。

然而不管是锐气还是暮气,最终都要转化成一股进取之性,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说到新国民的需有进取冒险之性,而进取从何而来,“一曰生于希望,二曰生于热诚,三曰生于智慧,四曰生于胆力。”然希望从何而来?热诚从何而生?智慧从何而出?胆力从何而起?不是来自于临时抱佛脚的草台班子,而是来自于高瞻远瞩的计划与规划。不是来自于遇事只会安抚的和稀泥,而是来自于科学有效、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不是来自于独断专行的一言堂,而是来自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开阔胸怀、开放心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